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敢吃海鮮嗎?聽專家怎麼說

一提到海鮮,大家都會想到什麼?螃蟹、大蝦、海蠣子......每一個都是吃貨的最愛,但是你知道嗎,在你大快朵頤之時,很有可能將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吃進肚中。近段時間,民盟中央和民進中央在兩會中有關重視微塑料汙染危害防治的提案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什麼是微塑料?它會汙染哪些領域?為什麼我們會吃到它?我們又應該如何防治?

<strong> 海洋中的PM2.5

“微塑料”,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很小很微的塑料,具體小到什麼程度呢?目前來說,學術界對微塑料還沒有準確的定義,但是通常情況下把微粒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稱之為微塑料。但是實際上,很多微塑料可以達到微米甚至是納米級,人類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具體來說,如果把海洋看成我們生活的陸上系統,那麼微塑料就相當於我們生活中的PM2.5。

你還敢吃海鮮嗎?聽專家怎麼說

微塑料是如何產生的呢?據科學家介紹,微塑料的產生多種多樣。有的是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層層分解,大變小,小變微,最終形成了環境中的微塑料;有的是日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顆粒或作為工業原料的塑料顆粒和樹脂顆粒,比如牙膏、洗面奶中具有摩擦清潔功效的塑料微珠。最終,不同來源的微塑料經過河流、汙水處理廠等排入海洋環境中。

微塑料目前已在海洋中廣泛存在,儘管目前還沒有掌握微塑料在全球海洋中的分佈情況,但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水、沉積物、海灘、生物介質內均有存在,從近海到大洋,哪怕在南極,科學家們也發現了微塑料的痕跡——2016年,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海洋大學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南極海域漂浮著微塑料。

你還敢吃海鮮嗎?聽專家怎麼說

<strong> 汙染環境更危害生物

既然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可想而知,微塑料除了能汙染海洋環境,更對海洋生命帶來嚴重的威脅。

由於微塑料大部分來源於塑料製品,本身就可能釋放有毒有害物質,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直接破壞。同時,微塑料也極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屬等汙染物,成為汙染物的運輸載體,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危害。

重點來了,由於微塑料容易被海洋生物吞噬,並且無法被消化,所以這些浮游生物基本上會生病死亡。而低端食物鏈吃掉這些浮游生物,低端食物鏈再被高一級的食物鏈吃掉,如此反覆之後。根據食物鏈的“富集效應”,最後這些微塑料以及有機汙染物都進入了上層動物體內。我們正好站在食物鏈頂端,所以,後果你懂的。

你還敢吃海鮮嗎?聽專家怎麼說

專家說

孫曉霞教授建議一下方法:1、立法;2、減少塑料的生產;3、儘量多收集塑料廢品;4、資源化利用;5、宣傳和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