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教子:挺起腰桿做人(二)

慈母教子:挺起腰桿做人(二)

這麼多年來,娘不管在哪裡住,哪裡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娘為了融洽親情關係,也怕我們在外迷戀酒場,就規定全家必須於週日團聚一天。

每到這天,娘總是一大早就上街購菜買料,然後清洗擇淨,等到我們聚齊後,才共同動手製作。當菜齊酒滿後,我們便動情地齊唱家歌《媽媽的吻》,當唱到: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小呀小山村

我那親愛的媽媽

已白髮鬢鬢

過去的時光 難忘懷

難忘懷

媽媽曾給我多少吻

多少吻

吻幹我臉上的淚花

溫暖我那幼小的心

媽媽的吻 甜蜜的吻

叫我思念到如今

我們禁不住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望著娘那滿頭的銀髮,慈祥的面孔,期盼的眼神,我們繼續唱到:

遙望家鄉的小山村

小呀小山村

我那可愛的小燕子

可回了家門

女兒有個小小心願

小小心願

再還媽媽一個吻

一個吻

吻幹她那思兒的淚花

安撫她那孤獨的心

女兒的吻 純潔的吻

願媽媽得歡欣

娘每每聽到此處,清清的淚水便順著她的眼角,緩緩流淌……疼愛兒女的那份舐犢之情,如電流般觸擊著我們的心房,當兒媳和孫子們爭著為娘擦去淚水時,娘才破涕為笑,連聲說道:"唱完了,快吃吧,飯菜都涼了。"

此時的我往往先痛說一段家史,再率領家人為娘送上祝福,晚輩們都爭先恐後地給娘夾菜盛湯,邊吃邊哄老孃開心。有人為娘唱歌曲,有人為娘說段子,還有人為娘跳上一段舞,更有什麼都不會的人,只得學上幾聲狗吠貓叫,惹得娘開懷大笑,心滿意足。有老孃在的家,總是那麼溫馨盈盈,親情融融,讓人生死不捨。

這樣的周聚我們全家一直堅持了三十餘年,那首《媽媽的吻》也傳唱了四代人,直到娘患上老年痴呆症後,才逐漸減少。但隨之卻建立起了家庭日誌,我們兄妹三人,每天都有一人值班,協調保姆,照顧老孃,負責處理老孃的日常生活和治療陪護,並在日誌上做好詳細記錄,一直記到老孃去世的二零一六年八月十六日。幾本厚厚的日誌,記載了母子、母女之情,也浸透著滿滿的母愛和孝意,它將成為我們家庭的一筆精神財富,並傳承給子孫後代,讓優良的家風源遠流長!

慈母教子:挺起腰桿做人(二)

娘是個細心剛強的老人,早在八十年代五十多歲時,她就一針一線地為自己縫製好了送老衣裳,從頭到腳,無一不備,其手工精巧,製作精緻,令人歎為觀止。曾引得周圍十幾裡外的老人們趕來觀賞效法,娘也不厭其煩地幫她們購料、裁剪、製作。後來娘又為她的孫子和未出世的重孫子做起了鞋帽,一做就是幾十件,件件都是民俗工藝品,處處蘊含著孃的智慧。招惹得製作婚禮服的老闆們也登門求教,請娘為他們的婚禮服飾,盤扣子,繡花邊,納鞋底,做鞋幫,還為他們的員工義務當師傅。

