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人過四十,他的懷念與回憶,就像盛滿了水的瓷碗,上面灑滿了裂紋,映照著與時光搏鬥的痕跡。當有人問起你,是否還記得八十年代那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歐美電視劇,你心底會不會怦然一動,陷入到深長的懷念裡?那就讓我們再翻出老舊的海報,拭去上面的塵埃,對著那些曾經再也熟悉不過的圖片,發出會心地微笑。

一、《加里森敢死隊 》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加里森敢死隊》是部二十六集的電視片,雖然拍攝於七十年代,但無論從情節、音樂、攝影,還是從演員演技來看,都令人不得不佩服當時美國人的本事。八十年代初它首次在大陸播映,觀眾好評如潮,就算當初只有幾歲的頑童講起其中的情節來,也是如數家珍。 (我也是其中一個)

首先介紹一下他們的成員。隊長自然是加里森,此人是美國陸軍中尉,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戲子”--一個職業演員,騙術和演技一樣高超;接著是“酋長”,他是神刀手,刀法既準且狠,對了,他還是個高明的偷車賊;然後到卡西諾,這傢伙是保險櫃終結者,沒有他進不了的門;接下來是高涅夫,一位神偷,風趣幽默,任何東西手到擒來;最後算上一個準成員灰勒,他是殺人犯,由於貪財而死於第一集的短命鬼。

人物都到齊了,一切準備就緒。故事發生於“二戰”後期。戰爭越來越殘酷,中尉加里森從監獄裡找來一些殺人犯、騙子、強盜、小偷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隊。

這些人各有所長且極具個性,抱著立功贖罪的目的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縱橫於歐洲各國,深入敵後,一次次打入敵軍,營救戰友,轟炸雷達站,綁架德軍元帥,偷取秘密情報,盜取德軍物資,摧毀敵人計劃,打擊黑幫團伙,把德國人騙得暈頭轉向,打得落花流水。

他們雖然是在押的囚犯,但卻有勇有謀,有情有義而且風趣詼諧,即使是最危急的時刻也不忘幽它一默。雖然他們也有缺點,常常抱怨任務艱鉅,偶爾也有小偷小摸,甚至於關鍵時刻撒手不管,但是正是這些缺點使他們看上去更加真實,可信,也更加可愛。

還記得第一集好像叫兵不厭詐 ,第二集叫越獄記 ,再以後就記不清楚了。因為那時候我在湖北江漢油田,住父親的單身宿舍,因為沒有電視機,所以我每晚都會纏著我母親,要求離不遠的老鄉家去看(後來才知道,那是一個處長家).....真不懂事啊!

如果某一天,我們回看八十年代,發現播過了很久的電視劇居然沒有被遺忘,一些遠去多年的風景還能被真切地想起,那麼,它們必定深深地打動過你我,像蒼鷲一般再次俯仰在我們回憶的天空裡。一群由小偷、騙子組成的烏合之眾,卻能把第三帝國攪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也就是這麼一部系列劇讓我們記住“敢死隊”這個名詞。所以,當我們不再青澀的時候,還會記得,有這樣一部片子,引領我們一同飛過。

二、《神探亨特》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八十年代中後期,我們很難在電視上看到偵探片,幸好我們還有亨特和麥考爾!他倆不拘一格、散漫自由的辦案作風以及隨時在辦公室大搞KISS的浪漫開化都讓中國百姓“大開眼界”。在網上看到,此劇熱播期間,曾有兩位“熱心觀眾”投書報社,前者問,亨特每天吃那麼點薯條就飽了嗎?後者則強烈呼籲停播該劇,因為他們全家不明白美國男女同事之間為何那麼愛接吻!今天你重看這些新聞,會不會笑得暈過去?那個年代真是單純得可愛,有哪個小女生敢穿著超短裙上街,那是要被保守人士罵得狗血噴頭的。

再說回來,《神探亨特》可算是偵探片的經典之作,因為它全部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每一集都有獨立的劇情,懸疑詭異,跌宕起伏。我們像坐在高速過山車上,雙目所觸全是驚心動魄的風景。

