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與人民軍隊政委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關於人民軍隊政委的問題,很多人存在疑問,認為政治工作不過就是個文教事務、宣傳事務、宣教事務,既沒有實戰方面的主體參與,也沒有實戰方面的指導經驗,由此而認定政委不過就是一個輔助性的職能,起不到什麼重要作用。這種觀點是對政委的表面化認識造成的。1、要正確認識政委,首先要正確認識黨組。脫離了黨組的政委,那就完全是個於主要實戰任務關係不大的輔助性文化教導員。但實際的情況是,黨組才是最高權力,政委、軍事主管全都在黨組的領導下,共同組成黨組,以民主會議、協商表決的方式共同實現黨組的領導職能並服從黨組決定執行黨組決議。在黨組中,政委就是會議第一組織者、路線方針提出者、最終拍板決策者。這樣來看,政委的權力幾乎就是從黨組傳遞而來的最高權力。所謂黨指揮槍,前提是先有了成熟的黨組、先有成熟的黨建,才有黨組對黨員的絕對領導和絕對權力,才能進一步控制軍官絕大多數是黨員的軍隊。若黨建不成熟,是無從實現黨指揮槍的。2、黨組會議並非政委獨裁。黨的領導或者說黨建基本策略或者說黨的內部管理,有兩個根本點,一個是以高度辯證的政治思維做基礎,也就是常說的路線為綱,一個是上下嚴明、指令暢通的組織架構,也就是常說的組織為大。依靠明確的路線和嚴密的組織,黨的領導就是高度的民主集中制,政委既是上級黨組織派駐下級黨組的聯絡員和執行者,又是本級黨組最高會議的主持者、黨內民主的最高保護者和集中表決的最終拍板者,政委的權力完全來自上級黨組(充分準確地理解上級意圖並傳達給本級黨組,做好路線的指明工作),並且也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本級的黨組會議(必須以民主會議的方式召集大家群策群力,而不是拿著上級指示當命令,越過會議獨斷專行),所以最終形成的局面是黨組內部高度民主,黨組成員皆可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表意見,大家集思廣益或者互相補充遺漏,最後反覆商議達成切實又基本一致的局面後,實施表決,並最終由政委拍板稱為決策付諸頒佈實施。這就是成熟的黨建,這也是政委職責的體現。3、說到底,這樣的黨建是建立在對每一個人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怎麼叫充分掌握人?就是深切地交談和考察,交談看其思想程度,考察看其行為本質。什麼是黨?黨就是一群人,就是大家,黨對黨員的掌握,就是大家對個人的掌握,充分了解一個人的歷史、性格、文化、思想觀念、工作能力、行為特點等等等,一個黨員在大家面前展現得透透的,他自己也對黨組織保持著最大程度的坦誠和意願,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黨員就可以在思想上成為黨建的基本單元,在組織上成為黨的策略的忠實執行者。黨建的基本說白了就是公心。因為彼此公心,所以是最大程度的坦誠和了解,最高程度的商議和交換,最細程度的分工和執行。包括軍事工作在內的一切工作,都只是黨組在該領域內的為著實現總的路線的一項具體任務而已。4、黨建是最基本的,政委只是成熟黨建下的一個上級會議聯絡者和黨組會議主持人,沒有政委,黨的路線就無法傳遞,黨的會議就無法組織,基層黨員就會失去核心,黨就失去了對具體領域內的方向的控制和實操的限定,那麼這些具體的工作就會自發散開來,則單純軍事主義等等於政治上毫無益處的管理就開始氾濫。由此可見政治委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說白了就是政治工作、黨建工作的重要性。5、思想路線的先鋒隊才是關鍵的關鍵、核心的核心。只有強大成熟的黨才是一切工作取得根本性勝利的最大前提。-----------分割線----------類似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以一個軍事負責人的身份,對政委趙剛常常視若無睹,在重大軍事問題上完全是獨斷專行的軍閥、軍頭作風,這其實是非常嚴重和典型的違反黨的組織原則的狀態;作為政委趙剛,在進行對其的鬥爭中,不能僅僅從個人職務分工的角度去與其爭辯(因為黨組本身並非完全依靠職務高低和分工來實現最高領導的),也不能單純從事理角度去與其辯駁(以李雲龍的獨斷他是不會聽進去的),而應從黨組原則的角度去質問李雲龍還是否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重大問題上必須經過黨組會議充分討論,不是你李雲龍說了算,也不是我趙剛說了算,是上級黨組織的路線結合我單位黨組織的民主討論後的表決說了算,是黨說了算!為什麼?因為這是黨的軍隊,這不是你李雲龍個人的軍隊,我們只是為黨工作的一分子,為黨帶兵、為黨用兵、為黨愛兵,取得成績是黨的事業,出了問題是我們的責任,這才是黨的原則和紀律,這才共產黨員的基本思想素質。