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爺爺奶奶十餘年,記錄中國老一代農民夫婦生活狀態

劉磊,第三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導師推薦攝影新人,連續三屆入選全國青年攝影大展。他的作品《我的爺爺奶奶》剛入選2018“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

我的爺爺奶奶

2008年,我開始用影像記錄爺爺奶奶的日常生活,至今已十年有餘。

爺爺奶奶生活在老家潘莊村,守著兩片院落,種著四五畝田地,牧養著二三十隻山羊,自給自足,身體康健。

他們的感情沒有太多的你儂我儂,平平淡淡的相守中,青絲不知不覺就成了白髮。

從爺爺奶奶的照片裡,可以看到中國老一代農民夫婦的生活縮影。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奶奶生活在老家,守著兩片院落,種著四五畝田地,牧養著二三十隻山羊,自給自足,身體康健。時間:2016年6月11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晚上十點半,奶奶還在和我拉家常,爺爺早已入睡。每次回老家,奶奶都和我們拉家常到深夜,但是她總能在早上6點準時起床。早起開大門,是他們多年的習慣。時間:2008年3月21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連日陰雨,爺爺檢查家裡的建築有沒有倒塌風險。廚房已經被支上了一根樹幹。時間:2013年7月27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奶奶(左)和村裡的老太太們一起幫思勝老奶奶做壽衣。村裡的少數老人保留著生前做壽衣的習俗,但是能做好針線活的人卻不好找,奶奶算其中一個。時間:2008年4月5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正在放羊的爺爺。村裡到他這個年齡的老人平日大多會三兩成伴,找個樹下屋角坐在馬紮或者石塊上閒聊,但他從不參與其中。時間:2008年7月29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臘月二十九,爺爺和奶奶在打掃屋子。牆上貼著的明星掛曆、年畫以及我兒時的獎狀,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了。時間:2009年1月24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大年初六,爺爺奶奶邀請街坊鄰居來家聚餐。兒孫平時不在身邊,鄰居給予年老的他們不少幫助。各家的男人作為代表出席,爺爺負責陪客,奶奶張羅後廚。桌子空處把“席口”的地方是我和父輩的位置,我們負責接菜。時間:2009年1月31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奶奶抓住生病的公雞喂消炎藥。時間:2016年12月17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和奶奶把剛出生不久、幾近凍死的羊羔抱進閒屋烤火搶救。時間:2010年2月11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騎三輪車載奶奶去鎮上趕集。雖然村裡有商店,他們還是習慣趕集購物。時間:2010年2月7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奶奶陪著爺爺到鎮上的診所看牙醫,製作滿口假牙。他們認為大醫院看病花錢多,無論如何也不去大醫院看病。時間:2010年3月26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家門外的玉米秸垛突然失火,爺爺和奶奶連忙起床到大門查看。奶奶怕有壞人趁亂偷盜,囑咐我不要出門。當晚村裡多處玉米秸垛起火,原因至今不明。時間:2010年3月24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奶奶在廚房裡收拾東西,我無意中發現她頭部的一側的頭髮脫落得厲害。奶奶50多歲時,頭髮就幾乎白盡。時間:2011年3月24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奶奶在一個喪禮現場撿到一截玉米棒。奶奶喜歡看熱鬧,誰家有什麼紅白事,她必定到場瞧個究竟。時間:2011年1月31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不顧我和奶奶的勸阻,爬上槐樹為羊鉤槐葉。1943年大饑荒時,10歲的爺爺爬樹摘榆葉不慎摔下來斷了幾根肋骨,沒有及時醫治致使他駝背至今。時間:2011年5月3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賣羊的爺爺為二三十元錢的零頭和羊販起了爭執。爺爺一怒之下將錢甩在地上,和羊販理論。時間:2011年5月2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打著赤腳坐在椅子上,粗燥的腳前是破爛的鞋底。時間:2017年5月14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和奶奶因為瑣事爭吵,水杯被扔在地上。時間:2011年6月18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奶奶趁著雨停的空擋,祭祀先祖和神靈。在過去,每逢重大節日,潘莊村民都會進行祭祀活動。而現在,只有一些老人還保留著這些風俗習慣,尊風尚俗是他們這一代老人的共同點。時間:2011年9月12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80歲生日,在親友的建議下,奶奶張羅爺爺來到縣城的酒店慶生。爺爺很少離開老家,縣城的環境讓他多少有點陌生和不適。親戚要送爺爺和奶奶回家,爺爺小心地鑽進車廂。 時間:2012年8月2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奶奶介紹成了一樁婚事,她到外村參加兩人的婚禮。時間:2013年1月3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過年前一天,奶奶梳頭打扮,準備出門。時間:2014年2月8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在院子裡焚燒垃圾。老家前後的鄰居已經不在這裡居住多年,他們的房子正逐漸頹塌。時間:2015年5月5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我和媳婦帶著孩子回老家,爺爺奶奶樂呵呵地抱著我的雙胞胎女兒拍合影,與老人不熟悉的孩子們卻掙扎起來,哭鬧不止。時間:2016年1月5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奶奶牙病發作腫起了半邊臉,爺爺為她遞藥端水。也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爺爺和奶奶之間的感情表達非常內斂。時間:2016年2月5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和奶奶在村東建設的物流園空地上攤曬麥子。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但是他們怎樣也不肯放棄耕種自己的土地。每當收穫的季節,我和父輩就趕回去幫忙。時間:2016年6月10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爺爺奶奶在家門口乘涼。奶奶拿大蒲扇指著天,和爺爺說著什麼。時間:2016年7月22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一個推銷團伙進村搞活動,為吸引村民上當,連續幾天以免費的噱頭髮放產品。奶奶“幸運”地領取了一瓶“漂柔”洗髮水,開心回家。這瓶山寨洗髮水,和正牌產品包裝一模一樣,只有品牌名字的一個偏旁之差。時間:2016年8月31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在麥收地裡勞動的爺爺背影,遠處的奶奶和幫忙的鄉親也在勞作。當年颳了怪風,眼看要收穫的麥稈被風旋得七轉八歪,只能靠人工把麥稈扶立起來,收割機才能卷麥收割。大家都持著長杆攬正麥稈,只有爺爺橫手上陣。時間:2017年6月11日。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 我步行出村坐車回濟南,不讓奶奶送我,她就在後面一直跟著。時間:2018年8月11日。

