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動搖發展非公經濟關鍵在“執行力”

毫不动摇发展非公经济关键在“执行力”

習總書記關於“非公經濟”講話是“定盤針”

最近以來,關乎發展“民營經濟”的聲音日益響亮。十月的南粵大地,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習近平總書記工作調研中關於發展“非公經濟”的講話被視為“定盤針”——黨中央一直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點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深秋的首善之區,晴空高朗,銀杏落果。習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發出最強聲音——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並走向更加廣闊舞臺。“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一石激起千層浪,習總書記的講話在神州大地引起強烈反響,尤其是民營企業家把這視為“護身符”。細思之,“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原本是“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的題中之意,是黨中央一以貫之的方針、路線圖。“我們黨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從來沒有動搖”。“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關於支持發展非公經濟“從來沒有動搖”的講話,有記錄可查的不少於20次。從兩個“毫不動搖”,到三個“沒有變”,再到“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的肺腑之言,始終強調要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改善民營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

有目共睹,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經風雨,見世面”,從生根發芽到開花結果,從借鑑模仿到創新制造,從跟跑到並駕齊驅抑或一些項目領跑,踏石留痕,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徵,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企業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五個“百分比”數字和“基礎、來源、主體、力量”的主題詞,是真實不虛的寫照,讓民營從業者自豪,令世界矚目。廣大民營企業家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成為騰飛之羽翼,形成中國特色。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無須諱言,發展非公經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經常會出現一些認識上的“短視”和執行政策上的“短路”,可謂“執行力”失衡。

對發展民營經濟認識上的“短視”和“短路”主要體現在一些領導者的言行中。溫故知新,為的是避免重蹈覆轍。諸如,早期為民營企業家假定的“原罪”,其實“原罪”非罪。曾經有過的“姓‘社’姓‘資’的爭論”,隱喻民營企業家缺乏“道德的血脈”。似乎過一段“好日子”就要弄出點“聲響”,日前又傳出“為了‘個人安全’,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胡言亂語。有些機構的業務人員認為,給國有企業提供貸款是安全的,但給民營企業貸款政治上有風險,寧可不作為,也不犯政治錯誤,甚至放出“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似乎想用消滅私有制嚇阻民企發展,實在荒唐可笑。但也警示我們——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舊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這次習總書記又嚴肅親切明確地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黨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從來沒有動搖。

習總書記在談到“政商關係”時,用“親”“清”兩字做出了感人肺腑的闡述。“親”者為民,“清”者律己。若增加“凝聚力”保持定力,擴大“影響力”博得民心,唯有把“執行力”落到實處,才能讓非公經濟持續發展永葆青春。當下,關鍵是要增強“執行力”,而增強“執行力”的肯綮是各地區各部門首先要認真學習,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習近平 談治國理政》是黨和國家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路線圖,我們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不僅要爛熟於胸,更要落實在行動。那就是從實際出發,細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關配套舉措,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讓“三座大山”即市場冰山、融資高山、轉型火山,都拜倒在新愚公的腳下;讓“捲簾門”、“玻璃門”和“旋轉門”,都成為迎接民營經濟的凱旋門。

毫不动摇发展非公经济关键在“执行力”
毫不动摇发展非公经济关键在“执行力”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劉迎建:“瘋狂科學家”的治霾夢

愛在維羅納飄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