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看臉色在官場中的重要性!


論看臉色在官場中的重要性!


混跡官場這麼多年,我相信我們親愛的讀者中一定隱藏著看臉色高手。

今天偶然路過組織辦,聽到我們鄉的組織委員正在“教導”李莊的村支書李直耿。

“白部長講話的時候你不該一直插話的呀,對領導太不尊重了!”“領導要下手拿刷子給李二毛家粉牆你幹嘛搶過來自己幹?怕領導弄髒衣服?還是想表現你自己?你不知道後面有拍照的嗎?太不會維護領導形象了!”“你沒看到白部長從面帶微笑變成面無表情了嗎?我給你使眼色都快翻出白內障了你都沒反應!”


李直耿支書被比自己還小十幾歲的組織委員“教導”得臉紅一陣白一陣子,像個犯了錯的孩子。

李直耿這是犯了不會看領導臉色行事的大忌!其實看臉色行事是我們必備的一項技能,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學會看臉色都能讓我們更好溝通,少栽跟頭。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這條職場法則:看臉色!

一、會看臉色有多重要?

重要到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你信嗎?

看過鴻門宴的人肯定都知道,如果劉邦沒有看懂張良的臉色或者誤判了項羽和范增的臉色,估計小命要丟在那了。鴻門宴上劉邦把看臉色的本領發揮到了極致,他注意力高度集中得察看項羽、范增和張良三人的臉色,生怕漏掉一丁點兒信息,項羽的猶豫、范增的必殺、張良的提醒,他都深刻領會並加以利用最終得以逃脫。


論看臉色在官場中的重要性!

還有周亞夫因為一雙筷子被漢景帝所殺的故事。漢景帝是因為一雙筷子而殺周亞夫嗎?顯然不是。其實,是筷子背後的原因,讓漢景帝起了殺心,通過筷子漢景帝看到了日後年幼的儲君壓制不住居功自傲的周亞夫。耿直的周亞夫如果能看懂景帝臉色,低調做人,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就像軍功卓著的漢代名將衛青一樣,也許結局會不一樣。


二、中國人交流離不開臉色

首先,我們中國人說話辦事都喜歡含蓄,喜歡鋪墊一下或者繞個彎子再把意思表達出來。特別是在領導崗位待久了的大領導,待的時間太長都快成精了,說話往往滴水不漏,讓人摸不懂其中的意思。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看懂領導臉色,仔細揣摩其中的意思了,而不能單純理解為字面意思,否則是要辦錯事情的。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女生,單純可愛,畢業後去了一家公司給一位部門經理當秘書,剛上班的時候工作特別認真積極。有一次,辦公室來了一位客戶找經理談事情,她在旁邊端茶倒水熱情服務。說話間,部門經理讓她去把桌上的文件拿給隔壁小張看一下,說完還微笑的看了她一眼。我那同學就趕緊去部門經理辦公桌上找文件,可桌子上一份文件都沒有,只有一本晃眼睛的雜誌《婦女之友》!

部門經理看她一直在找還沒有出去就又說到:“就是你手下那本,給小張拿去吧。”我那同學一臉疑惑的拿著那本《婦女之友》走出了辦公室,竟然真的把雜誌給了男性同事小張!!

其實領導的意思很簡單:你出去一會兒,我要跟人家單獨談談。你想想,如果直接讓你先出去待著那是比較尷尬的,領導苦心找送文件的理由也是為你著想不是?

後來,我那單純可愛的女同學自然是被調離了秘書崗位。


論看臉色在官場中的重要性!

其次,話要結合說者臉色聽,否則你理解的意思可能正好相反。在這裡普及一個很多人都已經知道的常識,那就是有研究表明,人們在交流的時候語言只佔30%不到,面部表情表達的信息要比語言豐富的多也更真實。這裡的面部表情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臉色,只有先看懂了領導的臉色,才能正確理解領導話裡的意思。

鄉黨政辦的小胡在這方面絕對有天賦,他剛到黨政辦工作的時候屬於那種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人,每次輪到他值班都按時上下班,也沒偷過懶。有一日,黨政辦馬主任見到小胡語重心長的表揚了他一番:“小胡啊,你每星期都來一天,把班值得那麼好很不錯,年紀輕輕好好幹啊。”話是好話,可說的時候卻一臉的嚴肅,嘴角還微微下拉。

機靈的小胡立馬明白了,馬主任這哪是在誇我?這分明就是在警告我,剛上班就不願意多幹活,值完班就溜,這麼年輕前途還要不要了?以後即使不該你值班也要多來,給領導倒個茶掃掃地寫寫文件,你沒看領導的辦公室都結出蜘蛛網了嗎?文件都積累一大堆了嗎?

從此,小胡沒事就待在單位裡給領導幫忙,領導對他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會看臉色的事事順利,不會看臉色的處處碰壁。既然看臉色如此重要,那麼如果實在沒看懂臉色又該怎麼辦呢?


三、沒看懂臉色怎麼辦?

1.要少說多聽。

為什麼要少說?我們首先得明白,在一個群體當中,話語權伴隨著領導權,是領導權的體現,你絕對不能說得比領導還要多,特別是在領導發表意見的時候,聽就是了,別插話,更不要當場發表不同觀點,不同意的可以私下說。像上面所說的李直耿支書,愛插話,愛發表觀點,結果搶了領導的風頭。

為什麼要多聽?雖然語言表達的真實信息不多,但語言畢竟是基礎啊。我們還做不到跟任何領導都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一個眼神就懂你的地步。而且聽是一個收集信息的過程,聽的越多得到的信息量越大,越能理解說者的主旨。


論看臉色在官場中的重要性!



2.研判現場氛圍

對現場氛圍的判斷也是幫助我們看臉色的法寶,特別是人比較多的時候效果更好。使用方法就是:如果你實在拿不準領導的真實意思,那就看一看其他人的反應,感受一下現場的氛圍是活躍的?嚴肅的?還是悲愴的?等等。

舉個例子,當領導說到你的時候,雖然領導一直面帶微笑,還全是誇讚之詞,但大家卻都沒有任何反應,個別人還偷偷的笑,導致現場整個氛圍十分詭異,那你覺得領導真是在誇你嗎?

3.儘量最後發言

在有些場合往往領導講完話以後會要求我們也發個言表個態,而這時候你對領導的真實意圖又把握不準,如果貿然發言很容易說錯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最後發言,一是可以通過別人更好的把握領導意圖;二是可以綜合別人發言內容豐富自己的觀點,更容易出彩。

相傳曹操的小兒子曹衝就是每次都在哥哥們發言之後再表明觀點,每次都能說得很全面很中曹操的意,成了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

以上方法,只要運用得當,即使我們沒有看懂臉色,也不至於偏差太大鬧出笑話。其實,看臉色的能力也是經歷多了日積月累出來的,是可以通過鍛鍊提高的。只要我們平時多注意多留心,經常反思積累,積跬步至千里,總有一天也能達到察言觀色知其心的境界。

文 | 南柯二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