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服雙爭”這一年——2018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綜述

歲末寒冬,暖流湧動。

2018年12月20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益佳通電池和弘雷科技兩家企業,獲得省第九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授牌。

這不僅標誌著市開發區實現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零的突破,也是我市人社部門“雙服雙爭”工作理念落地見效的一個現實成果。

今年以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把握新定位,落實新要求,擔當新使命,始終突出“民生為本、人才優先”這一主線,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爭創一流、爭做優秀”這一理念,緊緊抓住細化各項目標任務的“101工程”這一抓手,在“對標滬蘇浙”中積極融入、主動對接,在“爭當排頭兵”中銳意創新、爭先進位,努力推動全市人社工作高質量發展。

“天地人和”譜新篇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

這一年,全市人社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進一步明確了中心、突出了重點,那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四屆六次全會的部署,做好“天地人和”這篇人社大文章。

“天”,抓好就業創業這個天大的事情;“地”,抓好社保這個與群眾生活最密切、最接地氣的事情;“人”,抓好人才人事這個第一資源;“和”,抓好和諧勞動關係這個維穩安全的大事。

思路清,方向明,人社工作開創新局面。

截至2018年11月底,市人社局承擔的省、市年度目標考核任務基本完成或超額完成。

這是新的答卷——這一年,全市城鎮新增實名制就業人數57755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44.4%;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率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00%以上;五項社保基金累計結餘94.2億元。

這是貫穿全年的行動——這一年,從“春風行動”“接您回家”到“走進家鄉工廠”“高校直通車”,以及遠赴四川、甘肅等地跨省勞務對接,“2+N”主題招聘活動已累計開展449場,提供各類崗位15萬餘個,提供就業創業服務9.25萬人次。

這是實打實的幫扶——這一年,全市共幫扶就業脫貧3047人,認定扶貧基地66個,建設扶貧驛站60個,舉辦技能脫貧培訓998人,組織就業扶貧招聘會41場,發放就業扶貧服務補貼460餘萬元。

這是強有力的支撐——這一年,全市已有專業技術人才10.8萬人,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家。共有2人獲省政府特殊津貼、30人獲市政府特殊津貼、10人獲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稱號。開展各類培訓近4.3萬人次,技能人才總量24.3萬人。

對標融入新作為

理念,是對標的指南。

這一年,市人社局把服從服務於全市發展大局作為出發點,落實市委“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決策部署,創新理念和方式、更新觀念和機制,取得新成果,實現新作為。

率先“請進來”。2018年8月17日,G60科創走廊人社局長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我市舉行,明確在人才開發、創業就業、勞動關係等領域加強區域協作、合作、聯動。

積極“走出去”。10月10日,我市組團參加首屆G60科創走廊人才峰會,與九城市簽訂了《G60科創走廊黨建共建框架協議》、《共建共享G60科創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動方案》。也是在這次會議上,經過積極爭取,我市被授予G60優秀人才療休養基地和紅色教育基地。

主動“融進去”。11月10日和15日,市人社局分別組織福元藥業、安徽動力源、黃山膠囊、中鼎精工、金能移動能源等十餘家重點企業參加杭州高層次人才招聘大會暨長三角城市人才招聘會、“2019屆上海松江大學園區七校畢業生聯合招聘會”,提供了100多個高薪崗位;11月21日,在G60科創走廊九市人社局共同舉辦的優秀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上,我市選送項目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市與滬蘇浙地區1630多家醫療機構開通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極大地方便了參保人員到滬蘇浙看病就醫。

效能“提上去”。圍繞“只進一扇門,只上一張網,只跑一次路”,在服務內容上做加法、在審批認證環節上做減法、在工作效能上做乘法、在不良作風上做除法。2018年市人社局將36個服務窗口統一整合為18個人社綜合窗口,全部搬入行政服務中心大廳,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市本級網上辦理的67項服務事項,比法定辦結時限提前20%,申請材料精簡比例達55%。

對標目標設定精準,融入路徑標註清晰。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明這樣說:“我們要置身滬蘇浙大格局,找準所處的新方位、奮鬥的新座標。”通過G60科創走廊人社局長聯席會議和人才峰會兩個平臺,市人社部門將與滬蘇浙地區共建共享社保互通機制、共建共享一體化便利化的人才服務機制、共建共享開放有序的人才交流機制。“現正計劃建立養老保險待遇資格協助認證機制和失業保險合作機制,實現長三角地區認證互認,無障礙轉移。”

枝葉關情暖民心

民生,是不變的初心。

這一年,市人社部門以服務民生為宗旨,以改善民生為己任,事無鉅細,枝葉關情。

穩就業,連出新舉措,招招到位。

“實施重點地區就業援助計劃、實施援企穩崗特別行動……”“14條”措施接連出爐,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人群,分類施策,精準發力;開闢“高校直通車”走進安工大校園,與762名高校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新編印《宣城市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冊》,從就業脫貧工程政策到創業培訓政策,一一列舉、詳細解答……

保民生,提標擴面強服務,溫暖人心。

在“城鄉居保質量提升年”裡,全市最低繳費檔次統一提高到200元,將部分特困群體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範圍;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在全市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啟動實施職工醫職和城鎮居民醫保按病種收付費政策,目前全市醫保住院待遇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實際報銷比例達80%以上的市;獲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績效評價一等獎;2018年通過降費和補貼,為企業減負近億元;開通全市首家政務服務旗艦店“宣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便民服務e站”,就業創業、居民養老保險、人事人才、社保卡和社會保險等41項便民服務業務上線運行……

促和諧,構築安全網,打牢根基。

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已建立長效機制,“一名責任領導、一個督辦小組、一套化解措施、一包到底”四個一舉措執行有力、落實到位,我市農民工欠薪投訴次數、投訴人次、涉及金額同比分別下降56.7%、63.8%、50%。開展“百名仲裁員服務千家企業”活動,進一步規範調解仲裁工作,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回首“雙服雙爭”這一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交出的答卷精彩,收穫的成果豐碩。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新的征程,全市人社部門正朝著“就業創業高質量、社保體系高質量、人事人才高質量、勞動關係高質量、人社服務高質量、依法行政高質量、黨的建設高質量”目標,努力打造溫暖人社、民本人社、創新人社、陽光人社、服務人社、法治人社、廉潔人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