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數學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家長認清這點非常重要!

1

<strong>閱讀和數學,讓孩子受益一輩子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

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這表明未來數學試卷中將很少出現那種罕、深、難的數學題,取而代之,<strong>基礎題、數學文化題的比例將會大大增加。

而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strong>這表明未來高考“語文難”就已經是定勢。

閱讀和數學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家長認清這點非常重要!


其實,對很多一直關注中高考動向的教育者來說,這種“難”考生們早該想到!最新的“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一句話,驚呆了眾人:<strong>“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2

<strong>數學,也可以很有趣!

小學數學,無數家長和孩子為之瘋狂。它是小升初中,最好拉開差距,也是最靈活的學科。很大程度上,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區別,都是由數學來決定。

然而小學階段往往是培養孩子興趣的最好時間,大多數孩子的偏科弱科基本上都取決於這個階段~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抽象的數字太枯燥!死記硬背的結果,雖然會讓孩子表現得“出類拔萃”。可是機械化的訓練,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最終,有可能會導致他長大後討厭數學。

當孩子尚未能領略數學的神奇時,用枯燥的數字,重複的計算熄滅了孩子心中那顆探索的火苗,還通過種種潛意識暗示他:數學很重要(因為要高考),但數學很難學。讓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畏懼心理。

<strong>讓孩子愛上數學,有萬千種方法。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在6-12歲的黃金時間讓孩子去刷題,其實,數學可以很有趣!數學浸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文字更精準,更客觀,更有規律。它天天被用到,卻又被人忽視,被認為理所應當的存在。不知數學有多美,只緣身在此山中。

3

<strong>得閱讀者得語文

<strong>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比如,高考的閱讀面正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也就是說,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strong>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教改後考察大量語文的閱讀內容、考察全科素質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沒有指望。所以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

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急劇上升。<strong>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因此,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