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一、混凝土裂縫

1 、形成的原因

產生裂縫的一般機理一般認為是由於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石和粗細骨料)變形受約束所引起的內應力大於材料抗拉強度的緣故。一般可用“粘結-滑動”的機理加以解釋。混凝土可見裂縫的發生和開展,是鋼筋和混凝土間不能再保持變形協調而出現相對滑動的結果。裂縫寬度本質上是裂縫之間受拉混凝土拉伸變形和受拉鋼筋拉伸變形之差。

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2、 混凝土裂縫的修補方法

① 由於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澆築速度過快,振搗不實、施工縫做法不當、模板走動等原因形成裂縫,可以採用一般混凝土裂縫補強措施或者充填混凝土材料、鋼錨栓加固、甚至粘鋼板加固、預應力加固等辦法補救。

②對於氣候乾燥、初期養護不好,混凝土早期受凍,大氣溫度溼度變化產生的裂縫,應用裂縫表面處理法,充填混凝土材料,或注入環氧樹脂法等措施,受凍嚴重的構件,有的要拆除,有的需要加固後方可使用。

③對於地基過大不均勻沉降產生過寬的裂構件產生過寬的裂縫,應採取縫,由於承受荷載使加固辦法,如灌漿法、面層法、加設鋼筋混凝土外套法、外包型鋼法、粘貼鋼板法、預加應力法、改變傳力途徑法、增設構件法等。

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二、混凝土麻面

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徵

是由於混凝土表面缺漿、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現為構件外表呈現質地酥鬆的凹點,其面積不大(小於或等於0.5m2)、深度不深(小於或等於5mm)、且無鋼筋裸露現象。這種缺陷一般是由於模板溼潤不夠、支架不嚴、搗固時發生漏漿或振搗不足,氣泡排出以後及搗固後沒有很好養護而產生。

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2、 麻面的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應清理乾淨,不得粘有乾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溼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溼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處理缺損厚度在5mm以下的情況可以,可以使用工程師A2耐久性薄層修補料進行面層修復。5mm以上的情況可以使用工程師A3耐久性高強修補料進行修補。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處,還需要進行界面處理,預防後期空鼓以及表面脫落等危害發生。

三、混凝土缺稜掉角

1 形成的原因

是指梁、柱、牆、板和孔洞處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產生的原因如下:

①混凝土澆築前模板未充分溼潤,造成稜角處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強度降低,拆模時稜角受損;

②拆模或抽芯過早,混凝土尚未監建立足夠強度,致使稜角受損;

③起吊、運輸時對構件保護不好,造成邊角部分局部脫落、劈裂受損等。

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2、 掉角預防的措施:

1)模板在澆築砼前應充分溼潤或刷塗均勻脫模劑,砼澆築後應認真灑水養護;

2)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砼應具有足夠的強度;

3)拆模時不能用力過猛過急。注意保護稜角;吊運時,嚴禁模板撞擊稜角;

4)加強成型砼保護。

3 、掉角處理辦法

缺稜掉角較小時,清水沖洗可將該處用鋼絲刷刷淨充分溼潤後,用 1 ∶ 2 或 1 ∶ 2.5 的水泥砂漿抹補齊正。可將不實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顆粒鑿除,用水沖刷乾淨溼潤,然後用比原砼高一級的細石砼補好,認真養護。

四、混凝土蜂窩

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徵

蜂窩有表面的、深井的和貫通的三種,也常遇到水平的、傾斜的、斜交的單獨蜂窩和相連的蜂窩群,其表現為局部表面酥鬆,無水泥漿,粗骨料外露深度大於5mm(小於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石子間存在小於最大石子粒徑的空隙,呈蜂窩狀,有蜂窩處的混凝土強度很低。

形成混凝土蜂窩的原因主要如下:

1、混凝土在振搗時振搗不嚴,尤其是沒有逐層振搗;

2、混凝土在傾擲入模時,因傾落高度太大而分層;

3、採用乾硬性混凝土,或施工時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控制不嚴,尤其是水灰比太低;

4、模板不嚴密,澆築混凝土後出現跑漿現象,水泥漿發生流失;

5、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已有離席現象。

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2、、 控制蜂窩現象的措施:

(1)應當根據混凝土過程的施工情況,例如振搗方式,運送方式,鋼筋尺寸和鋼筋分佈情況等等來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當發現混凝土的工作和易性不理想時,不應當只添加水因為這樣會損害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而是應當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者改善混凝土的澆築方法。

(2)混凝土的卸料要仔細。任何情況下對混凝土進行卸料時都要注意其關鍵點是要避免離析。混凝土應當垂直卸料,出料口離最終位置越近越好;混凝土不宜流向其指定位置,如果需要移動它們,應當採用大鏟子來進行;完成一車混凝土的卸料後,下一車應當緊挨著前一處的尾部進行,而不要另起一處,最後把它們連起來,因為這樣做往往會在連接處產生蜂窩現象。

(3)模板應當具有足夠的剛度、穩定性和強度,避免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拼縫處應當正確地進行密封,確保不會發生漏漿。

(4)仔細地進行混凝土的振搗操作,避免振搗不實和過分振搗。新的一層混凝土在深度上應當全部振搗到位,振搗點的距離應當保證每一處混凝土不會被遺漏。

五、混凝土露筋

1 、露筋形成的原因及特徵

在鋼筋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振搗不到位,保護層墊塊沒有設置或者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導致剝落而使構件成型後鋼筋外露的現象。

形成混凝土結構露筋的原因主要如下:

(1)灌注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析,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澆水溼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稜、掉角,導致漏筋

混凝土修補技巧、項目經理修煉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