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上座率還是“2元看臺票”?鹿晗演唱會票價骨折背後的真相

去年十一長假的最後一天中午,鹿晗的一條微博讓整個微博後臺癱瘓。這條公佈戀情的微博在粉絲評論數創吉尼斯世界紀錄後,再一次證明了頂級流量的地位。雖然作為愛豆秀恩愛第一人,被一些人視為這位小鮮肉“真爺們”的證明,但這件事對他的事業影響不可謂不大。

95%上座率還是“2元看臺票”?鹿晗演唱會票價骨折背後的真相

此事一出,鹿晗內地明星勢力榜一度跌至第7名,8月的艾漫商業價值指數榜跌到16名,核心粉絲量從7%下降到0.5%以下,4家合作品牌替換了代言人。

戀情公佈一週年之際,鹿晗在北京工體了二巡演唱會首站,戰況慘烈:577的票賣150,1990的內場票賣700,甚至驚現2元看臺票,據說“鹿晗秀一次恩愛,黃牛票價降兩百”。大V@押沙龍把票掛在閒魚八折也沒能賣出去,粉絲對此辯駁為黃牛票造假,鹿晗本人和鹿晗女孩抵制黃牛票。對外宣稱95%的“鹿晗演唱會上座率”更是登上熱搜。

然而誰都無法否認這一年間,他人氣下滑、女友粉脫粉、商業價值大不如前的事實。

95%上座率還是“2元看臺票”?鹿晗演唱會票價骨折背後的真相

現場演出市場的不景氣由來已久,此次鹿晗演唱會票價骨折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同時也展現出愛豆的生命週期有別於演員歌手。

昔日頂級流量的窘境:音樂現場演出市場無力迴天?

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娛樂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相對價格低廉的電影票價在票補消失後,讓一部分普通觀眾停下了去影院的腳步,今年國慶檔大盤同比下降22.85%。而動輒幾百上千的演唱會作為日常娛樂中的奢侈品,更是頻頻遇冷。票價成為制約演出產業比電影產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相比香港紅磡最高480的票價而言,內地票價對比人均收入顯得頗為高昂:業內人士坦言,這背後有一系列複雜的場館和管理成本因素,在制定票價時也會考慮上座率達到幾成。演出票房逐年遞增,但並沒有公開成本數據,其中不乏虛假繁榮的泡沫。一些重磅歌手如王力宏今年的世界巡演、GAI在臺灣地區的演出均空座爆冷。

根據道略音樂產業的《2017演唱會年報》顯示,去年全年演唱會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一成,而位居首位的華東市場演出場次比上一年減少了106場,下降11.3%。小劇場成為演唱會場館主力,體育場館場次佔比為25.9%。整個音樂現場演出市場呈現出越發細分化、小型化的趨勢。

選擇容納4萬多人的工體作為巡演首站,無疑是一次逆流而行的冒險。大型體育場館的租金與票房之比,令收回成本的壓力更大。音樂博主@新音樂產業觀察稱,按照演出規模,國外巡演一般分為三個等級:1000人以下的普通巡演、3000-10000人的場館級巡演、30000人以上的大型戶外運動場巡演,最後一種,一般只有超級巨星才敢辦。“有演出商算過,三萬人以上的巡演,主辦方能賺錢的國內藝人不超過5個人。”即使是昔日的頂級流量,也無法拯救不景氣的現場演出市場。

95%上座率還是“2元看臺票”?鹿晗演唱會票價骨折背後的真相

一位鹿晗粉絲稱,此次鹿晗吧開團購票,至少包下了五分之一的票。團票成為這次演唱會上座率的保障。大型體育場館的面風光無法掩蓋難回本的事實。不管怎麼說,黃牛票價是歌手人氣最靈敏的溫度計,最終形成一次上座率頗高的滯銷。

偶像歌手還面臨著同一個問題:無法出圈,侷限於粉圈內部的自娛自樂。受眾的狹窄讓路人粉幾乎成為不可能,造成了黃牛們手中骨折票滯銷的慘況。而老牌歌手通常受眾廣闊得多,即使事先沒有購買計劃的路人也有可能為其突發購票。

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還有“完全沒聽過”的路人,大概構成了大眾對小鮮肉的主要觀感。

