医养康护行业周报(10.15-10.21):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全国老龄委机构工作调整

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

10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已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详细标准见下图。

医养康护行业周报(10.15-10.21):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全国老龄委机构工作调整

医养康护行业周报(10.15-10.21):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全国老龄委机构工作调整

医养康护行业周报(10.15-10.21):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全国老龄委机构工作调整

医养康护行业周报(10.15-10.21):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全国老龄委机构工作调整

医养康护行业周报(10.15-10.21):国家标准《城乡养老设施规划标准》/全国老龄委机构工作调整

全国老龄委机构工作调整

10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调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任全国老龄委主任。同时,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规定的机构设置需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委,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也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职能包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河北省组织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申报

10月16日,河北省组织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申报工作。与此前的申报内容不同的是,此次申报中新增了示范街道(乡镇)、示范基地的申报。示范街道(乡镇)以街道或乡镇为申报主体,可联合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机构共同申报。申报主体已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建设形成具有特色服务内容、贴近地区发展实际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采用不少于5类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5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为不少于10000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具备灵活的服务扩展能力,可为辖区内所有居民提供服务接入,有持续运营和盈利的创新模式,研制了服务标准。

示范基地的申报主体为设区市或县级行政区,具备较好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条件和产业基础,集聚了一批从事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制造和应用服务的骨干企业,并在本区域内开展了应用示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已经在整个区域内得到规模化应用,已建设或同时申报了至少3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研制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基地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

10月16日,微信在重阳节前夕公布了最新老年用户数据,截至2018年9月,微信55岁至70岁用户达到6100万,老年人大规模触网趋势明显,微信使用活跃度不断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22%。微信谣言防护机制触发用户中,50岁以上用户占43.5%,大幅超过其他年龄层。

消协发布最新老年消费情况专题报告

10月1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暨老年消费情况专题报告》,提到7个老年消费投诉热点。(1)养老服务投诉逐渐显现;(2)老年养生保健服务不规范;(3)旅游服务漠视老年消费者体质差异问题;(4)针对老年人预付式消费周期长变数大;(5)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推销所谓收藏品牟取暴利;(6)保健产品投诉依然高发;(7)老年人对“轰炸式”宣传防范意识弱。

上海首批“养老管家”上岗

10月17日,上海首批21位“养老管家”上岗,以实现“1+3+21”管家式的“养老管家”工作体系。其中,“1”是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平台设一个“总管家”,“3”是以三个市民驿站为平台设三个“大管家”,“21”则是以居民区为平台设21个“小管家”,以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根据现有政策和服务为老人提供综合养老方案,解决老人的需求和问题。“养老管家”大多来自社区里刚退下来的居委会干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区资源。

福建省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启用

10月17日,福建省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启用。作为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首个区级智慧养老平台,该综合体不仅配备了照料中心,还设置了配餐中心、适老化展示中心、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民政社会事务中心、莲花爱心护理院,提供进站、进家双向服务。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与机构自主经营相结合,并引入了社区专项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共同支撑的方式运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