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看不見導彈,他卻為中國的機載導彈默默奉獻了一生

他,是我國機載導彈學科帶頭人,用生命研製空空導彈!

最近,關於英雄的話題很多!

那麼,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英雄?

是不是隻有浴血殺敵、捨生忘死的才是英雄?

是不是隻有名動天下、成就眾人皆知的才是英雄?

亦或是,捨己救人、見義勇為的才是英雄?

他,並不是太符合上面的這些對英雄的定義!

1963年,在北京讀大學即將畢業的他給學校寫了一封請戰書,6000多字,不是請求留校、留京,而是請求將自己分配到最偏遠、最艱苦、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

那一年,他23歲!

航展看不見導彈,他卻為中國的機載導彈默默奉獻了一生

他坐了7天7夜的火車,來到了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我國剛剛組建的航空武器試驗訓練基地!

這一來,就呆了18個春秋!

那時候的中國,導彈研究剛剛起步,空空導彈更是沒有一點基礎,這個集中了許多專家人才的基地裡,也沒有幾個人真正瞭解導彈,更不用提研製空空導彈了!

所以,只能學,加班加點的苦學!

甚至,有時候還得用生命去學!

在一次某型導彈發射試驗時,導彈發射出去命中目標之後,卻沒有爆炸!

面對此前從未發生過的意外,試驗團隊沉默了!

這時候,他站了出來,認為導彈之所以沒有爆炸,是戰鬥部出了問題,並要求由自己去現場拆掉導彈引信,隨後再慢慢查找原因!

最終,導彈引信順利拆除!

當時,受技術水平限制,我們的戰鬥機只能從敵機後方攻擊,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空戰的需要。

他主動請纓,負責完成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空空導彈的技術鑑定與定型工作,研製出了某型靶彈,並提出了在近似實戰條件下考核空空導彈射擊結果評定辦法!

別人都是學而優則仕,他卻是“幹而優則教”!

因為在導彈技術方面的突出成績,他奉命被調入空軍工程大學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開始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研究工作,研製出了既可充分發揮導彈效能又簡化了飛行員發射程序的某型飛機導彈火控計算機,研製出了適用於我軍配裝的各型紅外導彈使用的智能型“導彈發射架外場通用檢查儀”……

他就是李偉仁,我國機載導彈武器系統工程學科的帶頭人!

2018年4月21日,78歲的李老走了!

航展看不見導彈,他卻為中國的機載導彈默默奉獻了一生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殲20先進,性能比肩美國最牛的F22!

卻不知道,沒有了機載導彈,再先進的戰機都是沒牙的老虎!

而李老,不但多年從事機載導彈一線研究,還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人才,是機載導彈武器系統工程學科的帶頭人!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導彈厲害,霸道如美國也忌憚“東風快遞”!

可是,我們必須得承認,我們忽略了太多太多如李老一樣為之默默奮鬥奉獻的幕後英雄!

以至於,李老的名字我們從未聽過,甚至去世一月之後,才在網絡上有了消息,也僅僅是隻言片語!

航展看不見導彈,他卻為中國的機載導彈默默奉獻了一生

現在,國家比任何時候都重視英雄!

從全票通過保護英烈名譽的專門法律,嚴厲打擊造謠汙衊英雄的惡俗行為,到國家領導人示範引領尊崇英雄,再到全民尋找英雄!

我想,我們找的或許不是一個具體的英雄人物,而是附著在英雄身上的那些精神!

1963年的大學生,招牌有多亮?

留京留校,哪怕是在其他條件不錯的城市和單位留下,難道不比在沙漠中好?

拆除沒有爆炸導彈的引信,危險有多大?

一旦失手,屍骨無存!

這份危險,誰不知道?

在一線已經成就不凡,為什麼要從頭再來進入教學崗位?

在教學崗位肯定沒有在一線風光出彩,他不知道?

……

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都是一種英雄的精神,更是今天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迫切需要發現並傳承的!

因為,這種精神,可以將我們從日寇屠刀下、從亡國滅種危機中拉回來,也可以讓我們在列強環伺、危機四伏中掙得生機並蓬勃發展!

同樣的,今天,我們面對美國的刻意絞殺,還有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這種精神依然是我們獲勝的底牌!

最後,致敬李老,願您一路走好!

希望,尊崇每一位英雄,如此,國家和民族才能強大興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