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 影視工業網公開課——羅攀:(1)從生活中學習

羅攀,中國內地攝影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研究生專業,中國傳媒大學攝影系教師。代表作:電影《法官媽媽》《我的法蘭西歲月》《我和你》《五彩神箭》《老炮兒》《烈日灼心》《我不是潘金蓮》《芳華》攝影指導。

第9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芳華》( 2017)

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我不是潘金蓮》(2017)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五彩神箭》(2014)

✽ 生活經歷對羅攀職業生涯的影響

在拍電影的時候我特別注重藝術上的探索,但同時我認為所有的藝術探索都要用理性的方式去思維,而不是刻意地去宣洩你的想法和情緒。電影是一個機械的工業,它需要有理性的東西,所以電影攝影作為一個非常技術的行業,我對技術的追求有一個度的把握,就是我需要電影整個看起來它是一個合理的,帶有理性思考的藝術探索。

我從小喜歡看儒勒凡爾納和海明威的小說,海明威的小說對人內心的探索,對一個男人內心的生存觀的探索,帶給我深刻的影響。以至於在上大學選擇劇本的時候,特別傾向去表現人性,去探索人內心的故事。這個體現在《烈日灼心》尤為突出。我個人並不喜歡那種特別誇張,強調宣洩,純娛樂的電影。

我從師範大學退學以後,到電影學院之間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我在湖北一帶四處打工。當時我19歲,當時覺得自己很年輕,想到社會上去闖。我在雕塑廠砸過坑,在高速公路上修過路,甚至修過摩托車,撿易拉罐去賣。那段經歷帶給我很多的生活感受,也令我在以後對劇本的理解更深刻。這是我想要跟大家說的,千萬不要以為攝影師只是具備一種技術能力的職業。攝影師首先是一名文學鑑賞者,沒有好的文學鑑賞能力,就不能判斷一個劇本的好壞,當然也就很難跟導演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在進了電影學院,大學畢業以後,我去了西藏開始工作。在西藏的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你不要高看自己,你什麼都不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了不得的。你用了怎樣特殊的鏡頭,特殊的光線,它有多了不得,不,它更注重當下。

在我們的創作中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應該更加專注於你現在乾的事情,因為我們在電影的創作中,大多數時間是陷入到事務性工作中。作為一名攝影師,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去做,要跟演員溝通,要跟導演溝通,要做技術準備。

但是你有沒有真正地去專注你現在馬上要做的那件事情?你的專注力夠不夠?這個因素很大部分決定了攝影師在創作的時候能達到的高度,也就是一種專注度。我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專注度,這種專注度用到了我的電影創作上。

✽ 《老炮兒》、《五彩神箭》中的熟悉場景陌生化

現在電影語言的主要的特徵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商業片最主要靠什麼?現在我們看的幾乎所有的商業片主要的消費模式是靠暴力和性,因為能滿足人的本能慾望,人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去幹這些事情,並不代表你沒有這樣的慾望,怎麼辦?在電影裡呈現。

導演管虎找我拍《老炮兒》的時候,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羅攀你想拍什麼樣的北京?我覺得從創作一開始,導演就確認他要現代語言,不想再重複過去我們所謂的那些老北京的京腔、京韻、京味。他要強調現代性,我把這個不一樣的北京總結成什麼樣子呢?我叫做“熟悉場景陌生化”,但這個陌生化的來源是什麼?是對心理的分析。

這部電影雖然是在說老炮兒已經落後於時代,內心跟時代格格不入,但他還是企圖用這種極其血腥的暴力手段來發洩自己的孤獨感,這是電影的核心。

剛才跟大家提到了,我在西藏工作了五年,拍了不少西藏題材的電影,大概三到四部。其中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2013年拍的這部電影《五彩神箭》。這部電影在201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攝影獎。當時我覺得非常突然,因為我在拍攝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它會獲得這麼大的榮譽。

但是我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就跟導演萬瑪才旦說過,你以前的電影是那樣一個長鏡頭,表現西藏的自然、純樸,但是你要讓我拍,我覺得不想這樣拍了,我希望你不要把西藏當成一個地域性的話題去拍,我希望讓全世界的觀眾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覺得它有意思,而不只是展現西藏的廟宇、雪山……我認為這個故事發生在蘇格蘭也可以,在非洲也可以,在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有射箭傳統的民族都是可以的,我想讓它成為一個世界通用的話題。

大家在看這個畫面的時候,會發現它更加具備了一些商業片的特點。現代商業片的典型,比如兩個長焦鏡頭,大臉的仰拍,運動鏡頭……我完全沒有刻意表現西藏有多美,我的目的是讓想這個西藏更加視覺化,它的電影語言更符合電影語言,所以我就用一個很現代的方式拍了一個很傳統的地域的關於人的故事。

作為一名攝影師如何去呈現眼前的畫面,不同的攝影師是完全不一樣的,而如何完成你的熒幕空間就是攝影師在整部電影裡的工作。

✽ 攝影的藝術與理性

藝術和理性之間的關係,我認為,作為一名攝影師,對藝術的追求可以是無限的,但技術的追求應該有度,好萊塢電影則不會這樣,技術和藝術之間的理性是統一的。而我們往往在這個方面有一些欠缺。我曾經在網上寫過一篇文章叫“怎一個K字了得?”只要是接觸過數字影像的都知道2K、3K、4K、6K、8K。現在有8K攝影機,很多人都特別痴迷,尤其是對數字攝影愛好的人。但我持否定態度,首先在技術上,他們就沒有懂2K和4K是什麼意思。

2K和4K只不過是在一個單元面積中的水平方向的像素點有多少千,比如2K就是2000,4K就是4000,這就是它的K數,但是說4K一定比2K好嗎?8K一定比6K好嗎?其實不是,為什麼現代主流電影攝機艾麗莎的影像2.5K的畫面,仍然高於很多5K的攝影機呢?因為每個像素點對光的敏感度的寬容度有多大,決定了影像的質量,以及還有色彩還原的空間是什麼樣。所以並不是K數越高就是越好。

很多學攝影的同學還有一些從業人員,特別追求技術,特別喜歡新機器,一有新機器發佈馬上就去用。請問老機器你懂了多少,膠片原始的概念你又知道了多少?很多沒有使用膠片的人也會說數字時代到了,膠片時代早該過去了,不要再留戀。請問你接觸過膠片嗎?從來都沒有用過。所以,作為一名攝影師一定要冷靜地去思考技術和理性之間的關係。

【全文完】

學了這麼多內容,你記住了多少呢?點擊圖片進入作業,完成後再次進入查看成績。

教程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罗攀:(1)从生活中学习

原視頻11分鐘,本文體現了100%的內容,視頻觀看更加全面生動,解鎖視頻只需要1.9元。

{{video.medium.title}}

導師:{{video.medium.tutor_na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