偶像生命週期短暫:快產快銷成主流

如果說演員的工作是“在熒幕和銀幕上塑造角色”,歌手的工作是“進行音樂演”,偶像的本質則是為粉絲造夢,甚至是為異性粉絲提供戀愛幻想。雖然也會涉及到演員偶像的一部分工作,但這一核心是不變的。從外型打造到言行管理上,偶像們都嚴格遵循投射戀愛幻想的人設。

韓流審美影響偶像外形,前幾日愛豆們被嘲為“少年娘則國娘”,根本原因是中性美符合青春期女孩期望,所謂的“陽剛氣質荷爾蒙”則會有危險侵略感。嘲笑楊超越的實力其實是個偽命題,蓋因在投射“青少年的戀愛幻想”上,沒有人比她怯生生的清純美更符合少女偶像的定義。

偶像是一份看似無需實力但需要更多隱形付出的職業,也是一份生命週期極度短暫的職業。實力派演員歌手往往能夠擁有長達幾十年之久的生命週期,例如已經63歲的周潤發憑藉在《無雙》中氣場全開的演再度登上熱搜,張學友的巡演依然有著強大票房號召力。而偶像的生命週期通常只有顏值巔峰的那幾年。在近期的微博明星勢力榜上,頂級流量鹿晗已被朱一龍、蔡徐坤等後起之秀迅速取代。

95%上座率還是“2元看臺票”?鹿晗演唱會票價骨折背後的真相

粉絲經濟在偶像產業中爆發力極強,但往往缺乏持久性。她們可以幾天幾夜不吃不睡只為了跟機、刷榜、沖銷量、反黑,但這一切只需一個契機就能擊垮,那就是偶像公佈戀情之際。對於投射幻想的粉絲來說,不啻背叛般的失戀。在鹿晗發佈公開戀情微博之際,當即有大批女友粉宣佈脫粉。在他最近秀恩愛的微博下,眾多粉絲選擇了裝聾作啞。

正因如此,“AKB之父”秋元康才為少女偶像團體成員訂下了禁止戀愛的規章。峰岸南因戀情曝光而剃光頭謝罪,須藤凜凜花在總決選中宣佈婚訊而成為眾矢之的。在日本,“偶像禁止戀愛”被視為職業道德素養的一部分。

中國沒有類似的明確規定,但“人氣偶像不能戀愛”可謂是業內心照不宣的行規。而外形在“歸國四子”裡偏中性的鹿晗,實際性格卻與外形相反,用行動對其作出了反抗。同時對粉絲而言,在戀愛幻想投射中人設一旦崩塌,作為偶像的價值便已岌岌可危。

“歸國四子”中的另一位張藝興則投入了“鹿晗離開的女人”的懷抱:擅長打造話題的楊思維和她的壹心娛樂。今年2月和壹心解約時,將前經紀視為吸血鬼的鹿晗粉絲歡欣鼓舞,然而此後只靠個人工作室的鹿晗並沒走上康莊大道,反倒負面不斷:《甜蜜暴擊》口碑收視雙暴擊,《奔跑吧》存在感很弱,《熱血街舞團》水花不大,《這就是對唱》中途退出被導演怒斥“沒有藝德的藝人,到底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對於鹿晗自己來說,公佈戀情後的人氣下滑、事業瓶頸也許是他意料之中並甘願承受的。在南方週末的採訪中,他曾說過“沒想過留下什麼,因為太難了”,這一言論引發軒然大波。但這句話或許十分率直地代了偶像們的真實想法:賺快錢即可,把演藝生涯當作一份職業而非事業。

與偶像特點相應形成的,則是目前偶像產業自產自銷、快產快銷的特點。以偶像元年為契機,幾百家偶像經濟遍地開花,批量複製日韓的唱跳型練習生養成,將長達幾年到十年的練習生涯壓縮到幾個月。而幾大視頻平臺也在自家節目推出選手人氣暴漲後,以大量商業活動迅速挖掘藝人價值,相應的職業素養訓練卻沒有跟上。

所有人都看到了限韓令利好下,空白多年的國內偶像市場的潛力,可只有當偶像產業去除浮躁形成工業規模之後,才能期待總體走得更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