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彥波——人民的好市長,達康書記的原型

紀錄片《大同》在中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時候,該片記錄的太同市市長耿彥波意外走紅。網絡的熱議將耿彥波捧上了神壇。網民把對庸官的不滿在漫天咒罵中得以宣洩,也使得耿彥波的形象更貼切"中國市長“的樣本。

耿彥波——人民的好市長,達康書記的原型

耿彥波

耿彥波,男,漢族,1958年11月生,山西和順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大學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5年3月,耿彥波以縣委副書記、縣長的身份投資五千萬修建王家大院。靈石人怒了,罵耿彥波是瘋子。因為靈石人覺得這是勞民傷財的事,是動老百姓命根子的事。可是現如今,王家大院已成為靈石縣的旅遊名片,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是國家4A級景區,是靈石人真正的聚寶盆。如今的靈石人,每當人們看到王家大院連年遊人如織,尤其是每年的旅遊“黃金週”日接待遊客量攀升至數萬人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懷念起耿彥波縣長來,感謝這位鐵血男兒對靈石付出的心血與汗水。

耿彥波——人民的好市長,達康書記的原型

王家大院

2000年,耿彥波調離靈石,前往榆次。這次耿彥波又有了更大的目標,將榆次老城整合,讓榆次大變樣。雷厲風行的耿彥波說幹就幹。大投入,大回報的修路工程、整合榆次老城區的文物古蹟,整個榆次脫離了原先破爛不堪的形象。當一條條寬闊美麗的大道展現在人們面前,榆次城換上了靚裝時,說耿彥波好的人多起來了。

耿彥波——人民的好市長,達康書記的原型

榆次老城

2008年,耿彥波帶著省委的重託空降大同,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五年苦戰!耿彥波提出“一軸雙城”的思路——以御河為軸,對河西古城進行整體恢復性保護,對河東新區進行現代化建設。只有之前去過大同的人才知道當時大同的髒、亂、差,也可想而知當時耿彥波身上揹負的重任。

要怎麼讓大部分人相信,耿彥波現在所為是一個文化強國的百年大計。他收集長街短巷中的精美雕飾,說只要有一百年的歷史都是文物;那麼他拆遷十萬戶住宅,說圍起個城牆過了百年也能垂於青史。但問題是大同市民的溫飽問題能夠等上百年才得以解決?這是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

他自己也說了,眼下也許無法給市民帶來什麼就業機會或者財富,但是歷史不會給大同第二次機會,這次衝上去就衝上去了,沒衝上去也就淹沒於歷史洪流之中了。大同該往何處去,能否重拾1600年前的輝煌,再創文化古都的風采?這是個人意志與城市命運的矛盾。

耿市長奔忙於風口浪尖,與釘子戶鬥智鬥勇,跟房地產開發商舌戰群雄,卻被老婆罵得狗血淋頭。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只能在午後奔往下一個目的地的途中和女兒通上簡短的電話,喝三杯老婆為他泡的普洱茶。這是工作與家庭、愛情的矛盾。

耿彥波——人民的好市長,達康書記的原型

在充滿矛盾、利益關係與權力交易的中國官場中,處理與平衡這些矛盾是耿彥波的斷舍離哲學。耿彥波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最後終於在莫名中接到中央將其調任太原市的通知,就在春節的前兩天。那些曾經堵在耿彥波住處門前訴苦喊冤、拿到市長親筆簽署的住房搬遷通行證的市民們,拉著紅布條走上街頭,遊行甚至屈膝於地高喊:耿市長回來,耿市長回來!

5年的大同任命,才是耿彥波一生中最重要的5年,也是大同改革重生的5年。大同在耿彥波領導的大同市政府手裡換髮了重生。

耿彥波——人民的好市長,達康書記的原型

美麗的大同

2013年2月8日,一紙調令,耿彥波從大同調往省城太原任市長。上任伊始,他就直接前往太原各個工地考察,而太原市規劃局也成為他最常出現的地方。如今,耿市長在太原履職已接近五年,五年來,錦繡龍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耿彥波——人民的好市長,達康書記的原型

紀錄片《大同》

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下,耿彥波更是被冠以現實中的大康書記一名,更是被太原市人民美譽為“耿拆拆”。這也是人民敬愛耿彥波的一種方式。

近日的太原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經過表決同意耿彥波辭去太原市市長職務。

可能以後的太原發展腳步不會像原來那麼大刀闊斧,但也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在一代代拼搏向上的共產黨人手中,我們山西也會發出燦爛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