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十三歲的李玩終於長成了她父親道貌岸然的樣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於你來到這個世界

卻並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紀伯倫《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


《狗十三》裡的李玩的成長是悲壯的,她的乖巧聽話成了青春期最好的祭奠,她曾經的恣意燦爛早就隨著愛因斯坦的走失也消失了。

再見愛因斯坦時,她早就不是曾經的李玩,那個青春期最好的玩伴也早已記不清她的模樣,原來我們都是彼此的過客,沒有誰能在誰的世界裡長久的停留。

自從繼母生了弟弟,生活的重心早就不再是李玩,她就像寄居這個家庭的一隻小鳥,收斂起蓬勃的翅膀,安心做一個被遺忘的存在。

《狗十三》:十三歲的李玩終於長成了她父親道貌岸然的樣子

李玩的父親,一邊義正言辭的罵女兒不該喝酒,一邊在飯局上卻讓自己的女兒向那些長輩敬酒,原來他驚慌的不是女兒深夜喝酒,而是女兒長大的韁繩自己似乎握不住了。

明明回來的不是愛因斯坦,父親爺爺奶甚至全世界都在你耳邊告訴你這就是愛因斯坦,如果你不承認,就是不懂事不聽話,就是與世界為敵。

你是父親,所以你是對的,我不想做那隻被拍死的蝙蝠,於是我在你們的雕刻下終於變成了懂事聽話的女兒。

愛因斯坦的離家出走是一種解脫,而李玩還要在這個牢籠裡不斷催化自己,她不知道有一天她會不會也離家出走。

再見愛因斯坦時的漠然,是李玩走向父親的重要一步,舊日的歡喜有什麼可留戀的,眼前的生存才是最現實的,她連自己的未來都無法保證,更可況一隻狗。

即便李玩躲到無人處忍不住大哭,她也早已學會了在人前偽裝自己。那漫不經心的冷漠,那乖乖端起的酒杯,那一句違心的謝謝,無一不是她為生存作出的妥協,無一不是她為成長付出的代價。

《狗十三》:十三歲的李玩終於長成了她父親道貌岸然的樣子

2

我毫不懷疑的相信,將來的某一天,長大的李玩也會武斷地干涉自己孩子的學業,也會為自己的孩子丟掉一隻狗就搞得全家兵荒馬亂而龍顏大怒。

那些我們曾經討厭甚至仇恨的特質終有一天如同血肉深切的浸入我們的骨髓,至死也不會剝離。

那些青春期裡的被迫成長,那些時光裡的黯然妥協,受過傷的人才看的明白!

《奇葩說》的辯手姜思達在談到《狗十三》時,感覺像是重溫了年少的經歷,那曾經的以愛之名,卻是年少時期最慘無人性的屠戮。

那無端的暴打,毫無來由的指責,讓他難以對那個生物學上的父親生出依戀。你永遠猜不透明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小心翼翼、謹慎敏感成為一輩子也撕不掉的標籤。

《狗十三》:十三歲的李玩終於長成了她父親道貌岸然的樣子

就像演員任素汐說的,看看我們是如何長大的。妥協於父母的金錢,妥協於父母的暴力,妥協於父母的說教,收斂鋒芒做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就是父母一生可以指點江山的資本。

如果早知道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的妥協不斷得被馴化,而不是毫無邊際的探索和認知,誰又會願意來到這個世界呢?

向愛而生,他才會有失意時笑看雲捲雲舒的愜意,他才會有志得意滿時寵辱不驚的定力。

而不是那些裹挾著暴力與強迫的以愛之名,愛她,就尊重她,尊重她,才是真正的愛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