也許,現在大多數觀眾早已忘記了具體的影像,心裡卻抹不掉神探亨特的烙印。

亨特的扮演者叫佛萊德·德萊爾,他是愛爾蘭和德國人的後裔,生長在美國,十九歲起就是全美著名的體育明星了。後來,萊德·德萊爾遠渡重洋,帶給我們《神探亨特在中國》。時間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它讓一個人成長,也會使他衰老。風度翩翩的青年已隨著時代的列車遠去,儘管五十六歲的“神探亨特”--佛萊德·德萊爾只剩下了微笑依稀可辨,但他的亮相還是讓許多成年影迷們興奮不已。

我們也許還會在某個不知名的時刻想起《神探亨特》的片頭曲吧?想起那句經典的“你有權保持沉默”。這個握著手槍,睿智慧黠的亨特,早已蜿蜒成我們記憶峽谷裡最堅強的一塊磐石。

三、《卞卡》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卞卡》是墨西哥電視劇,現在七八十集的電視劇可是司空見慣,但那個年代,簡直就是冗長的讓人絕望。可是在八十年代中後期,我們的每個夜晚,幾乎都是在電視機前熬過去的,所以日子也就這麼晃晃悠悠地過去了。


《卞卡》的拍攝成本很低,但是特別注重演員的化妝,所以它成了女人的最愛。她們用此打發時光,靜待著牆上的時鐘一格一格地轉下去。主人公舉手投足間,一個微笑,一個憂傷的眼神都令她們震顫不已。這就是簡單貧乏的生活,沒有人會指責她們虛妄,或者是無病呻吟,電視劇也從那時候開始,改變了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其實,再強迫著自己去回憶,已有些力不從心,劇中的人物在我們腦海裡刻下的只是一些模糊的背影。但那些瑣碎的鏡頭,曾讓我們如此著迷。我們不顧一切地縱身撲入過,這也許是八十年代一些人在時間面前唯一的安慰。

《卞卡》中的女主角艾迪絲·岡薩雷斯,曾被接待人員獨出心裁地安排與中國的一個代表團見面。場面異乎尋常地熱烈,人們的笑臉上漾滿了驚喜。看來,大家初始的那份心情還是沒有改變。《卞卡》,已成為我們腦海裡一個光明的所在。它有點像薄暮未昏時城頭的燈,一點一點照亮著過去的航程。而我們只有越過長長的夜的藩籬,前邊才會有歡樂。

也許受到了《卞卡》的成功營銷,再之後,還推出了《誹謗》《坎坷》《父女之間》等墨西哥連續劇,各種豪門恩怨,俗世情仇,畫風美豔,情節拖沓。在我的三俗觀影史上留下色彩濃烈的一筆。每出戏都有狠毒的女二號和軟弱的男主角,女主角都是南美劉慧芳,面臨各種煎熬,身邊圍繞著一群情緒激動的紅臉親戚。當然,我都沒看過,都是聽姐姐們說的。

四、《大西洋底來的人 》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八十年代的我們像沒有通透人世變換的純淨天使,耽於幻想,相信著終有奇蹟會發生。而生活終究不是童話,但一段流轉於耳的樂章,一次菲薄的流年,一朵花開的瞬間,總在我們的記憶裡蹁躚。假若還要給單薄的青春加上些什麼,那就是這部《大西洋底來的人》。

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神秘的元旦晚上,海底巨浪把奇異的生物麥克·哈克斯送到岸上。當醫學界視之為死亡而無能為力時,海洋學家伊莉莎白·瑪麗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復活。 至於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他自己不知道,電腦也只能猜測。麥克接受了一連串的試驗,以測驗他的速度、靈敏度和力量。雖然麥克獲准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決定留下來幫助瑪麗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時也學習有關人類的世界。

