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思維?如何系統學習思維方式?有哪些提綱挈領的書籍推薦?

思維 (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義上的思維,涉及所有的認知或智力活動。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

思維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是指它通過其他媒介作用認識客觀事物,及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已知的條件推測未知的事物。思維的概括性表現在它對一類事物非本質屬性的摒棄和對其共同本質特徵的反映 。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除了邏輯思維之外,還有形象思維、頓悟思維等等思維形式的存在。邏輯思維也叫抽象思維,形象思維也叫具象思維,頓悟思維也叫靈感思維。

中文名 思維 外文名 Thought(英文),생각(韓語) 學 科 思維學 類 屬 感知系統 定 義 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

目錄

1 基本過程

▪ 分析與綜合

▪ 比較與分類

▪ 抽象和概括

2 思維種類

▪ 形式性

▪ 目的性

▪ 智力品質

▪ 思維形態

▪ 思維技巧

3 學科發展

4 相關名言

5 分支

▪ 概念

▪ 想象

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按照信息論的觀點,思維是對新輸入信息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心智操作過程 。

什麼是思維?如何系統學習思維方式?有哪些提綱挈領的書籍推薦?

分析與綜合

是最基本的思維活動。分析是指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的過程,或者把整體中的個別特性、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過程;綜合是指在頭腦中把對象的各個組成部分聯繫起來,或把事物的個別特性、個別方面結合成整體的過程。分析和綜合是相反而又緊密聯繫的同一思維過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分析,人們則不能清楚地認識客觀事物,各種對象就會變得籠統模糊;離開綜合,人們則對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個別特徵等有機成分產生片面認識,無法從對象的有機組成因素中完整地認識事物 。

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在頭腦中確定對象之間差異點和共同點的思維過程。分類是根據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把它們區分為不同類別的思維方式。比較是分類的基礎。比較在認識客觀事物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確認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徵,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而把事物分門別類,揭示出事物之間的從屬關係使知識系統化 。

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綜合、比較的基礎上,抽取同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徵而捨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點、本質特徵綜合起來的思維過程。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過程和前提 。

理論上說,分類越詳盡越好。但有些思維方式在訓練與應用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嚴格區分,一是很多思維方式總是共同起作用,二是有些思維方式統一在某種思維方式之中。

形式性

感性具象思維:在直接接觸外界事物時感官直接感覺到的具體。

抽象邏輯思維:以抽象概念為形式的思維。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斷和推理進行思維,是人類最基本也是運用最廣泛的思維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理性具象思維:感性具體基礎上經過思維的分析和綜合,達到對事物多方面屬性或本質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邏輯起點經過一系列中介,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

目的性

上升性思維:以實踐所提供的個別性經驗為起點,把個別經驗上升為普遍性的認識。個別性思維大多來自日常的生活體驗,過於直接和個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其真實性有待實踐檢驗,最終上升為普遍性認識 。

求解性思維:圍繞問題展開思維,依靠已有的知識去尋找與當前現狀之間的中間環節,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如小孩子解答數學題,先分析已知條件,看看問題,最後再找由條件到問題之間的橋樑 。

決斷性思維:以規範未來的實驗過程或預測其效果為中心的思維。遵循具體性、發展轉化、綜合平衡三條原則 。

智力品質

再現思維:依靠過去的記憶而進行的思維。把已經學過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照搬套用,就屬於這一種 。

創造思維:依賴過去的經驗和知識,但卻是把它們綜合組織而形成全新的東西。如把已經學過的幾個數學公式綜合起來運用到某個具體的問題上來。那些被稱作有發明天才的人,就是善於進行這種創造思維的人 。

思維形態

1. 動作思維

2. 形象思維

3. 抽象思維

思維技巧

歸納思維: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推導出它們的一般規律和共通結論的思維。

演繹思維:把一般規律應用於一個個具體事例的思維。在邏輯學上又叫演繹推理。它是從一般的原理、原則推及到個別具體事例的思維方法。

批判思維:一面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面進行思維。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歷來都強調批判思維。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集中思維:從許多資料中,找出合乎邏輯的聯繫,從而導出一定的結論;對幾種解決方案加以比較研究,從而導出一種解決辦法的,就屬於這種思維。