按照李雲龍的方式,打了勝仗是他的功勞,士兵擁護的是他個人,打了敗仗犧牲的是戰士,讓黨的力量為他個人的錯誤付出代價。這是典型的軍閥主義,針對李雲龍個人,是有一整套黨內措施(組織上、思想上)進行糾偏甚至懲治的。只要黨建有力,就絕不可能出現軍閥主義,李雲龍這樣的看似天才實則禍首的人就會遁形;只有黨建虛弱,黨組對職權失去根本約束力,李雲龍這樣的軍頭才會得勢,當然最終損害的必是黨的利益。這裡再說說具體的重大問題。對於人民軍隊來說,重大問題無外乎四項:1、嚴格符合上級總軍事策略的分工到本單位的軍事工作。也就是對敵戰鬥、打仗或行軍牽制等。2、戰鬥員的思想政治和動員工作。也就是士兵的思想工作。3、所在地方群眾的宣傳工作。也就是群眾的思想工作。4、所在地方的經濟工作。也就是與軍事相關的、需要與地方行政發生關係的軍需、給養、生產工作。戰鬥工作,黨組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戰前計劃的研究和戰後經驗的總結上。必須嚴格注意的是,在實際的戰鬥實施過程中,需要保證最高級別軍事指揮員對戰鬥過程的全權的獨斷專行的判斷和命令,保證獨裁式的指揮,保證令出一人,保證萬人如一體。在戰鬥過程中,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恰恰需要軍事專業素質高、戰役戰鬥技術經驗豐富的指揮員,臨機決斷式的高效實施判斷和指揮,恰恰極度反對黨組會議式的干擾指揮員的臨場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反對絕對民主主義。所謂打起仗來,還開什麼會,根本不能開會決策,必須由一個人負責完全獨裁的指揮,這就需要李雲龍這樣的人。李雲龍在具體的戰鬥過程中,甭管是在一線還是在指揮所,都需要這種時候的專斷,且是越專斷越高效越能保證勝利——除非他完全是外行或根本就不想打勝仗。但是戰前的計劃,就是必須經過黨組會議的重大問題。打還是不打?打哪裡?怎麼打?這些就是必須經過黨組會議認真研究和民主表決的重大問題。軍事工作主要在這方面。無論是士兵的思想工作還是群眾的思想工作,都是不能輕視的。單純軍事主義論調從來輕視這些,一向認為當兵就是打仗,別的啥都不管,老子有槍橫行天下,只要夠兇就能無往不勝。這就是典型的非馬克思主義的軍事思想、剝削階級的軍事觀念。在他們眼裡,士兵就得絕對服從命令,無所謂是盲目的還是明確的,兵蛋子腦子裡想啥不重要,重要的是絕對服從絕對聽話,變成機器;在他們眼裡,群眾從來是烏合之眾,一沒武器二沒膽量三沒技術(戰鬥技術)四沒訓練,除了消耗糧秣毫無軍事價值,甚至會成為軍隊的累贅或敵人的脅從。所以說,這就是反動軍隊的基本觀念和思想特徵。他們不知道,徹底明白為什麼打仗、為什麼撤退、為什麼主攻、為什麼助攻、為什麼行軍、為什麼牽制、為什麼阻擊並主動投身的士兵,其戰鬥力會以階乘的方式爆發出來,而那種類似行屍走肉般只知盲目服從命令的士兵,一旦進入窘境或形成潰勢,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他們不知道,從心裡知道這支隊伍是為誰打仗,為誰犧牲,保衛誰的利益的群眾,一旦被切實的組織和發動起來,是會表現出多麼強大的力量,他們在軍事和經濟方面對己方的協助、對敵方的打擊,必將是整個戰鬥勝負的關鍵。而這兩樣工作,都必須經過黨組會議來研究和表決,李雲龍那樣的獨斷專行,根本不屑於去做基層士兵和地方群眾的思想工作,這雖然氣勢洶洶,實則是必敗之兆。士兵和群眾的思想工作,才進一步決定了軍需糧秣等的經濟工作。所以說到底,為什麼需要政委,因為政委就是代表了黨組負責制,黨組負責制保證了軍事工作不脫離政治方向,保證了容易莽撞行事的軍事行動嚴格受制於成熟理性的政治路線,保證了全局和長期的勝利。說白了,就是類似成年人對孩子的有效管控。黨就是最大的成年人,最理性最成熟最能通盤考慮、長遠考慮、避免失敗的思維源發點,各級黨組都是她的孩子,如果孩子中出了不理性、不成熟的想法,尤其是類似單純軍事主義或軍閥主義這樣的思想癥結的時候,就相當於是變成了熊孩子,最終若放任自流必將成大禍。看不起黨,自以為老子只要打好仗、消滅了敵人就是最大的本事的想法,其實就是熊孩子的幼稚思維。即使暫時得勢,最終必會慘敗收場。當然,這些全是工作方法,不牽涉個人性格。誠然,黨員多數都是文化分子,縱使文化水平不高,也是思想上的先進分子,但這並不是說黨組負責制度下就得人人都客客氣氣、文質彬彬的,那就是脫離實際的迂腐作風了,會害了集體。有的人性格暴躁,語言粗魯,開口爆粗,但只要本性嚴格遵守黨組負責制,就是完全合格的。這個東西不是看表面,而是看實質和內心。一個人脫口成章、錦心繡口,但是意願上一貫反對黨組負責制,那麼跟大老粗的獨斷專行是沒兩樣的,甚至比前者更加大了迷惑性。說到底,這不是文武之爭,政委不是什麼文差子,更不是什麼擺設,而是黨組負責的體現。記住,一切源於黨,一切離不開黨,一切歸於黨,則無往而不勝。


关与人民军队政委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