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披露重大項目建設計劃,基建投資成發力點


地方“兩會”披露重大項目建設計劃,基建投資成發力點

1月初以來,各地“兩會”陸續召開。中國建設報記者梳理發現,著力穩增長、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是今年的首要任務。為此,不少地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批露了重大項目建設計劃,軌道交通、綜合管廊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重要投資方向。

長江證券分析師趙偉分析認為,伴隨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基建”的內涵已經發生明顯變化,部分傳統基建佔比持續回落,而以生態環保、城市軌交、通航機場等為代表的新型基建佔比明顯提升。下一階段,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望進一步發力,支持基建投資補短板。

交通設施建設力度加大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便捷的交通條件能給經濟帶來活力。從各地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來看,鐵路、公路、機場、地鐵等交通設施建設成為2019年一項重要工作。河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9年要加快構建便捷暢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實施投資1000億元以上、總長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雙千工程”;開工鄭州機場三期北貨運區、中國郵政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等項目;推進沙潁河、淮河等內河水運項目建設,構建通江達海水運網絡;完善綜合樞紐場站、集疏運通道和區域物流節點等重點物流基礎設施,促進鐵、公、空、水等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

作為京津冀都市圈的一員,天津把完善交通設施配套、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2019年天津將開工建設天津至北京新機場聯絡線,加快建設京濱、京唐鐵路,推動京滬高鐵二通道、津承城際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津石高速、津歧公路建設,建成一批省際幹線公路對接工程;推動天津至雄安新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建立貨物快速通關機制。

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蘇提出加快推進南沿江、連淮揚鎮等鐵路建設,全面建成徐宿淮鹽鐵路主體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寧淮、北沿江高鐵和滬蘇湖鐵路;完善公路路網體系,打通省際“斷頭路”;抓好連雲港民用機場遷建、無錫碩放機場改造等建設,推動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

作為特大型城市,北京將交通建設的重點放在了城市軌道交通上,包括開通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新機場線一期3條軌道新線,運營總里程達到699.3公里。與之相似,福建提出建成通車福州2號線、廈門2號線,同時推動重點城際鐵路、福廈客專等交通設施建設。

聚焦人民生活質量改善

2018年底舉行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要以集中力量解決群眾關注的民生實事為著力點,提升城市品質。今年,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改善民生上提出了不少實質性舉措,包括老舊小區改造、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

河北提出,2019年要實施20項民心工程,包括:完成4類重點對象涉及的農村危房改造49255戶;完成2779個老舊小區改造;供水、供熱、燃氣等老舊管網改造分別達到300公里、1250公里、100公里以上,排水管網分流改造400公里;開工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1座、建成9座,建成其他處理設施7座;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80萬座,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達到90%以上;改造或新建生鮮超市、菜市場、農貿市場等便民市場200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所;新改擴建100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江蘇提出,2019年新建4000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改造升級100家農貿市場,新建1500家社區商業便利網點;新建改擴建城市公共廁所800座、旅遊廁所1165座,新增農村公共廁所6000座;新增便民型公園綠地100個,完成老舊公園綠地改造提升30個,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體育公園200個;加大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等適老化改造力度;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啟動實施620個村改造任務,同步配建公共服務設施。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熱點

除了上述“常規”工程建設項目外,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還瞄準未來發展趨勢,提到加快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安徽提出要擴大智能家電、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產業優勢,加強補鏈型、延鏈型項目建設;啟動第四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專項建設。此外,籌劃建設超級計算中心;擴大4G網絡覆蓋面,加快5G商用步伐;推動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雲計算大數據生產應用中心、大數據存儲基地建設;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5000家企業與雲資源深度對接。

科教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的江蘇也提出,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2019年抓好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和創新應用,加快推進5G商用進程;加大物聯網應用力度,讓新經濟跑出加速度、儘快挑大樑。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19年北京將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大力拓展各類創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建設;實施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推動人工智能帶動各領域各產業升級和變革;統籌用好各類產業發展基金,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剛剛進入GDP“四萬億俱樂部”的四川則提出,2019年將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增長10%;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示範基地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根據以往經驗,加大基建領域投入對經濟的發展有正向作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對基建、產業發展方面的著重表述,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

地方“兩會”披露重大項目建設計劃,基建投資成發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