側向思維:利用“局外”信息來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思維,如同眼睛的側視。側向思維就是從其它領域得到啟示的思維方法。

求異思維:也叫發散性思維。同一個問題探求多種答案,最常見的就是數學中的一題多解或語文中的一詞多意。

求證思維: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驗證某一個結論的思維。求證思維的結構包括論題、論據和論證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求證思維。

逆向思維:從反面想,看看結果是什麼。

橫向思維:簡單地說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後。這種思維大都是從與之相關的事物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橫向思維的思維方向大多是圍繞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對各個與之相關的事物的分析中尋找答案。

遞進思維:從目前的一步為起點,以更深的目標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達到的思維。如同數學運算中的多步運算。

想像思維:就是在聯想中思維,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是由此及彼的過程。

分解思維: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各個部分,從每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中去尋找答案。

推理思維:通過判斷、推理去解答問題。也是一種邏輯思維。先要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再以此類推。

對比思維:通過對兩種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對比進行思維,尋找事物的異同及其本質與特性。

交叉思維:從一頭尋找答案,在一定的點暫時停頓,再從另一頭找答案,也在這點上停頓,兩頭交叉匯合溝通思路,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解決較為複雜的問題時經常要用到這種思維,如“圍魏救趙”。

轉化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

跳躍思維:跳過事物中的某些中間環節,省略某些次要的過程,直接達到終點。

直覺思維:一次性猛然接觸事物本質的思維,它是得出結論後再去論證。這種思維需要平時對事物本質認識的積累。直覺思維由顯意識→潛意識→顯意識構成一個動態整體結構,以整體性和躍遷性區別於其他思維形式。

滲透思維:分析問題時,看到錯綜複雜的互相滲透的因素,通過對這些潛在因素關係的分析解決問題。

統攝思維:憑藉思維來把握事物的全貌,並統攝推論各個環節。它是用一個概念取代若干個概念,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思維。

幻想思維:“脫離現實性”是它最主要的特點。幻想思維可以在人腦中縱橫馳騁,也可在毫無現實幹擾的理想狀態下,進行任意方向的發散,從而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幻想的脫離實際,也就無法避免錯誤的產生,但只要幻想最終能回到現實中來並加以現實的檢驗,錯誤就會被發現和糾正。

靈感思維:人們在創造過程中達到高潮階段以後出現的一種最富有創造性的思維突破。它常常以“一閃念”的形式出現,是由人們潛意識思維與顯意識思維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們進行長期創造性思維活動達到的一種境界。

什麼是思維?如何系統學習思維方式?有哪些提綱挈領的書籍推薦?

平行思維:是為了解決一個較為大型的問題,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尋求互不干擾、互不衝突即平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它也是發散思維的一種形式。

組合思維:在思維過程中,通過對若干要素的重新組合,產生新的事物或是創意。組合法是根據需要,將不同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新的事物。

辯證思維:以變化發展的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與邏輯思維相對立。運用辯證法的規律進行思維,主要運用質與量互相轉化、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三個規律。

綜合思維:就是多種思維方式結合起來運用。很多問題光靠一種思維方式是不能解決的,必須有多種思維方式綜合運用才能解答 。

核心思維:就是對於事物只索取重點,不關心任何雜亂無章的東西,學識淵博的人才具有這種凝聚核心的思維方式,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都是裸露的。他有別於思維核心整個思維運行中最初的奇點,這一點還沒有定位角色。

虛擬思維: 21世紀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科學家們不得不定性虛擬思維的含義。它是以自我核心為實點參照,以大腦為初始虛擬折射平臺,以網絡信息為外部虛擬折射平臺的現實思維過程。

主詞條:思維科學

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思維的觀點是思維科學研究的基礎。20世紀初,從物質運動形式上對思維作出重大研究成果的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初步揭示了思維的神經生理機制。從對事物本質、整體反映上研究思維的突出成就是辯證思維學。它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在德國古典哲學與近代科學的基礎上創立,併為列寧等人所發展的思維學說。辯證思維學在《資本論》的創作中,在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的偉大社會實踐中,顯示出它的巨大價值。