這是二十年前中國首部引進的大型科幻片,當時萬人爭睹。其中男主角麥克·哈克斯戴的蛤蟆鏡,成為一些青年的時尚。他們介紹自己時都說:我是“一根從大西洋飄來的木頭”。

那個時代引進的美國電視劇,每一部似乎都是一種傳奇。《大西洋底來的人》進入中國的時候,那個英俊的邁克·哈里斯同時具有了兩重意義:第一,他是大西洋底來的人;第二,他是太平洋彼岸來的人。雙重身份營造了雙重的傳奇,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無論大西洋抑或美利堅,距離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是同樣遙遠。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結果:當邁克·哈里斯潛入深海的時候,我們享受了科幻的刺激;而當他登陸上岸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異域的生活。邁克·哈里斯,力大無窮的邁克·哈里斯,風度翩翩的邁克·哈里斯,他把海洋和美國同時帶到了中國觀眾的眼前。回憶起來,甚至很難判斷哪一方面的信息更佔上風。

其實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大西洋底來的人》裡的角色性格單一,有時候甚至有臉譜化的嫌疑。譬如劇中的大反派舒拔博士經常狂妄地說一些“我舒拔要毀滅全人類”之類的瘋話,今天聽起來肯定會讓大家狂吐不止。但對於剛剛從樣板戲裡走出來的八十年代,這種單一的性格,卻反而使劇中角色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某種善惡符號。

無論如何,劇中的許多東西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包括那艘外形像糖葫蘆串的潛艇。儘管《大西洋底來的人》在美國充其量不過是部三流電視劇,但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國,它已經足以讓“淳樸”的國人大開眼界了。

除了以上四部家喻戶曉的歐美劇,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的,還有這樣幾部歐美劇:

五、《黑名單上的人》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前南斯拉夫出品。1941年夏天,德國納粹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人民勇敢地與希特勒抗爭。特別行動小組的人員被德納粹列入黑名單,可是他們毫不畏懼並依靠群眾的力量,機智、勇敢地與納粹較量,奇襲德軍的車庫、抓叛徒、開設地下印刷所,並襲擊德軍彈藥庫和軍列……

隨著劇情的發展,黑名單上的名字一個個被劃去,也就意味著一個風華正茂擁有高尚情操的生命永遠的消失了,但是人們將永遠記住那些為國家的獨立解放而立下汗馬功勞和付出生命的英雄們…… 鐵希、普爾萊、“小費”帕亞他們的臉上永遠體現著勇敢、堅毅、智慧和樂觀的戰鬥精神;他們的槍口永遠噴射著對侵略者刻骨仇恨的子彈;他們不僅僅是英雄,更像是我們身邊從小一塊長大的朋友!

六、《特警4587》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那時候凱文·斯帕西真年輕啊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大帥哥維尼

隨著正大劇場的播出,感覺在90年代之前,幾乎每一部美劇都是特別精彩的。而這部《特警4587》,是1987年播出。

美國影片.聯邦調查局特工維尼代號4587,受上司指派,打入黑幫內部。他英勇機智,很快就得到黑幫頭目桑尼的賞識,聯邦調察員弗蘭克與維尼緊密配合,將他們一網打盡。

它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反映美國黑社會的片子,維尼是個臥底探員,他先後在兩個黑幫裡臥底並剷除了它們,總共出了兩部。我覺得第一部最精彩,那個黑幫頭子雖然很壞,但對威尼卻象是親兄弟,好得不得了,到死也不信是威尼出賣了他。威尼也從此心懷內疚。這跟當時國內電視劇好人好到底,壞人壞到家完全不同,初次體驗了什麼叫人性的複雜。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其實是黑幫大哥,許多年後大紅大紫的凱文·斯帕西。當時就覺得這個人真是非常了不起,他是如此的普通,但你就是不能無視他的存在,無法把注意力從他身上移開。果然在98年,他獲得了奧斯卡小金人,成為影帝。

七、《俠膽雄獅》

盤點那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歐美電視連續劇

正大劇場播放的第一部美國電視劇,說的是生活在地鐵隧道里的獅麵人文森特和年輕美貌的女律師凱瑟琳的愛情故事。

這是一出現代版的“羅賓漢”,也是一部城市化的“美女與野獸”。具體的情節都已經忘了,只知道剛開始文森特出來時候,是特別的恐怖......女主角的扮演者是琳達·漢彌爾頓,在《俠膽雄獅》剛剛開始播映的年代裡,我並不知道在此後的十幾年間,我還會在《終結者》、《山崩地裂》等好萊塢“大片”中,和這位詹姆斯·卡梅隆的前妻一再相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