每逢節假婚禮高峰時,娘常常戴著老花鏡,夜以繼日地加班趕做。我心疼娘,多次制止,娘動情地說:"你這個沒出息的兒子,幹了點公家事,就看不起老百姓了,誰家孩子結婚不是大喜事呀,能用得著娘,這是孃的福氣,你還不興娘為人民服務呀!"我連忙說:"俺孃的覺悟比老幹部都高呢,俺聽老幹部的。"從此全家也都敬稱娘為老幹部,娘聽了後總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娘深明大義,愛憎分明,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她不善言辭,卻極重身教。八十年代末,我兼任市車管所負責人,那時的車管工作,管理落後,手續繁雜,隨著車輛的劇增,業務量急升,工作人員卻即新又少,每天都有許多用戶排隊等候辦理,特別是山區裡來的群眾需要等上幾天才能辦完。這些群眾為了省錢節時,常常晚上露宿在車管所院內的樹下,遇有颳風下雨,只好四處躲避。娘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曾不止一次的提醒我:"老百姓難呀,這樣苦百姓可不行!"後來娘怯怯地問我:"兒呀,你找領導問問,能不能讓老百姓到你們的辦公樓裡去躺躺呀?"正為此事著急的我,立即召開會議決定,辦公大樓日夜敞開,為滯留的群眾解憂排難。同時延長工作時間,加班為群眾辦理業務。每天晚上我都會在院子和辦公樓轉上幾圈,問清滯留群眾所辦的業務,第二天一早就安排專人辦理,此舉受到了群眾的稱讚。娘卻始終放心不下,每天都會在我早請安和晚問好的過程中,詳細問明這些滯留群眾的去留動向,娘才滿意地讓我離開。

因為家庭成份不好,娘和舅舅都遭受過歧視屈辱和苦難坎坷,姐弟間的感情極為深厚。有一次舅舅的兒子因交通違章被執勤民警扣車罰款,這個表弟因不服裁決,而與民警爭執了幾句,隨即被帶到隊部做進一步處理。另一個同行的表弟則跑來找娘託我求情,娘問清原由後,正色說道:"他違法了,還敢跟警察頂嘴,就得讓警察管管他,任誰也不能說這個情,再說你表哥和這些警察都在一個單位工作,也丟不起這個人哪!"後來那個表弟耿耿於懷,抱怨娘不認親侄。娘聞知後,悶悶不樂地對我說:"這孩子學瞎了,你去教育教育他吧。"娘從此積下了心結,很長一段時間都鬱鬱寡歡,直到後來表弟在我的勸說下,登門認錯請安,娘才開始快樂起來。

娘住在我家時,經常搬一個小馬紮,坐在樓門口,但凡有人到我家來,娘總是主動問一聲好。知道是我的戰友、同學和親戚時,娘就領到她住的一樓屋內,端茶倒水,炒菜做飯,噓寒問暖,十分熱情。等到我下班後,便和客人邊飲邊聊,情至意盡,惹得戰友、同學們都隨著我一口一個孃的喊著,把老孃叫得臉上樂開了花。倘若有帶禮品來訪的客人,娘便拒之門外,概不接待。有一次,一位從海邊趕來路過臨沂看我的戰友,拿來了一些海鮮。正巧我出差在外,時逢三伏酷暑,戰友又急著開車趕路,眼看著海鮮在高溫下漸漸變質,急得跺腳喊娘,求她老人家趕快收下,上鍋煮熟。老孃不依不饒,反倒勸那位戰友快去飯店做個處理。當時多虧鄰居代為收存,才解了那位戰友的燃眉之急。我回來後笑著對娘說:"娘呀,你這回可把俺戰友給得罪了。"娘板著臉說:"得罪了,也比讓你犯錯誤強!"

那些年,官場商界,吃喝成風,跳舞盛行,唱歌風糜,交友勢利。娘知道喝酒吃飯,在所難免,但對跳舞、唱歌和交友卻嚴加把關。每當我外出給她請安時,她都是千叮嚀,萬囑咐,要少喝酒,別唱歌,更不能跳舞,吃完就回家,娘等著你呢!如果我超過夜間十點回家,娘就會嚴加盤查,問清因由,直到放心時才肯放我走,她也才會睡個安穩覺!

慈母教子:挺起腰桿做人(二)

娘歷經蒼桑,飽受苦難,卻教育我們:餓死不屈生,凍死迎風站。

娘一生貧寒,缺吃少穿,卻告誡我們:人窮志不短,再窮別貪錢。

娘付出奉獻,與愛無緣,卻教導我們:忠孝兩週全,與人結善緣。

娘揹負重擔,步履蹣跚,卻鼓勵我們:生活要勤儉,進取不自滿。

娘!您不知道兒流過多少淚,兒卻知道您受過萬般苦。

兒再次祈禱祝福您:天堂快樂,幸福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