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頹廢怎麼辦?多角度幫你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同學一進入大學,沒有了老師家長的“步步緊逼”就越來越放飛自我了。慢慢的大家都失去了耐心,開始流行起了喪文化,整天不是被床封印,就是被遊戲吸引,學習什麼的越來越低效,所以該怎麼調整自己呢?

如果你還願意點進來看這篇文章,說明你已經比大部分人都強了,下面是方方在問達社區裡精選的幾個回答,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加油鴨!

By:快跟我互動!• 香港中文大學———

我的回答主要來自於兩本書,我也推介大家比較空閒的時候去讀讀。

第一本書——《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

大學生頹廢怎麼辦?多角度幫你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本書——《how to win at college》

大學生頹廢怎麼辦?多角度幫你提高學習效率

大概總結一下這兩本書教給我的學習技巧:

一、學會列清單

其實書中的清單有兩大類:一個是頭一天把可預測的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另一個是當天有任何繁雜的事情迅速記錄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其實這是很多書籍都強調過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列出要做的事情讓生活比較有規劃 ;提及的事情卻很少有人提到,其實這樣做主要是減輕大腦負擔。因為當天發生的雜事兒,比如幾點要去拿快遞,比如某考試是在幾號,這些繁雜瑣碎又不可忽略的事情全部記錄在一個小本本上就好,而不需要增加大腦的負擔反覆讓自己想起這些瑣碎的事情該幾點做

二、去“隔絕”空間學習

不要在宿舍學習,不要“舒適”地學習。去一個遠離鬧市的咖啡廳,或者圖書館,去任何有學習氛圍。能讓你“自閉”式地完全投入地高效地學習一段時間。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最明顯的就是學得快學得好。如果你在一個容易說話容易分心的地方,你容易產生我學了很久還沒怎麼學到東西, 沒怎麼學會很痛苦很挫敗的感覺。

三、多交流

大學老師不會像高中老師一章講一週,而是一天十幾章,幾天一本書。因為就是飛快地劃PPT。這種情況下你沒有足夠的練習,也沒有充足的material讓你加深理解。就需要多與別人交流。而且當你遇到難題的時候沒必要自己一直想,花幾個小時又沒有結果在這種情況下看來意義不大,不如和其他人交流討論。收穫真的很明顯。

大學生頹廢怎麼辦?多角度幫你提高學習效率

四、調整好心態

別人做得好,不代表你做的差。 有些時候完整比完美更重要。 增加“曝光度”。 “do it badly at first"我覺得這幾句能顯著緩解人的焦慮或者說合理地原諒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緩解焦慮症以及防止拖延症。

By:fzzzz • 北方高等商業學校———

首先忘掉你從小用到大的傳統學習方式,關門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 大學期間你不可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你也需要通過社交活動來鍛鍊自己,更好的方法是訓練自己更好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時常提醒自己最終目標是什麼,分解自己的目標,並爭取在比預期更短的時間內完成,還要經常性地對自己的進步、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以下是我個人總結的 5 個可以幫助大家更有效學習的技巧:

一、明確目標,迴歸初衷。

如果覺得自己效率很低,那就先停止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它對我來說有什麼用?

當你想到學習的初因時,你會記得你的行為與你的個人和職業目標直接相關。你可能正在學習新技能,或者準備考試,然後獲得學位,開啟令人滿意的職業生涯。

不管怎樣,功利性的角度:

學習 → 學位 → 獲得技術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 獲得經濟獨立 → 擁有個人自由。

二、分而治之。

你不需要無休止地學習,如果你現在這樣做,停止。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番茄工作法,你可以不按照 40 分鐘的時間節點來,但是建議通過嘗試找到自己最佳的連續學習效率最高時間長度,這樣大腦可以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以備考複習為例,給大家舉個例子:

查看學習材料:設置 30 或 60 分鐘的倒計時,或者也可以嘗試使用番茄時間;

模擬考試:根據設置的時間確定題量,進行模擬考試,可以用教科書中的複習題或教授給出的複習題(如果沒有,則根據每章最重要的概念、題型為自己出題),一定要把問題寫在紙上。

讀出來、說出來:看到新的材料或者比較複雜的部分時,寫下基本框架,然後大聲念出來,而不僅僅是默讀、抄寫,大聲朗讀有助於更好地回憶或記住所學到的知識。

大學生頹廢怎麼辦?多角度幫你提高學習效率

三、經常休息以增強記憶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 Zeigarnik 效應,這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認為我們對於未完成或中斷的任務的記憶比對已經完成的任務的記憶更深。

這個效應的原理:當我們開始一項任務然後突然中斷時,大腦會形成基於特定任務的緊張感,首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善大腦的認知功能。其次,即使我們不再學習,我們潛意識裡會有需要繼續工作的緊張感,這意味著大腦仍然專注於剛才的學習內容,並優先訪問這部分信息,這樣就會加強對這部分內容的記憶。

那我們如何利用這個優勢 —— 在深度工作期間經常休息。 Zeigarnik 效應表明,在休息期間進行無關活動(學習其他無關科目,閱讀書籍,鍛鍊或進行其他體育活動)的學生將比經過長時間學習的學生對於同樣內容的記憶更深刻。

四、想象成功。

這種方法被稱為構建心理模型:通過告訴自己一個故事,訓練大腦預測下一步並期待一個積極的結果。

還是以複習為例:

在開始學習課程之前,花 5-10 分鐘查看學習進度。

考慮將採取的所有步驟:從當天計劃的章節,到讀材料看課本,列出重要概念、大綱,練習考試問題,對答案。

預計哪些部分對你來說比較困難,並預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詢問同學,通過電子郵件與教授聯繫,或花額外的時間進行資料查閱。

想象一下結束時複習並理解了重要內容時的滿足感。不僅指在考試當天,還有每天學習之後都會有的充實感與滿足感,開始學習前想象下成功的感覺有助於更好地複習,每天的小小滿足感也會有助於提高學習的動力。

花點時間思考一下學習之後你會做些什麼放鬆,或者給自己什麼獎勵。想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跑步,烹飪,看電影等等。

大學生頹廢怎麼辦?多角度幫你提高學習效率

五、保持充足睡眠。

廢寢忘食不可取,尤其是廢寢。從神經學的角度,睡眠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學習並提高記憶力,還可以減少時間浪費。

從長期來看,睡眠剝奪會降低你的認知能力,影響你的注意力,甚至可以降低你的智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熬夜的習慣,也有壓力大睡眠不好的情況,我曾經也被失眠症困擾,建議大家在睡覺前大約 30 分鐘,離開電子設備(主要是你的電腦和手機),然後做一些放鬆的事情:聽歌、讀書,或者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後再洗漱並準備睡覺。

根據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的一份研究報告,大腦的淋巴途徑(兩種液體的交換,大腦中的腦脊液和體內的間質液)有助於消除「大腦廢物 brain junk」,這種消除過程是當我們睡覺時最有效,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睡眠更充足,頭腦更清醒。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