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光:“海河英才”全年有望引進13萬人

12月11日,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光做客《公僕走進直播間——委辦局長訪談》,就“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就業創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自今年5月份啟動以來,全年有望引進13萬人。目前,已引進頂尖、領軍人才24人,引進留學回國人員4100人,入選“131”第一層次人選108人、創新團隊50個,入選創業啟動和創業英才專項42人,儲備青年後備人才209人,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積蓄了後勁。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堅持“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更多地向企業放權,對什麼是高層次人才,讓市場說了算,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軍企業所急需的人才,由企業家開單子,政府照單全收,體現了鮮明的企業導向、市場導向。同時,全面放寬人才落戶條件,將本科畢業生年齡從35歲放寬到40歲,碩士放寬到45歲,博士不受年齡限制,只要持身份證、學歷學位證,即可辦理落戶。各類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業型人才以及急需型人才,也被納入落戶範圍。楊光介紹,“海河英才”行動計劃配套制定了14個專項實施細則,認定了兩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共206家,全部向社會公開發布,讓人才可以按圖索驥、對號入座,直觀地瞭解自己屬於哪一類、能享受什麼政策,清楚地知道“去哪辦、怎麼辦”。

依託全市22個區級行政許可中心,設立“一站式”辦理窗口,建立“學歷認定、資格審查、辦理準遷”聯審機制,同時大幅壓縮了辦理時間,縮短了經辦流程,實行節假日及中午不間斷工作機制,確保人才新政各項工作穩步有序推進。除了傳統的窗口式辦理方式之外,本市還專門開設“海河英才”網站,推出政策一點通、線上申請等APP終端,所有政策內容、經辦流程以及事項全部網上申請申辦,實現信息化、便捷化的全程在線服務。

就業是民生最重要的一方面。今年,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變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國企混改等,都對穩定就業崗位帶來了影響。楊光介紹,對此,本市實施了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同時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努力使群眾的“飯碗”端得更牢。截至11月末,全市新增就業44.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預計到年底能夠實現全年新增就業48萬人。

據統計,今年天津全市高校畢業生16萬名,是就業的重點人群。今年,本市制定完善了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22項扶持政策,通過實施就業見習計劃、創業導師授業計劃和“三支一扶”等“三項計劃”,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通過實行“一延一貸一免五補貼”,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取得了良好效果。

除了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外,本市還出了臺一系列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的政策措施。今年1至10月,共幫扶4.7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採取內部退養、轉崗就業、技能培訓、公益崗託底等措施,積極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全年分流安置職工1700人,累計安置2.5萬人。

今年1月,本市調整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退職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增幅達5%,共有213萬多人受益。其中,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4連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和老年人生活補助標準再提升,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今年,本市對工齡超過15年以上的退休人員,進一步提高了養老金調整額度,使工作年限長的退休人員得到了更多實惠,更充分體現了長繳多得的原則。此外,本市已經連續3年,對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了同步調整,徹底打破了“雙軌制”,對於養老金水平較低的企業退休人員,每年還單獨給予適當傾斜,額外再增加一部分養老金,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讓廣大退休人員都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在醫保方面,從年初開始,本市上調了醫保門急診報銷待遇,職工醫保由5500元提高至6500元,居民醫保由3000元提高至3500元,報銷比例的提高,惠及城鄉1100萬參保人群。同時,加快推進醫保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截至三季度,累計實現了5.6萬人次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13多億元直接結算。(津雲新聞記者段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