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初級職稱|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

一,無形資產概述

1.【核算內容】: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

一般賬務處理

2.取得無形資產形式:

(一)外購

外購無形資產成本=買價+相關稅費+其他支出

【提示】:1.相關稅費不包括增值稅及可抵扣的進項;

2.取得普票時,以價稅合計金額計入無形資產成本。

會計分錄: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二).自行研發

【易混淆點1】:注意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

1·研究階段:指企業在生產產品前期,為獲取新技術、新知識而進行的相關方面的調研,具有探索性,是在為接下來的開發階段做相應的準備,但要注意,已進行的研發活動是否轉入開發、開發後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是不確定的。此階段的支出需費用化(管理費用)。

2.開發階段:即企業在進行批量生產前,先將在研發階段的成果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產品,材料等。此階段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需資本化;否則費用化(先在研究開發支出中歸集,期末結轉管理費用)。

【易混淆點2】:資本化與費用化

1.資本化:即將發生的支出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對當期利潤影響不大。

2.費用化:即將發生的支出計入當期損益(費用),會直接減少當期利潤。

【資本化的條件】: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二者需同時具備。

一般會計科目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資本化支出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期末處理

借:管理費用

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資本化支出

【例題】

甲公司自行研發,開發一項技術,截至2017年12月底,發生研發支出合計2000000元,該項研發活動完成了研發階段,從2018年1月1日起進入開發階段,2017年發生開發支出300000元,假定符合資本化確認條件,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稅額為48000元。2018年6月30日,該項研發活動結束,最終開發一項非專利技術,會計分錄如下:

(1)2017年發生的研發支出: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2000000

貸:銀行存款等2000000

(2)2017年12月31日,發生的研發支出全部屬於研究階段的支出

借:管理費用 2000000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2000000

(3)2018年,發生開發支出並符合資本化確認條件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3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48000 (稅率16%)

貸:銀行存款348000

(4)2018年6月30日,該技術研發完成並形成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300000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30000

二·無形資產的攤銷

1.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在攤銷。

2.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次月開始計提;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需計提折舊,下月不計提折舊。

3.累計攤銷:主要是核算無形資產在使用年限內的相應損耗額;

累計折舊:主要核算的是固定資產在使用年限內的相應損耗額;

4.攤銷方法:

A.直線法:無形資產攤銷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取得的總額/使用年限

B.產量法:每單位產量攤銷額=每期無形資產攤銷額=每單位產量攤銷額*該期實際完成產量

5.攤銷涉及的會計科目

管理費用——管理用

製造費用——生產車間用

其他業務成本——出租的無形資產

生產成本——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通過所生產的產品的等實現的

一般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製造費用

其他業務成本

生產成本

貸:累計攤銷

【注意】:1.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攤銷;

2.商譽不屬於無形資產,不進行攤銷;只能算作“無形項目”。但仍滿足資產確認條件,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列示;

【例題】

2018年1月1日,A公司將其一項專利技術出租,每月租金10萬元,租賃期兩年,該無形資產是2017年3月31日研發成功並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成本為2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淨殘值為零,該項業務對A公司2018年度損益的影響為()

A120 B 100

C150 D 200

【解析】影響金額為10*12-200/10=100萬元;看清問題,問的是2018年這一年的,而不是兩年的喔,其次,出租無形資產的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而對出租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計入其他業務成本,收入減成本,也就是最終該項資產影響的損益數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