20世紀50年代以後,腦科學有了新的重大進展,斯佩裡等人對左腦和右腦功能的研究,對大腦機能區的定位研究,對神經迴路的研究,腦物理和腦化學的研究等,都進一步揭示了思維的物質運動性質;與此同時,皮亞傑等人對兒童思維和成人思維的研究,新近興起的認知科學對人腦信息加工機理的研究,則又豐富了人腦反映事物本質之機制的知識。這些研究成果為思維科學積累了新的科學資料。當代各學科的多層次和橫向滲透發展,尤其是信息論和計算機科學的誕生,為深入地研究人的思維開闢了新的途徑 。

思維科學分為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思維科學的技術科學及思維科學的工程技術3個層次。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研究思維活動的基本形式——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並通過對這些基本思維活動形式的研究,揭示思維的普遍規律和具體規律。因此,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可有若干分支,如邏輯思維學、形象思維學等。個體思維的累積和集合,構成社會群體的集體思維。研究社會群體集體思維的是社會思維學。它也是思維科學的一門基礎學科 。

八十年代初,在人工智能研究成為國際上的熱門領域的背景下,錢學森就曾提出創建思維科學部門的建議。他認為,思維科學(noeticscience)是一門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縱向可劃分為思維科學的基礎、思維科學的技術科學及思維科學的工程技術三個層次。由於思維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故需要多種學科的配合研究。可以從心理學、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數學、生理學及文學藝術等方面著手來研究人的思維過程的規律。思維科學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涉及科學語言學、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教育學、情報學、管理學、文字學等學科的研究。思維科學在中國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已引起各方面專家、學者的興趣關注。有不少地方開展了思維科學研究有關的活動。

1.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柏拉圖

2.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愛因斯坦

3.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周海中

概念

主詞條:概念

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徵和本質特徵反應 [2] 。

想象

主詞條:想象

想象是人腦對原有感性形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思維。

提高思維最好的方式就是擴展視野、深入思考、理論實踐,想了下自己每年也要讀一些書,但是很多都是專業性的可能不太適合做推薦,所以這個問題會從入門、提高、大神分三個級別來推薦,每個級別推薦5本,都是看完會下跪的好書!

入門級:

1.金字塔思維:來看下書的簡介就明白了,每當有人想整理系統思維的時候,都會推薦的一本書;

☆源自世界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核心工作法。☆50年來影響力長盛不衰的經典思維法則。☆實用性強、通俗易懂、易於掌握應用。☆更適合中國人學習與實踐的思維訓練法則。☆影響IBM、惠普、通用、強生、波音、可口可樂等知名企業和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知名學府的思維方式。☆翻開本書,你將學會重點突出、邏輯清晰、結構完整的思維方法,真正做到有條不紊地思考、溝通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更好的分析問題、清晰表達和高效工作。

2.商業模式新時代:從基礎講解商業模式的書籍,系統理解整個商業運轉的基礎法則,感興趣的話可以一套三本都買了,看完了還是很受啟發,當時因為相關書籍在今日頭條寫了30多期的連載內容;

3.斯坦福極簡經濟學:思考的本質源於對不同價值的追求,而探討價值的討論,肯定繞不開的就是對成本結構的思考,這本書總體來說寫的很淺顯,掃盲來用完全足夠了,尤其是工作的越久,就越會發現經濟學知識對工作的重要指導作用;

4.重口味心理學:怎麼說呢,也是用來掃盲的讀物,但是看完了起碼對一些經典的心理學知識有了瞭解,如果說經濟學是挖掘了人的天性,那麼心理學就是解釋了這些天性是如何產生的;

5.果殼中的世界:霍金大神科普讀物唯一能看得懂的書,其它時間簡史、宇宙簡史等等統統沒看明白,瞭解了自己、瞭解了周遭、瞭解了歷史,也改看看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跳出現有的束縛,好好思考下現在的我們是不是我們;

提高級:

