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吃,是人的本能;貪吃,是人的本性。嬰兒出生後就會吃奶,兩個月左右,如果小寶寶體內出現不適,還會自己少吃或者不吃來調整腸胃功能。不過,隨著小寶寶的成長,自主意識的萌發,加上可以食用的物品越來越多寶寶貪吃的本性就會顯露並日益增長,這就為教育者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幫助孩子調節和控制食慾。孩子兩歲前,阿婆經常將核桃炒過後碾成粉,給她拌在粥裡吃。每天下午我們倆一起吃核桃,每人吃六到八顆,孩子習慣了,從來不多要。開始是阿婆發,後來是孩子自己拿,很有自制力,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夏天,孩子經常看見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吃冰棍,她也想吃,阿婆告訴她,你還小,冰棍太涼,吃了會肚子疼。孩子看到家裡大人也從來不吃冰棍,也就放棄了吃冰棍的慾望。孩子在跟院裡小朋友玩的時候,一個小哥哥的媽媽買了冰棍,給在場的每個小朋友發了根,孩子把冰棍帶回家遞給外公。外公問:為什麼給我呀?孩子說太涼,我不吃。兩歲半的孩子就有這麼強的自制力,受到家裡人一致讚揚。但是,再看同一年日記:阿婆做飯時,讓孩子自己在房間桌上拿塊吃。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阿婆知道她要要小心眼了,忙做飯就沒有過去。過了一會兒,孩子自己跑過來說婆,我嘴疼了。核桃吃多了吧?不聽話就會自己吃苦頭教阿婆趕緊讓她激口。可見,孩子的自制力是不穩定的,如果我們放鬆了監督和教育,貪吃的本性就會發作甚至膨脹幫助孩子調節和控制食慾是一個長期的教育課題。中秋節前一天的晚上,孩子參加了奶奶家親戚聚會,吃的是日本料理。由於沒有人控制她的飲食,足吃足喝之後,第二天清晨就開始發燒、腹痛嘔吐,爸爸媽媽帶她去了醫院,醫生診斷為急性感染,還讓她打了點滴。接下來,孩子經受著腹痛、難以入睡的折磨,連續四五天都只能吃流食,已經懂事的孩子真正嚐到了貪吃帶來的苦頭。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在全球最具影響的猶太人教子智慧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教孩子控制食慾的觀念,《塔木德》中說:孩子們,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適合每一個人。因此要控制食慾,不要吃那些對身體造成傷害的食物。猶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吃飯時要做到七分飽,不傷胃,吃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的空白。可見,智慧者是絕不會因貪吃而傷害自己的,我們應該把這個觀念從小就教給孩子。之後,我們在看到孩子吃得較多或不停地要吃什麼東西時,就會提醒她注意。她自己有時也很小心會主動問一句:涼嗎?早晨,孩子吃完早點,看見阿婆買的餅乾,還想吃。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阿婆問她:你肚子裡還有地兒嗎?孩子指著肚子的上上下下回答:這肚子留點地兒一兒是奶,這兒是麵包,這兒是果醬。然後,小手指指後背,說:這兒還有地兒。好吧,這裡只能放一塊餅乾。給肚子留點地兒才是最健康的。阿婆給了孩子一塊餅乾這樣如同遊戲般輕鬆的方式既可以幫助孩子控制食慾,也不至於在吃東西時影響孩子的心情。中午,阿婆給孩子燴菜時,放了豌豆孩子吃得很香,她最喜歡吃豌豆了。阿婆在旁邊小聲對孩子媽說:我沒有都給她盛過來,怕她吃多了不消化。孩子一定是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了。她碗裡的菜吃得差不多時,自己突然跑到廚房去了。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阿婆趕緊跟過去。只見她用小手抓著那個小碗菜裡的豌豆就往嘴裡塞。啊,吃吧!阿婆話還沒說完,她就哭了。怎麼啦?沒說不讓你吃啊?阿婆問。孩子哭著說:咬舌頭了。常言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而孩子心急咬了舌頭卻是常事。因為有時她面對好吃的飯菜,生怕別人會跟她搶似的狼吞虎嚥,不小心就咬了舌頭;有時自己看見了乾果、冰糖,生怕別人外不讓她吃,就趕緊抓一把放進嘴裡,然後躲到一個角落裡婆去吃,不小心也會咬到舌頭。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那天晚上,她從媽媽包裡看教見了巧克力豆,一下子倒出四顆塞進嘴裡,媽媽和阿婆都養衝她嚷了起來:太多了,會上火。快吐出來!孩子感到了威懾,吐出來三顆才平息。不是捨不得給她吃記她真的很容易上火啊!如果不控制她的飲食,任其從小就把肚子撐得圓圓的,後患無窮,還是教給她給肚子留點地兒吧!近年,兒童肥胖比例逐年升高,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心健康,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能說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應該說是許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育發展,忽視了調節和控制孩子的食慾這個早期教育的重要問題。

吃是人的本能,更何況是孩子,但父母要規律孩子的飲食習慣

德國教育家卡爾威特曾用最通俗的語言,告誡孩子和周圍的人們:胃過於疲勞,大腦功能就會減弱,所以貪吃使人變笨。他還借用德國諺語食物決定性格,提出了飲食關係著人的性格的觀點。他說多吃胡蘿蔔會美化牙齒和皮膚,多吃土豆有助於提高推理能力,多吃菜豆可以增加對美術的興趣,而多吃青豆容易讓孩子形成輕率的性格。所以,討厭數學的孩子可以多吃土豆,不喜歡美術的孩子可以多吃菜豆,沒恆心的孩子則不要吃豌豆,暴躁的孩子吃洋白菜。美國著名教育家斯托夫人也說:調節和控制食慾,可以幫助父母鞏固和加強孩子生長髮育的成果。孩子食慾旺盛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食慾太強卻未必值得高興,貪吃的孩子肯定有問題。所以,調理好孩子的飲食對他們的成長極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