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展: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構建“全流程、遞進式、體系化”的 家事審判改革新模式

<strong>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

<strong>構建“全流程、遞進式、體系化”的

<strong>家事審判改革新模式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自2016年底被省高院確定為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基層法院以來,確立“規則性、創新性、社會性、專業化、可視化、數據化”的“三性三化”改革思路,創新形成融前端、中端、後端為一體的“全流程、遞進式、體系化”的家事審判改革新模式,改革工作受到省高院主管副院長劉楠、市中院院長郭彥等領導批示肯定,改革成效被《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四川日報》《四川法制報》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2018年5月該院作為成都唯一一家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基層法院參加最高人民法院家事審判調研交流,2018年7月麗春人民法庭獲評全國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

<strong>一、延伸改革觸角,前端全國首創“家和促進”共治體系

一是構建頂層制度體系。該院經系統調研論證,在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探索構建“社治委牽頭、法院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城鄉社區“家和促進”前端共治體系。制定下發《構建彭州市城鄉社區“家和促進”前端共治體系的實施意見》《彭州市城鄉社區“家和促進”前端共治體系試點工作方案》《彭州市城鄉社區“家和促進”單元工作條例和工作流程》等系列制度文件,建立跟蹤反饋機制、培訓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和考核機制,為“家和促進”前端共治體系的構建和運行奠定科學制度基礎。

二是實化“三級”運行載體。該院與民政局聯合建立“家和促進”基地,鎮(街道)建好“家和促進”中心,社區建強“家和促進”單元,明確由基地和中心負責宏觀指導和整體統籌,單元負責前端具體工作開展。實化市、鎮(街道)、社區“三級”運行載體,重點在社區運行“家和促進”單元,打造“1名家事指導法官+1名社區工作者+3名定點輔導員+x個共治員”的專業團隊。2018年5月中旬已在4個社區(村)試點運行,《人民法院報》《四川法制報》“四川在線”等媒體關注報道,成都市委辦公廳《每日要情》向成都全域介紹推廣。

三是打造八大共治服務。堅持以城鄉社區需求為導向,以家事糾紛前端治理為切入點,廣泛整合社會治理的優質資源,為社區群眾提供家事“教育、普法、文化、諮詢、疏導、調和、訴訟、幫扶”等八項優質共治服務,同步多元共治社區其他糾紛。在社區固定專門工作窗口,公開“家和促進”單元團隊聯繫方式和服務微信群,隨時接受社區群眾諮詢,將便民優質的“家和促進”前端共治服務精準投送到群眾“家門口”。試點運行七個月以來,服務社區群眾1150餘人次,共治可能轉化為訴訟案件的家事糾紛35件,其他糾紛72件,全部有效化解,化解率達100%,訴源治理效果逐漸顯現,現我院正探索將其深化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本地的生動實踐案例。

<strong>二、立足審判職能,中端創新形成家事審判獨特體系

一是打造家事專業解紛隊伍。5個人民法庭共同組建成一個婚姻家事專業審判團隊,配置6名家事法官,將榮獲“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全省法院“個人一等功”、首屆成都市“十大法治人物”等多項榮譽的家事審判資深法官祝增巧作為團隊總負責人,打造“巧姐工作室”。聯合多部門共同組建由67名家事調查員、65名家事調解員、10名家事心理疏導員構成的三支專業化輔助隊伍,開展家事調查、調解、心理疏導、回訪幫扶及家庭教育等活動。改革以來共受理婚姻家事案件2080件,調解撤訴1471件,調撤率72.5%,發出離婚冷靜期通知書32份,離婚證明書215份,人身保護令12份,“三員”輔助隊伍協同開展家事調查423人次、家事調解320人次、家事回訪幫扶381人次、心理疏導33人次。

二是探索家事審判特別程序。全國首創家事審判“五步”規程,突破一般民事案件僅有的調解、審判兩個流程,按照“問診、勸和、巧審、關護、協同”五步流程審理家事案件,通過融入庭前調查、全程調解、庭後回訪、聯動幫扶等特有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家事審判診斷、修復、治療的作用。系統形成“家事自問、家事調查、家事調解、感情融化、分段審理、分類審理、護愛、家事失信懲戒、家事糾紛綜合協調解決、婚姻家庭教育促進”等十項特色工作機制,創新推出財產申報、離婚冷靜期通知書、離婚證明書、人身保護令等舉措,並建立“情緒舒緩室、回憶調解室、溫馨感恩室,對話式審判庭”的“三室一庭”家事審判柔性設施,用“丈夫”、“妻子”、“父親”、“兒子”等家庭稱謂取代“原告”、“被告”等對抗稱謂,致力於打造有溫度的家事審判。

三是聯動多元社會參與力量。2017年8月彭州市委下發《關於構建彭州市家事糾紛綜合協調解決機制的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將改革工作納入各成員單位依法治市目標考核,形成“合力推進、多元共治、社會協同”的改革局面。2017年底該院與市民政局共同建立全國首個婚姻家庭教育促進基地,前移家事糾紛化解工作關口,增強夫妻家庭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基地建立以來,共聯合開展婚姻家庭教育300餘人次,勸和到市民政局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妻122人次,前端化解基層家事糾紛450餘件,年均前端化解糾紛量佔法院家事受案數的20%左右。

<strong>三、深拓改革實效,後端創新強化家事文化源頭薰染

一是建立家事文化教育中心。2018年經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在家事法庭建成佔地面積263平方米的“彭州市家事文化中心”並向全社會開放,將家事審判改革試點與優良家事文化傳承、地方家和文化回溯、本土優秀家風案例教學等有機融合並進行多形式展現,營造以“孝、愛、仁、善”為主題的家事和美良好文化氛圍。中心開放以來已面向群眾開展家事文化教育400餘人次,各級領導和兄弟法院調研學習20餘次。

二是常態開展家事文化教育活動。建立常態性家事文化教育機制,該院自改革以來聯合公安、婦聯、文廣等部門常態性開展家事文化教育輔導活動,共聯合開展婚姻家庭教育活動240餘人次,實施贍養案件100%巡迴審理制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普通群眾共計4000餘人旁聽庭審,以“田間法庭”、“壩壩法庭”等形式公開審理贍養案件,方便當地群眾旁聽庭審,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三是多元拓展家事文化宣傳平臺。充分鞏固傳統媒體宣傳陣地,改革以來在《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四川日報》《四川法制報》等高端紙質媒體刊發家事審判改革宣傳文章40餘篇,有效傳播家事文化。創新多元拓展新興宣傳載體,在法院官方微信創設“改革動態”“家事典型案例”“家和聲音”等改革專欄,同步借力《今日頭條》等優勢媒體平臺,推送家事文化主題文章近70篇,累計閱讀量達近50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家事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头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构建“全流程、递进式、体系化”的 家事审判改革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