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二審又有新變化!民法典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有關內容

時隔兩個月,個人所得稅修正案草案再次審議。比之草案,二審稿出現一些變化,先來劃個重點:

1、關於個稅起徵點,二審稿未對一審稿進行修改,起徵點依舊調至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不變。

2、贍養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新個稅標準最快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此外,還有一個重磅消息被忽視: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順利過審,我國最快可能在2020年3月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個稅二審又有新變化!民法典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有關內容

<strong>工薪階層有望10月1日起按5000元/月繳個稅

此次個稅修法,事關每個人的利益,因此特別受到關注。我們不妨先看一組數字:今年6月29日至7月28日,中國人大網曾公佈了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全文,一個月的時間內共有67291人提出了超13萬條的意見。

個稅二審又有新變化!民法典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有關內容

這次二審稿中,對起徵點並未做任何改動,個稅起徵點仍為每年6萬元(每月5000元)。

個稅法修正案草案的一大亮點是,將個稅起徵點由之前的3500元上調至5000元/月(6萬元/年)。

不過這不僅僅指的是工資、薪金,還包括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對這四項收入實行綜合所得納稅。修正案草案二審稿中對起徵點並未作修改。

另外,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提出:本決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本決定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二審稿同時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適用本決定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經營所得適用)計算繳納稅款。

上述規定意味著,如果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修正案草案二審稿,那麼修改後的新個稅法,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不過,“工資、薪金所得”擬先行一步,從今年10月1日起執行5000元/月的起徵點。這相當於,以工資、薪金所得為收入來源的工薪階層,有望今年10月1日起,按新的起徵點繳納個稅,提前享受本次個稅法修改的“紅利”。

個稅二審又有新變化!民法典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有關內容

個稅二審又有新變化!民法典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有關內容

注:工資和勞務報酬有什麼區別?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籤勞動合同,簽了領的是工資,沒簽領的是勞務報酬。

兩者計稅方式: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至45%。

2、勞務報酬所得:之前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現在也是按照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為3%至45%。

<strong>45%最高稅率維持不變: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

13萬多條意見中,有不少關注修改後的個稅稅率,其中45%的最高稅率是否下調也成為意見焦點之一。有聲音認為最高稅率偏高,不利於高端人才引進,甚至反而強化了高收入人群的避稅動機,典型方式就是“錢在企業,少拿工資”。

此次決定草案沿用了草案一審稿的內容,維持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教授朱青說,累進稅率表中最高邊際稅率決定著對納稅人高收入段的調節力度,這個稅率越高,越有利於社會的收入分配公平。考慮到近些年來一直較高的基尼係數,決定草案維持45%的最高邊際稅率不變,體現了國家藉助個稅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決心。

朱青介紹,目前國際上個人所得稅(中央和地方)邊際稅率比我國低的國家有,但高的也有。如2017年經合組織國家35個成員國中,個稅最高稅率高於或與我國水平持平的就有澳大利亞、比利時、法國、德國、日本、荷蘭等多個國家。

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二審草案擬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遼寧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松說,稅率級距調整後,絕大多數按月領工資的納稅人,實際稅負都會下降。收入越少的減稅幅度越大;收入較多的減稅幅度較小,但實際減的錢並不少。對部分高收入人群,工薪所得往往不是其主要收入來源,關鍵要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徵管措施,維持一定的稅收調節力度,進而促進經濟包容性增長。

<strong>贍養老人支出納入專項附加扣除

二審稿中的一個新變化是,贍養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由此前居民個人的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項支出可以在稅前予以扣除,增至五項。

有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有關方面提出,為了弘揚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負擔較重等實際情況,建議對於贍養老人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

報告中指出,這次改革,通過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低檔稅率的級距等方式,減輕了廣大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水平更趨合理,實現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重大轉變,個人所得稅制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新華社發文稱,此次決定草案將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贍養老人支出,擴充入專項附加扣除範圍。為更好維護法律權威,還明確專項附加扣除“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綜合多方意見後表示,允許贍養老人支出稅前扣除,旨在弘揚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負擔較重等實際情況。

<strong>計劃生育內容被刪除

在個稅刷屏的同時,還有一個重磅消息被大家忽視。8月27日下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也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有關婚姻家庭編部分,與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相比,主要修改5方面:

1、修改患有疾病禁止結婚的相關內容,草案規定,一方患有嚴重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對方,不如實告知的,對方可以請求撤銷該婚姻;2、增加一項婚姻無效的情形,規定以偽造、編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無效;3、草案新規定了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4、草案增加了離婚損害賠償的兜底條款;5、 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

在此次草案中,大家最關注的是“計劃生育”問題,即出自民法典分編草案中的“婚姻家庭編”部分,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順利過審,我國最快可能在2020年3月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我國的計生政策始於1978年,當年計劃生育政策正式寫入憲法,“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3年12月28日,《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

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指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2016年1月1日,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施行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自此終止。

但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人口增長情況低於預期。從全國情況看,1997年全國全年出生人口2038萬人,出生率為16.57‰;而到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時代,全年出生人口僅1723萬人,出生率為12.43‰。2017年全國31個省份中,6個常住人口為負增長。其中,東北三省人口增長壓力最大,增長率均為負數,為此多地出臺了生育鼓勵政策。

娃生得越來越少,但老年人卻越來越多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老年人比重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1.6億人增加到2017年的2.4億人。或許,這就是民法典為什麼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