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生的核心算法

<strong>人生的核心算法到底是什麼呢?

把握人生的核心算法


先聽一個故事。

A之前跟繪畫的朋友聊天,她跟A說她參加了一個商業插畫課程,老師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這個老師並不是專業院校出身,而是從2014年,零基礎開始學習繪畫,然後通過幾年的積累,走上了獨立插畫師的道路,現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也開始教別人畫畫。

在這些年裡,她從剛開始把繪畫當做業餘生活的小愛好,到每天一畫並且分享到微博朋友圈,從跟各種企業機構合作設計插畫,再到她根據自己的經驗開發課程並且開始授課,這一路上,她走得很穩也很快。

從她的課程來講,有線上也有線下,就拿線上課程來舉例,每年開課4期,按最低每期課程1000元的價格,學員招收200人,那一年下來的課程收入就是80萬,這還沒有算上她的線下課程收入,以及和其他機構的插畫合作。相比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她的財富積累速度遠遠快了太多。

有人會說談錢太俗,金錢並不是衡量人生成就的唯一標準,那我們來看看她的生活——她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並且為別人成為插畫師提供了資源和幫助,而她也並沒有我們想象中拼了命地加班工作,反而是處於上課一個月,旅行一個月的節奏,她不但擁有了財富,也擁有了自由。

她收穫了財富的自由,過上了理想的生活,在A看來,是因為她持續不斷地繪畫和分享,她的核心算法就是“繪畫和分享”。

這件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事,卻在持續地發力,成就著她的人生。其實,核心算法,就是你人生中那件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要麼是無事可做,得過且過,要麼是事情太多,焦頭爛額。有本書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作者提到了一個核心的觀念,他說,完成最重要的事,就像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剩下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雖然前面的每個骨牌都很小,但是每個骨牌都能夠推倒後面比它大的骨牌,這樣順勢而下,只要碰倒一個小骨牌,那整個多米諾骨牌就會被推倒。

這就像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卓越的成就,是靠一步一步累積而來,而不是將幾件事情的成績累積起來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80%的結果,得益於20%的付出。這個二八法則眾人皆知,但這裡的重點是分配不公,80/20的比例實際上會有細微的調整。根據具體情況不同,它有可能是90/20,意味著90%的結果得益於20%的付出,或者70/10,又或者65/5。

同樣的付出,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一樣,就像從同一個學校出來的畢業生,他們以同樣的起點進入社會,付出同樣的努力,但是有的人做出了一番事業,而有的人安於平庸的生活。

最重要的,不是你多努力多拼,而是找到那20%,也就是找到你人生中那件最重要的事,然後為之拼盡全力。

把握人生的核心算法


<strong>最高效的人,往往都只做最重要的事

<strong>

我們常常會有一個誤區,認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就應該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甚至有的人為了追求高效,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事實上,我們的專注力和意志力都是易耗品,同時處理多件事情,反而每件事情都不盡如人意。正因為專注力和意志力的稀缺,我們更應該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那件事情上。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strong>第一步,你要從關鍵問題裡找到你的目標

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和你的人生目標有最直接緊密的關係,也就是說,你得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從這個目標中去發掘你現在,未來要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情。

要設定目標,就需要我們捫心自問,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因為一個好的問題才能得到一個好的答案。

一個好的問題應該是大而具體的。目標之所以要大而具體,是因為目標定得太低,就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因此也不會帶來有重大意義的結果,目標定得不夠具體,我們就因為不瞭解細節而無從下手。

對於微信公眾號的創作者而言,他最關鍵的問題可能是“我如何能夠在3年內擁有10萬的讀者?”對於軟件程序員來說,他最關鍵的問題可能是“我如何能夠在5年內成為年薪100萬的開發架構師?”對於一個保險業的銷售人員來說,他最關鍵的問題可能是“我如何能夠在5年內成為百萬圓桌會的會員?”

