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說|珠海博物館新館遲遲不開館,委員“吐槽”建設太緩慢

21日下午的珠海政協小組討論上,對城市文化的挖掘、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也是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在肯定珠海近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的同時,博物館建設、城市文化氛圍打造成為多位委員關注的焦點。

“不久前我在美國訪學,那座城市本身並沒有太多歷史,但歷史博物館非常多,史料、實物都非常翔實。我們珠海有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這些珍貴的資源卻沒得到很好呈現。”政協委員、暨南大學副教授徐焱軍談到,珠海近年來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但博物館方面仍存在短板,已有的九洲城博物館設備陳舊、宣傳不足,市民們期盼了很久的博物館(新館)則建設進度緩慢。

“我去年就已經提交過關於博物館建設的提案,遺憾的是,今年還是沒能看到新館開館。”政協委員歐陽斌說。在去年的提案答覆中,珠海市文體旅遊局回應稱,博物館新館“已進入展陳施工階段,按市政府工作部署,計劃於2018年底對公眾開放。”

珠海博物館(新館)位於情侶中路,其主體工程於2011年8月份開始施工,並於2013年11月建築封頂,然而至今仍未向市民開放。目前,珠海僅有一所綜合性博物館,位於九洲城,由於空間限制,展品更新也比較緩慢,搬遷計劃已籌劃多年。

公開資料顯示,珠海博物館(新館)布展面積約7000平方米,總投資5億多元,主要承擔著珠海市的文物調查、發掘、保護、徵集及歷史文化、藝術作品的展覽、宣傳和研究等重要工作,是全市重要的公益性公共文化設施之一,項目於2009年開展前期工作,當時預計2014年底建成開放。

在珠海市文化體育旅遊局2018年度責任白皮書中,“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明確將“推動市博物館新館年內對外開放”,但卻遲遲未見動作。

歐陽斌還提到,目前珠海市還湧現出不少民間博物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博物館建設緩慢的缺憾,但政府主導建設的博物館還肩負著正統文化傳承的使命,作為全市唯一的綜合性博物館更應當加快建設,以滿足市民迫切的文化需求。

在城市公共文化氛圍打造方面,徐焱軍還分享了他在美國訪學的見聞,如為老建築設置“名牌”,公共空間的塗鴉活動、社區音樂會等,徐焱軍覺得,這些活動也可以給珠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帶來一些啟發:“珠海有很多公園、廣場,譬如我們也可以以社區、居委會等偉單位,在公園、廣場的水泥地上舉辦塗鴉活動,在野狸島、海濱公園舉辦類似的音樂會,豐富浪漫之城的內涵。”

【採寫】曹丹齡

【作者】 曹丹齡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