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有人說,高球場是一個識人品的地方, 一個人值不值得相識相交,一場球下來就一目瞭然。


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裡就不會晦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變機敏;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

通過打高爾夫不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人品,更能以球品觀人品,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始於顏值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重視顏值,但與當下的美醜理念不盡相同,古人眼中的顏值關乎氣色神采。


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打高爾夫的人,總是周圍人中氣色最好的。因為練習打高爾夫球,每天都有一些基本功和體能訓練,加上長期在自然環境中調和身心,讓生活變得規律,從而無意識中使身體置於良性循環中,氣色神采自然流露於外。想來90歲高齡的李嘉誠為何依然精力充沛,和他每天1個多小時的高爾夫球活動也是必不可分。

敬於智慧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只因天地無限,重在均衡,需要通過取長補短去實現。人的各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能力和時間精力之下,必須規避短處發揮長處才能將自身價值最大化。


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阿諾德·帕爾默說,“高爾夫最重要的碼數是你耳朵間的6英寸。”打高爾夫是一項智慧與耐力並存的運動,打球強調的是格局,懂得揚長避短,懂得利用球場一草一木打好一場球的人,都是善於思考、總結,懂得審時度勢,慎思慎行的人,這樣的人值得欣賞也值得學習。

合於性格

《易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同類的事物會相互感應,人也是如此。


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喜歡高爾夫的人都或多或少是有情懷的人,他們雖然境遇不同,但大多都是堅韌有耐性,自信而熱情,這使他們成為志同道合的球友,也是球場上相互博弈的對手,在你來我往間成為好友。

如同古人所言,“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那些在高球場上能與絕大多數人合得來的人,都是有修養、溫和持重的謙謙君子。

久於善良

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便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歡樂,所以古人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


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為他人著想,是高爾夫愛好者所要具備的一個優良品質,在球場上的任何行為,都應以不影響他人正常打球為前提,同時,還要誠信、守時、情緒管理、尊重他人等。

善良是長久的影響力,當一個人心中有善念的時候,一切塵世間的浮華光景即會退卻,只有一個個平等和應該尊重的靈魂。

終於人品

《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經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這其中,首先是“立德”,做事先做人,關鍵看人品。


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高爾夫的精神中很講究道德情操,講究高尚的人品,講究對人的寬容和尊重,講究自我的節制,講究溫文爾雅的禮讓風度和公平態度。領悟這些精神之後就會潛移默化去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品,一個高爾夫球品好的人人品也一定不會差。

相識相交

始於顏值,敬於智慧,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做人如此,交友亦如此。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若非高球相識,怎知人品貴重?


試著把球場當成自己的大會客廳,在球場結識的朋友的可信度,遠遠超過在酒桌上認識的朋友。這樣的人,可敬、可交、可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