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十天的電影


拍了十天的電影


這個週末在家看了一部電影,叫《網絡謎蹤》,在今年年初的聖誕斯電影節上進行首映,還斬獲了兩項大獎,豆瓣評分8.7。

拍了十天的電影


這部電影獲得高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的呈現方式,將錯綜複雜的案件通過一塊電腦屏幕來呈現,全片以網絡攝像頭作為主視覺,結合了懸疑片的各種反轉,既是電影拍攝的創新嘗試,對於觀眾來說也很新穎。

據說電影拍攝只花了十幾天,而剪輯則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拍了十天的電影


整個故事聚焦於北加州聖荷西的韓裔金姓一家人,媽媽在得了癌症去世兩年後,丈夫大衛和女兒瑪戈特依舊沒有從傷痛中走出來。突然一直引以為傲的女兒瑪戈特離奇失蹤,沒留下一絲線索。

前來調查此案的女警探維克發現女兒的銀行賬戶出現了可疑資金,而且在失蹤前她還偽造了一張假身份證,於是懷疑女兒是離家出走。

而老父親大衛認為自己的女兒不可能離家出走,於是獨自展開調查。他從女兒遺留的電腦上打開了女兒的臉書、Gmail、Tumblr、優直播等社交網站,抽絲剝繭尋找瑪戈特的下落……注意有很多反轉。


拍了十天的電影



看到老父親一點點打開女兒的各種社交媒體,驚異於社交媒體上的女兒與自己認識的那個判若兩人,這不就是我們當下數字生活的真實寫照嘛,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把電影裡的臉書、谷歌、Tumblr、Instgram 全部替換成那些“你懂的”平臺,投入感會更直觀。

豆瓣上一條熱門短評說:

拍了十天的電影


電影裡似曾相識的一些片段揭露了互聯網上的輿論壓力、信息洩露、信息偽造等等負面的影響,不過導演也想傳播一點正能量,等你看完整部電影大概就知道我指的是什麼了。


拍了十天的電影



本片的導演 Aneesh Chaganty 以前在谷歌廣告部任過職,因此他的創作靈感得益於他此前在谷歌的工作經驗。


拍了十天的電影



他說:“我一直對以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去講述原創的、感情充沛的或者驚悚的故事感興趣,這促使我把科技當做媒介去講述故事。”

雖然現在我們一直在討論社交網絡對我們的負面影響——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應該嚴格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當然不是把他們送到臨沂),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它已經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已經不可能再被忽視。


拍了十天的電影



比如去年12月,法國政府立法全面禁止小學、初中學生攜帶手機上學,從今年9月開始已經正式實施,低於15歲的學生就連午休時間都不能使用手機。

當然也有人認為,要確保科技公司、社交媒體能夠遵守法律,嚴格控制平臺上可能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的內容才是更重要的。


拍了十天的電影



關於社交媒體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辯題,大概會隨著未來人工智能越來越趨於完美的時候,才會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找到社交媒體和線下生活之間的平衡,以及,看一部好看的電影緩解一下週一的焦慮。


http://www.wttech.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