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緒風
過年下雪是好美的景象。所謂瑞雪兆豐年嘛!我來寫一首雪的詩:
下雪了
初始,雪像調皮的孩子
弄灑了鹽粒和白糖
伸出手想接一顆
還沒到掌心就化成淚
一會兒
涼涼的,軟綿綿的
一片,兩片,三片
很多很多片……
像秋日被風兒吹散的蘆花
漫天飛舞
不多時
天地間開始滄桑
萬物開始清白披銀裝
做風裡最美的新娘
日子或許過去一天
或許一夜之後
人們就會在雪野裡
寫一季冬的戀歌
把火紅的年熱鬧成飛雪
揀芝麻的小孩
瑞雪兆豐年!
小時候,對過年的祈盼是無以復加的,幾乎天天趴在掛日曆(洋黃曆)的牆上數日子,恨不偷偷撕下幾張,企圖日子就那麼過去,新年就那麼到來!那個時候,我母親每年堅持養一口年豬,我們農村一到到臘月,才開始殺豬,然後把肉凍起來,根本沒有冰箱,是在大河裡挖冰,然後豬肉外邊先澆水,凍上一層,再用冰埋到缸裡,留著過年吃。進了臘月,東北人包豆包,用大黃米發麵,把紅豆煮爛搗碎,加糖精,做成甜餡,每到包豆包的時候,媽媽和姐姐們,還有姐姐們的姐妹們,一大幫人,坐滿滿的一炕,圍著發好的一大瓦盆黃米麵包豆包,我爸爸燒火蒸豆包,豆包蒸熟了,我哥哥用竹片做的小鏟子把黏黏的豆包三個兩個一夥兒從蒸屜上卸下來,蒸屜是用秫秸稈做的,這個過程叫起豆包,起下來的豆包立馬拿到戶外冷凍,東北零下二三十度,大約半個小時吧,熱氣騰騰的豆包就凍的邦邦硬,我們會分一些送給城裡的親戚。剩下的在整個臘月幾乎就吃這個,菜一般是白菜燉凍豆腐,我們也會偷偷的揣兜裡幾個,白天出去玩的時候啃食,那是我們童年最好的美食!二十五,掃房土,到了臘月二十五,姐姐們開始打掃房子,先把一年的陳灰打掃乾淨,然後用新一點的報紙把土屋的牆和棚重新裱糊一遍,年紀最小的我,負責傳遞刷好漿糊的報紙,工具是用秫秸稈做的支架,除夕的白天,家裡開始貼對聯,貼福字,貼“掛錢兒”,把福字倒貼,“福到了”的典故就是那個時候知道的。貼完對聯,哥哥會幫我做個燈籠,秫秸稈做骨架,外邊糊上紅紙,裡邊放一隻蠟燭,除夕夜裡,如果飄著雪花,老輩人會說:瑞雪兆豐年!而我們娃娃,會提著紅紅燈籠,踩著咯吱作響的雪地,伴著偶爾傳來稀疏的鞭炮聲,從屯子的一頭,一起走到屯子的另一頭,孩子們越聚會越多,會比較誰的燈籠做的好看,偶爾還會往人多的地方扔幾個小鞭炮,做出小小的惡作劇。
隨著年紀的增長,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了,人也一年年的老了,街上也沒有那麼多孩子了,鞭炮聲也幾乎聽不見了,但是,瑞雪兆豐年,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些老話還將也必將一直流傳,,,
藍色迎春花
講個打油詩的故事:
古代某朝某年。一個財主,一個書生,一個窮人,一個做官的因在路上忽遇天降大雪,都跑到路邊的一個小破廟躲避。
半日,雪無停的跡象。書生忽來了興致,邀同行三人共吟詩消遣。
書生:大雪紛紛落地
(文人氣十足,自豪。)
官員:全靠皇家銳氣
(官氣也十足,且又順帶贊個皇家。)
財主:再下三年無仿
(這廝明顯是想屯糧暴利。)
窮人:放你孃的狗屁
(……想餓死老子嗎?)
這個小故事據說是揭露階級本性的典型。你怎樣看?
祥河詩語
雪壓枝頭低,低下欲沾泥;
一輪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這一首《詠竹》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作。
詩的格調昂揚向上,具有一種即使遇到暫時的困難和挫折,也決不萎靡不振,仍然堅持理想和追求的大無畏精神。這不是文人吟風弄月之作,而是胸有天地的英雄哲理詩。小小的篇幅裡,卻蘊含著品味無盡的鬥爭精神。
不是嗎?一個人的一生,乃至一個民族、社會的發展歷程,都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低谷和逆境,然而,順風路雖然好走,艱苦的條件,困難的環境,卻更鍛鍊人,更能激發人們鍥而不捨,克難攻艱的求索精神。柳暗花明又一村,都是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後。
因此,不怕苦,不畏難,堅守理想才能開拓出一條充滿希望的光明之路,個人是這樣,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
竹林聽雨76613066
♦此時無聲勝有聲♦
一切盡在圖片中:
華山時評
《新年梅雪》
誰將煮酒謝豐年,
且看梅開綻笑容。
瑞雪今朝迎歲早,
金豬報喜送春風。
風雲瀟灑911
冬雲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劉成江983
張打油的打油詩:
江山一籠統,
井上一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張文鄉ZWX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寶貝舒倫
飛雪迎春到,風雨送春歸。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