當你提出這樣的好問題的時候,你就得到了一個大而具體的答案,一個好的答案可以幫你搞清楚一些人生大方向的事情,比如,我要往哪裡走,我的目標是什麼。

<strong>

<strong>第二步,在確立目標的同時,確立優先事務

目標就是我們的所奔之地與所重之事的結合體,它承載著我們的規劃,有了目標,我們就能夠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也就能夠確立事情的優先順序。

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裡,主人公安迪有了越獄這個目標之後,他就不會在被囚禁的時候哭泣,也不會在遭受痛苦的時候絕望,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越獄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

他買到一把鑿子是為了挖洞,買明星的畫報是為了遮掩牆壁上的洞,為監獄長逃稅也是為了未來出獄的自己偽造身份,其實他一直都在做著最重要的那件事,而最終,他越獄成功了。

當你用倒推法確立目標的時候,那你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在那個階段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就有點兒像俄羅斯套娃,此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藏在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中,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藏在這周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中,這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藏在本月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中......一件小事就這樣一步步變大,把所有的目標一個個聯繫起來,實際上你是在擺一幅多米諾骨牌。

一旦你確立了最重要的事情,你就確立了事情的優先級,你就可以把日常的待辦事項清單變成一個成功清單。

生活中總是會出現很多需要你處理的事情,但時間有限,你的思考核心應該是:哪些事情是和目標相關的?哪些事情是和目標無關的?著眼於目標,你就要砍掉那些“可以做但不應該做”的事情,從中找出那20%,然後再從這20%中找出20%,直到你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情。

這其實就是化繁為簡的思維方式,核心就是“縮減”和“極致”。也許你過去喜歡做非常多的事情,聽書,學英語,學課程,而現在,在刻意練習這種化繁為簡的思維模式之後,就應該開始不斷地逼問自己,簡單一點是什麼,再簡單一點是什麼,要做的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到底是什麼?

基於以上這兩步,我們就可以確立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也就確立了自己人生的核心算法。我們的目標不是做得更多,而是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則,讓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更少。而最高效的人,往往都只做最重要的事。

<strong>持續地重複做最重要事情的方法

把握人生的核心算法


“人生算法”公式的後半部分是“大量重複動作2”,指的就是不斷重複地去做一件事情。重複同樣的事情,得到同樣的結果。重複好事情,得到好結果,重複壞事情,得到壞結果。

同樣的道理,重複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就可以獲得最有意義和價值的成就。一旦我們確定了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重複它。

可是很多時候,重複做某種蠢事很輕鬆,重複做一件有價值的事卻很難。想要持續地重複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strong>(1)為最重要的事預留時間段

陽光只有匯聚於一點,才能燃起火焰,而預留時間段能夠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它是高效生活最有力的工具。

所以,看看自己的日程,把所有時間集中起來完成優先事務,你可以每天騰出幾個小時來做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把它變成一個習慣。而在這個時間段裡,其他事情,比如電話,微信,消息,會議等等都必須繞路。

經驗告訴我們:最好是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上午甚至是一大早完成。如把早晨6點到9點半作為預留時間段,在這段時間裡,關閉手機,在安靜的環境裡,做與自己的目標相契合的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圍繞本週的主題,開始思考,查資料,閱讀和寫作。

一旦我們在預留時間段裡高效地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了,那我們這一天就變得有意義了。

<strong>(2)在重複的過程中反思

重複並不只是機械式地重複一個動作,而是能夠在持續重複做一件事情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之後,願意停下來反思一下。反思的目的在於審視自己當前的位置和目標的距離,獲得反饋,進而調整我們的“核心算法”,讓它不斷迭代。

如果大量重複動作幾個月之後,你發現自己沒什麼成就,那就很可能是你的“核心算法”本身的問題,你得要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標是否合理,最重要的那件事是否真的如此重要,進一步去修正,添加,刪除一些目標,重新確定優先事務,然後繼續重複試錯。

當我們做好了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就推倒了那塊最重要的多米諾骨牌,而重複的過程,就是整個多米諾骨牌一塊接著一塊被推倒的過程。就像一個人跑步,每次的速度與距離都差不了很多,但每重複一次,身體和意志都受益一次。

重複的過程,就是刻意練習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反饋讓我們的“核心算法”不斷迭代,而大量重複動作讓我們積沙成塔,獲得最大的成就。

“Everything in life is atrade-off.”