劉磊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第六屆、第七屆山東省攝影家協會理事,肥城市檔案局特聘攝影家。

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聯文藝創作扶持基金、騰訊“穀雨計劃”基金,兩次獲得泰山文藝獎;2011年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個人攝影展。

《“奧特曼戰士”》《愛人》入展中國第十六屆國際攝影藝術展;《村裡的留守老人》獲首屆徐肖冰全國紀實攝影大展優秀獎;《愛人》入展第四屆徐肖冰全國紀實攝影大展;連續三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入選,《鄉會》入選第二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潘莊村》獲得第三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導師推薦攝影新人;《我的爺爺奶奶》入選第五屆徐肖冰全國紀實攝影大展。

對話

袁:袁欽玲,北京攝影函授學院教務長

劉:劉磊

袁:首先,祝賀劉磊《我的爺爺奶奶》入展第五屆徐肖冰全國紀實攝影大展。我知道,你有一個長達14年的拍攝項目《潘莊村》,並且獲得了第三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最高榮譽——導師推薦攝影新人。《我的爺爺奶奶》是不是可以認為是《潘莊村》項目的一個分支?如果是的話,還有哪些分支,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

劉:我的爺爺奶奶是我的《潘莊村》專題中“鄉村養老”部分的一支圖片故事。這種圖片故事寄託著我的親情,也要展現了潘莊村“自給自足”老人的生活面貌。除了鄉村養老,還有潘莊人、鄉村關係、四季農耕、婚喪故事、過年、文體娛樂、鄉村管理、鄉村醫療、外出務工、“夭折”的潘莊蔬菜市場、物流園發展和影響等部分。

袁:可謂一個村子,N個專題。是什麼讓你決定要拍自己的爺爺奶奶,並且一拍就是十餘年?

劉:沒有什麼理由,有心無意的一件事。

袁:介紹一下《潘莊村》項目的最新進展吧。

劉:今年獲得了中國文聯文藝創作資助,我全力拍攝走出潘莊的潘莊人。這些走出去的潘莊人,是潘莊村的“社會邊界”,對我這組專題有著重要意義。我用自己的公眾號發佈了一篇《一封家書 |劉磊想給全國各地的山東肥城潘莊人拍一張照片》,尋訪潘莊老鄉,獲得了廣泛反響和傳播,還因此上了電視,聯繫上了很多在外老鄉,並進行尋訪拍攝。潘莊人不僅工作或者生活在山東各地區,亦遍佈全國。因為沒有假期,現在還有新疆、西藏、陝西、內蒙古四省已知的潘莊人沒有去拜訪。

袁:你剛剛30歲,未來的藝術之路還很長,你怎麼定位自己和自己的創作方向?接下來有什麼規劃嗎?

劉:我希望用“活著”的創作方式應對“活著”的生活。我個人覺得,主題一現,“創作”即死。有一顆“創作心”就夠了,不給自己定規劃。

袁:對於青年攝影師,你有什麼想跟大家共勉的嗎?

劉:最近正看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借一句“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吧。

他拍爷爷奶奶十余年,记录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生活状态

課程推介:

活動推介:

關於北京攝影函授學院

中國攝影家協會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1984年經中國文聯批准成立,有“攝影界黃埔、攝影家搖籃”之稱。35年攝影教育鑄就輝煌,13萬學院英才成就夢想,相信攝影改變生活的力量,以創新視野、創新思維、創新方式書寫攝影教育精彩篇章。

網站:www.cpaedu.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