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還是戰敗,並不是單純地以死人多少來界定,按照克聖在《戰爭論》中“戰爭勝利的時刻”的規定,勝利與失敗主要是看是否達成了一方在戰前規定要達成的戰役目標,達成了就可以認為是戰勝,達不成就可以認為是戰敗。只不過有的時候,戰勝的一方雖然獲得了勝利,卻損兵折將,死傷累累,消耗了天量的武器裝備,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認為他們打了一場“皮洛士式勝利”,而戰敗的一方雖然灰頭土臉離場,卻沒有損失多少人和多少武器,看起來依然甲仗鮮明,儘管如此它們卻依然打了敗仗。
索馬里維和任務對於索馬里軍閥武裝而言,就是一場典型的“皮洛士式勝利”,美軍戰前規定的戰役目標就三項,一是迅速行動抓到艾哈邁德.艾迪德將軍、二是抓捕行動務求最小損失與傷亡、三是政治影響降到最低,既不能影響到國內大局也不能影響到國際大局。結果,短小精幹的美軍特種部隊與遊騎兵部隊在摩加迪沙城中與艾迪德的民兵陷入苦戰,本來準備掏鳥窩的變成了砸明火,一夜的鏖戰之後,美軍並沒有抓到預定的抓捕目標艾迪德將軍,卻戰死了19名士兵,在國內與國際上都掀起了軒然大波——憤怒的美國民眾面對艾迪德的民兵肆意侮辱戰死的美軍士兵的畫面,紛紛發問“到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維持和平到底是為了什麼”,迫使當時的克林頓政府不得不迅速從索馬里撤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軍並沒有完成戰前規定的幾項目標,反而由於極大的負面影響,連帶著破壞了整個在索馬里執行維和任務的大局。
不得不提前結束了這一戰役任務;而艾迪德儘管損失慘重,卻在索馬里站住了腳跟,又過了幾年自由飛翔的生活,一直到被其它更狠的角色幹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黑鷹墜落是美國一方的失敗,索馬里民兵的勝利,完全沒錯。而今,《黑夜墜落》也是索馬里年輕人最愛的一部電影,也被無數中國軍迷奉為神作(真的是因為美軍被打的很慘嗎?)。
閱讀更多 綠島軍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