你必須接受一個事實:為了得到一些東西,我們得要放棄一些東西。找到最重要的事,然後重複它,那就是一個人的繁盛之路。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有很多夢想,這裡瞧瞧,那裡看看,這樣的試錯無可厚非。可是,你一定要明白,在生命有限的時間裡,只有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把它做好。把你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一兩個你認為最重要的夢想和目標上,如此你才能有機會去真正地實現它。

跨越智商,背景,運氣的人生算法,就是找到最重要的事,然後不斷重複它。無價值的事,一再重複,你就是一個無價值的人。有價值的事,一再重複,你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生活沒那麼艱難,世界也沒那麼複雜,而聰明的人,總是喜歡下笨功夫。

把握人生的核心算法


<strong>學習能力是必備的人生算法之一

信息大爆炸,本質上爆炸的不是知識,而是越來越多的碎片,認真學習本身是很難得的,認真學習碎片卻是不可取的。這就好比進入一個新領域,還沒弄清楚該領域的基本框架,便匆忙地就其中的某一個點發起猛烈的炮火攻擊,子彈打完了才發現,大BOSS影子沒見到,抱怨遊戲體驗太糟糕,而不去想自己的戰略戰術有沒有問題。

進入一個新領域,首先需要做的功課是蒐集資料找到基本框架,然後用80%的時間向其中的80%的內容發起進攻,這個速度必須足夠快,快到在你想要放棄之前就進入了狀態,最後20%的重難點取決於自己想要達到的狀態。

即,首先判斷是否有必要學習該領域,然後用80%的時間死磕該領域的最少必要知識,事半功倍。幸運的是,學習能力是可以培養和熟練的,猶如一塊肌肉,越練越發達、靈活,最終會固化成為日常的習慣。

<strong>複利模型是人生算法的指導思想之一

基於指數函數的複利模型被廣泛應用於金融領域,實際上,它的威力被大大低估了,它可以應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世界人口數量、學習成績、運動效果。


把握人生的核心算法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事情,長期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未來可期!

應用複利模型的難點在於,在拐點之前,你不知道前面的積累期有多長,很大多事情不像學校那樣有考試分數可以量化,當然,我們可以想辦法量化,尋找一個又一個里程碑事件,每一次達成都意味著離掌握又近了一步。

多數人來不及開始,以他們放棄的速度之快,根本談不上開始;著手行動的一批人中,忍受不了毫無成就的死一批;行動一段時間後看不到希望的人又死一批,他們放棄是因為行動之前沒有思考清楚這件事情的價值,不能堅信複利的力量,即,若是做的事情本身具有無比巨大的價值,篤信複利的力量,即便是開始的時候略顯笨拙,長期來看,一定會有意料之中和意想不到的驚喜。

複利模型的一個重點在於,後期的爆發式增長。度過了前期的瓶頸之後,在某一個時刻,時間會以你能夠感知到的形式告訴你,這事要成了,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你輕易就能感覺到。

<strong>刻意練習是人生算法的必備素養之一

學習能力解決了學哪些、怎麼學的問題,複利模型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刻意練習是實現從0到1突破的快準狠策略。

刻意練習的方法是針對某個重難點進行針對性的重複練習,在某一段時間裡專攻該問題點,從表面到實質解決,為將來的聯合作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什麼是刻意練習?習題集上不會做的專題集就是刻意練習的對象,刻意練習就是抽出某一塊時間專門做這一塊的題目,直到對這種題目類型以及解題思路完全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