1:失控:KK三部曲的第一本書,奠定了凱文凱利互聯網教父的書籍,坦白說第一次看的時候沒什麼感覺,直到有一次和人探討品牌是該分化還是專注的時候,才想起來書中關於進化的解釋內容,果然是大神的書籍,不是一下就能明白的;

2.論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鳩很的著作,闡述了自然法理論、法和法律定義,法律與政體關係,以及政體分類、各種政體的性質和原則等問題。闡述政治自由和三分立學說,並以英國為例提出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主張。論述了自然條件同政治法律的關係,認為自然地理環境對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約性。論述了法律和工業、商業、貨幣、貿易、人口及宗教等關係,主張興辦工商業,發展貿易,反對橫徵暴斂,促進靠前交往和世界和平。並論述羅馬繼承法和法國民法的起源和變革。強調嚴格區分各種法律規定的範圍和制定法律應遵循的原則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

3.公正:這本書起碼買了有5本了吧,送人了3本,搬家丟了一本,公開課聽了2次,書中關於道德、幸福最大化、功利主義、自由至上等的進行了深入的說明,這本書沒有顛覆我的三觀,而是給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新世界,從這本書開始,我發現可以慢慢的讀懂一些哲學的文章;

4.中國哲學簡史:二十餘萬字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幾千年的中國哲學史,不僅一直是世界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更成為許多西方人瞭解中國思想文化的入門書,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

5.沃頓商學院最實用的談判課:如何甩鍋、如何在吵架中不落下風、如何盛氣凌人還能春風拂面、提高思維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能說出來,套路、都是套路;

大神級:

1.烏合之眾:大神之作,無法解釋,反正我看完之後是震撼了好久好久,簡單來說就是顛覆了自己的世界觀,下面放上一段介紹吧:

他在1895年完成的《烏合之眾》以預言家般的洞察力,幾乎成功描述了此後一百多年間所有震盪世界的重大事件。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和眾多的民主革命或群眾運動。有人指責勒龐關於群體與領袖的理論曾被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獨裁政權所用。但戴高樂、丘吉爾、羅斯福也從中悟到了不少道理。時至今日,任何個人或者團體,出於任何目的希望瞭解群體心理和行為模式,《烏合之眾》仍然是經典,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本書顛覆了人們通常對群體的認識,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

2.全球簡史:一個連歷史都搞不清的人談何有深度的思考,一個連人類幾千內歷史長河發生的事情都說不清楚的人談何有暢談未來的底氣,好吧,其實我也沒有看完,最近才開始看中國簡史,但是歷史這回事,不用太深,不同懂的很多,但是一定要知道;

3.資本論:好吧,看不下去,書櫃裡吃灰,我堅信這波推薦我是強上的,但是真的看不下去,作為推動世界的十大思想鉅著,我連被推動都做不到啊~

《資本論》是馬克思花費40年,閱讀1500種書籍,整理400餘本筆記的心血之作。被譯為70餘種文字,全球累計銷售20億冊。此書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流通和分配,揭示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比如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與產品社會化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它導致經濟危機週期性地復發。此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法得到根本解決。《資本論》還闡述了商品生產、交換、分配的根本規律,對當代經濟有重要價值。如“中國善”陳光標倡言的:“中國企業家不放重 讀《資本論》,國家和企業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的秘密都在這本書裡。”

什麼是思維?如何系統學習思維方式?有哪些提綱挈領的書籍推薦?

4.理想國:震撼西方的不朽鉅作、千年智者的思想聖經、引領人類幸福之源的歷史鉅作,都這麼多稱謂了,難道你不想好好看一看麼,你為什麼感覺不幸福?

5.中國震撼:最近要讀的一本書,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談中國崛起,有國際比較才有說服力。談中國崛起,有理念支撐才有生命力。談中國崛起,有邏輯分析才有深入力。20來年,張維為教授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路走來,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思,有所悟。他親眼目睹了不同國家命運的跌宕起伏,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的許多觸動和震撼。“中國三部曲”整合了張維為近年來的代表作《中國觸動》《中國震撼》,是建設中國話語的嘗試,也就是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語來評論中國和世界,來解構西方話語、建構中國話語。當然,這一切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激發更多的人去思考和研究,為中國全面西方、西方模式和話語作出中國人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