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京津冀地区运输结构将加快“公转铁”

生态环境部:京津冀地区运输结构将加快“公转铁”

根据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的消息,2019年1月21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向媒体介绍了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他表示,要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京津冀运输结构的调整,京津冀煤炭和铁矿石运输要基本上改成铁路运输。

刘炳江说,为落实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在不久前印发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全面统筹“油、路、车”。今年1月1日,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全国铁路货运总量同比增长9.1%,淘汰老旧机动车200多万辆,推广应用新能源车100多万辆。

刘炳江在谈到今年的工作时指出,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方面问题仍然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单位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大气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远。他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进一步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持续优化,稳步推进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

刘炳江指出,目前存在的大气污染治理难点,一是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污染特征明显。陕西、山西是产煤大省同时也是煤炭消费大省,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更集中,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近90%,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偏重,工业污染排放量大。汾渭平原多氧化铝、焦化、钢铁、煤化工等重化工企业,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较低,且多数企业尚未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比例低于京津冀水平,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公路运输污染问题突出,重型车排放量大。汾渭平原是陕、蒙、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普遍以公路运输为主,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公路运输压力。此外,各城市重型车排放监管薄弱,部分城市油品质量亟待提高,运输污染问题突出。

刘炳江表示,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还是结构调整问题。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交通结构以重型货车公路运输为主,用地结构方面有大量露天矿山和施工工地。为此,是,交通部会同9个部委细化任务目标,拉单挂账,强化组织实施运输结构调整,尤其是京津冀运输结构的调整。据悉,京津冀煤炭和铁矿石要基本上改成铁路运输,一大批企业铁路连接线已经启动建设。(商用汽车网根据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的内容整理)

往期内容回顾

2018年客车市场总体需求依然呈下降态势

祁俊:预计2019年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率在10%左右

转型战略启动!一汽解放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发布

专访|斯堪尼亚何墨池:关于商用车电动化的实话实说

金龙客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