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希望路,放飛創業夢——在蓉高校學生代表新津民企行活動舉行

重走希望路,放飛創業夢——在蓉高校學生代表新津民企行活動舉行

高校學子瞭解希望集團的歷史

破舊的四層小樓,乍一看並不起眼,卻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旗幟——希望集團誕生的地方。昨日,來自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財大、西南交大等14所高校的學子前往新津,參加“重走希望路,放飛創業夢”——在蓉高校學生代表新津民企行活動。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網信辦主辦。市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這次活動,是為貫徹落實省、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精神,讓在蓉高校學生通過參觀民營企業、瞭解民營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感受民營經濟搖籃——新津的發展現狀和企業家風采,同時加強民營企業和在蓉高校“校企互動、校企合作”。

<strong>重走希望路 感受40年發展光陰

昨日上午,學生們一行來到位於新津縣希望路22號的新津希望飼料廠,這是希望集團最早的廠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當年,一袋袋、一車車的飼料就是從這裡走向全國。時至今日,飼料廠仍在正常生產,廠區裡還能看到人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語“養豬要致富,希望來幫助”。

靠近路邊的四層小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曾是劉氏四兄弟最早的辦公場所,如今已成為希望集團發展歷史的陳列館。學生們一行參觀了陳列館,瞭解了劉氏四兄弟在改革開放之初辭去公職創業的經歷。“真不敢想象,那麼大的希望集團就是在這幢小樓裡誕生的。”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王梓蕙跟同學感嘆著。在希望集團1995年獲得的“中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位”的牌子前,學生們還爭相合影留念。

之後,學生們又參觀了同在希望路的成都希望美好食品有限公司,現代化的廠房和生產線跟之前的破舊小樓形成極大反差,企業一步步做大做強的歷程在學生們心中更加清晰。

當天,師生們還參觀了天府農業博覽園、天府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規劃展以及成都長客新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四川中德塑鋼型材有限公司等知名民營企業。

<strong>分享創業故事

<strong>激勵鼓舞青年學子

當天下午,來自新希望集團、納愛斯集團成都公司、成都明天高新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3家民營企業的企業家們與高校學生舉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上,企業家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1978年恢復高考後我考上了大學,可以說是第一批享受到改革開放紅利的人。1982年大學畢業後,我自願分配到對浙江來說相當邊遠的麗水化工廠。經過30多年的拼搏奮鬥,這家當年生產肥皂的小廠,已經成為今天的納愛斯集團。”國內洗滌行業的領軍企業——納愛斯集團成都公司總經理應鵬娓娓道來。

參加座談會的還有新津有名的“創二代”胡春蘭,她在短短時間內將父親的廢舊金屬回收產業做成西南片區有色金屬貿易巨頭,近年來實現成功轉型。胡春蘭面對眾多優秀高校學生表達了求賢若渴的心情併發出邀請,“企業越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大,今天是個難得的機會,在座的同學們如有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團隊,和我們一起創業打拼。”

“我之前瞭解過希望集團,但直到今天參觀了原址後才真正認識到白手起家的了不起。”西南財經大學學生張瀟予在會上發言時談道,一方面深受激勵和啟發,另一方面,對自己將來就業或創業的信心倍增,“通過對這些民營企業發展史的瞭解,我們也真切感受到成都創業環境的優越。我們這些年輕人要把握時代的機遇,學習企業家的拼搏精神,走好創業或就業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