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觀點,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門檻不斷降低,而獲取見識的門檻卻不斷提高。

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去,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可見,閱歷對人的幫助是終生性的。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在一次美術課上,老師要求學生畫一個以小船和海水為主題畫。

因為學生沒有什麼概念,老師只好一步步講解船該怎麼畫,不同的船有什麼特徵,然後指導大家畫上海水,海水裡面加上魚,使得畫面更豐滿,同學們有樣學樣,一個課堂幾十個學生,幾乎都如出一轍。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當等到所有學生都畫好準備交稿時,只有一個小男孩,還沉浸在自己的“海洋世界”中,拿著筆在那塗塗畫畫,老師走進一看,發現他給海里畫上了魚、海草、還有一個類似氧氣罩的人。老師問他:“老師只是讓大家在海水裡畫魚,你怎麼加上了別的東西呢?”

小男孩不假思索就答道:“這是爸爸媽媽帶我去水族館看到的,我覺得大海里一定還有別的東西。”

和之前那些還在抓耳撓腮的孩子比起來,水平高下立判。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正當大部分家長還在為自己的孩子贏得了起跑線在津津樂道時,<strong>那些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已經超越了賽場,回到了生活的本真之中,一切學以致用。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兩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兩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們。

小孩們搖搖頭,老人驚異地問道:“你們為何不要?”其中一個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老頭笑了笑:“好聰明的小孩。”老頭又問另一個小孩,你要什麼?小孩說,我想請您教我釣魚。

老頭心裡感嘆不已,如果只要釣竿,那可能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見過世面的人,總能用他獨特的思維,能透過現象,直擊問題的本質。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曾有一個朋友就有過這樣的苦惱:

他跟妻子都來自偏遠的鄉村,辛苦打拼近十年才好不容易在一線城市混到了上流社會,於是把女兒從鄉下接了過來。因為城鄉各方面差距頗大,需要一切都慢慢適應,他想啊,凡有高層次的飯局,就一定帶上自己的女兒,好讓孩子能夠“耳濡目染”。

一次,他們一家人受邀參加一商務夥伴的家庭派對,真金不怕火煉,“女兒也參加過這麼多次飯局,少說也懂點能應付的規矩了,沒事的。”他心裡默唸。

可在飯桌上時,女兒全程默不作聲,給夾菜就吃,碗裡空了也不敢主動夾菜或者跟爸媽說,有人問她話,她只是點頭。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臨近結束,朋友只能尷尬地跟大家解釋說:“孩子有點內向,不經常帶她來這種場合,也是剛從老家那邊接過來。”

<strong>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不是帶孩子多去外面晃盪就可以培養出來的。

那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只能將這些經歷過的路途化成腦海裡的一副畫面,不能融入他的靈魂之中,成為自己終身散發的氣質。

真正帶孩子見世面,不要只在乎去了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用數量來計算孩子見識的東西,而是要真切的讓孩子感受到旅行。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究竟有多大?

王家衛曾說,人的一生,就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見天地,豐富自己的格局,見眾生,就是熟悉和明白人情世故。

<strong>讓他心中有大格局,眼界開闊,堅毅勇敢,對誘惑有抵抗力,待人接物有溫度,看人看事不狹隘,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遊刃有餘,自得其樂,這才叫見過世面。

願孩子們最終都能遇見最好的自己。歡迎關注公眾號:《畫荻家教指南》,一起聊孩子的成長難題,回覆關鍵詞還可以免費領取學習資料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