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政府補貼選聘優秀大學生到民企工作

剛剛工作1個月,“選聘大學生”康煥負責的網店在淘寶上就有了一個單篇閱讀量突破50萬;僅工作1年,“選聘大學生”王震就幫企業打破線上經營空白,取得年銷售額200萬元的業績……

與康煥和王震一樣,從2014年以來,陝西省榆林市選聘到民營企業工作的近千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大都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民營企業作出貢獻,並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培育企業人才隊伍、破解民營企業人才難題的一項創新舉措。5年來,該市累計選聘950名優秀高校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目前在崗仍有823名,有效緩解了大學生就業難和民營企業人才緊張的局面,營造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此項工作在榆林有著實實在在的補貼激勵,有嚴格的選聘錄用制度和規範的管理辦法。選聘實行各縣市區上報企業用人需求,市裡統一組織招錄選聘,再由企業和大學生雙向對接的方式。選聘對象為30週歲以下榆林籍未就業的全日制大學應、往屆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應聘大學生一經錄取,企業即與大學生簽訂3年勞動合同,按企業標準發放基本工資。榆林市財政在3年內再給予受聘生每人每月2000元的薪酬補貼。

政策一出臺,便受到民營企業的歡迎,更受到大學畢業生的青睞。2018年,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300名,報名人數達3297名。

5年來,榆林市精心組織,強化措施,狠抓落實,“選聘大學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選聘到企業的大學生充分發揮年紀輕、有知識、觀念新、幹勁足等優勢,積極投身到企業發展當中,為中小民營企業帶來新風尚,作出新貢獻。據統計,通過選聘大學生,有20%的用人企業管理制度不斷建立健全,22%的用人企業財務管理不斷規範,40%的用人企業營銷額有了較大提升。

在康煥的努力下,如今清澗縣愛塬上農業專業合作社每月的純利潤已突破5萬元。她自己也成了“塬上清澗”這個品牌的代言人,被上上下下戲稱為“塬上妹子”。

王震所在的榆林市東方紅食品公司,是一家以苦菜、掛麵、小雜糧及其系列產品的種植、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佳縣本土企業,以前只做線下門店。大學所學就是電子商務的王震在公司從上到下講解電子商務,幫企業進入線上運營,一年時間銷售額就超過200萬元。

與此同時,用人企業積極搭建工作平臺,為受聘大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讓大學生磨練意志,增長才幹,成就事業。截至目前,已有20%的受聘生進入企業核心管理層,50%的受聘生工作一年後就得到職務晉升,近一半受聘大學生取得專業技術職稱,有一些受聘大學生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田峰在榆林市煤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踏踏實實工作,1年就得到晉升;劉貞穎協助雷家食品有限公司在第24屆農高會中獲得“后稷獎”,現已成為公司總經理的得力助手;賀小軍紮根在橫山區紅十字會醫院3年,成了該院不可或缺的業務骨幹。

為了獎勵並更好地留住選聘大學生,很多民營企業努力改善大學生住宿、伙食條件,一些企業還專門建起了健身房、唱歌房,很多企業積極支持大學生外出培訓、學習。

榆林市中小企業局局長白海洋說:“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緩解民營企業的人才短缺困境,促進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二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題,促進受聘大學生的鍛鍊成長;三是促進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帶動更多高校畢業生到民企工作。”

據瞭解,在選聘大學生中,相當大一部分在領取榆林市財政補貼3年結束後,選擇繼續留在企業發展,有一些選聘生經過鍛鍊後發現了商機選擇創業,還有一些考取了公務員。

選聘中,榆林市還特別優先向貧困大學生傾斜,雖然公告中統一要求報考人員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但建檔立卡貧困戶可放寬至專科以上學歷。2017年和2018年兩年分別選聘的300名大學生中,都各有100人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佔總數的三分之一。

白海洋說,今後除了不斷完善選聘機制,還將在管理層面探索引入第三方管理機制,參照公益性崗位的管理辦法協調解決企業聘用大學生,並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考評激勵機制,加大優秀選聘大學生表彰獎勵力度。

今年10月24日,康煥、田峰、劉貞穎等6名大學生被表彰為“榆林市選聘到民營企業工作優秀大學生黨員”,賀小軍、王震等10人被表彰為“榆林市選聘到民營企業工作優秀大學生”,另有10戶企業被表彰為“榆林市培育大學生成長優秀民營企業”。

榆林市委書記戴徵社說,選聘優秀大學生到民營企業工作,既是榆林社會發展轉型的需要,也是經濟結構發展升級的需要,對於榆林這樣的資源經濟大市,最長遠的大計是吸引和留住人才,今後榆林還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吸引更多更好的大學生來榆林就業創業。

今年7月才畢業工作的康煥,目前在打理店裡生意之餘,還會經常給當地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分享專業知識。她說:“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年輕人來說,農村已不再是想要逃離的貧瘠地,而是一片可以施展理想抱負的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