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想出去玩又没目的地的时候,我都是随便指定周边任意区县,然后让度娘专寻偏僻冷门却又风景可观之处,细细查证。这一次,本想约见一个多时不见的朋友,于是坐标指定綦江,然后有一张图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那是两个男人在一坨神似巨大牛背的岩石上欢呼跳跃的剪影,心下嘀咕这些人也真是作死之余,却不能不对这“牯牛背”莫名好奇。尽管朋友没能赴约,但我依然单骑成行,毕竟从来都是说走就走的嘛,呵呵。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高青,原是綦江的一个乡场,现已并入郭扶镇,与贵州习水县泥坝乡接壤。境内皆山,最高狮峰1296.4米,牯牛背1245米,都是地标性景点。特别是牯牛背因着几分形势险胜号称“重庆华山”,不由得使人想要一窥究竟。

看过天气预报,想打时间差,于是选择在5号冒雨出门,想着亦雨亦晴总能出景的说。结果赶上郭扶到高青全线修路,挖得稀烂,行人根本无从下脚,本来路上看到一两处雨云景致不错都不敢下车。无奈只好等到了街上,直接去爬场后的狮子山。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下午三点多开始登山,彼时细雨初停,有雾将散未散,可惜只缘身在此山中啊远不及在车上看来那般大气恢宏,直到太阳慢慢钻出云层而散尽。行至半山,有寨门当途,名曰天保,便是当年石达开兵戈所指之处。跑遍全山,这算是唯一遗迹留存吧?顶上还有个据说是几十年前严防美蒋特务空投的瞭望哨,当地政府牵强附会名之烽火台,完全不具一点可观性,很是浪费脚力啊,我从山脚到哨所再到“狮尾”感觉全是冤枉路……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冤枉路走多,临近傍晚,我还没找到传说中的蘑菇石。沿线均有路牌或是标语作提示,不知为何唯独这个没有?管它呢,带了手电的我也不怕摸夜路,于是没有从“狮尾”直接下山而是沿原路返回,继续向前。好在不远,就在半山腰岔路口再往前下个几十米,随便那么惊鸿一瞥,它便出现了。

真的好大一坨蘑菇,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遍。心里玩笑说,以当地人见缝插针随意涂鸦森林防火标语的路数,此处该有神庙啊?结果还真是木有……

不过说到标语,只想问问下命令的或是执行人脑子是不是被门夹过?字写得烂就不稀得说了,还专挑风景绝佳显眼处大书特书,这就好比给一个美女贴上个“人人可嫖”的标签,你说我到底是看美女呢还是看美女?真的不伦不类,第二天上牯牛背看到的也是如此,更吊诡的是新修的一段梯步,全铺的水泥板砖。路是好走了,但就没人感觉跟牯牛背调性完全不搭么?感觉论起开发保护,当局者心里完全没一点逼数啊!庆幸我来得还不算太晚,呵呵。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抓住最后一抹光线,终于拍得题图两张,便急匆匆下山找店投宿去也。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牯牛背其实就是一条山脊,脊线波状延绵、错落有致,脊背两面皆是长满灌木的青山。唯独那山脊,光秃秃的,只有石没有土,寸草不生。山的脊背长达1000余米,其中有3段,每段约100米,光秃圆润,形如牛背,而且上下起伏,与大牯牛神奇相似,“牯牛背”的名字由此而来。

杨翼德 / 綦江日报

第二天,起个大早,老板给下了一大碗臊子面,然后再给了一壶老荫茶,我再买点干粮便往牯牛背上路。

不得不说老板真的很落教啊!两餐一宿拢共才收我50块钱……要知道昨晚上我可是点了一大盘腊肉,一盘血皮菜,还有一瓶国宾呢!这待遇比得上在江津塘河那顿蹭饭了,呵呵。饭菜可口,住宿不赖,真有心想帮他打打广告。可惜未老先衰记性奇差,没注意就实在想不起来店名。只大概记得是去高青街上岔路口左边街的左手边一家叫XX农家乐的小店。没错,那个方向街口叫农家乐的馆子目前仅他一家,有心人或可留意。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一路走马观花,拖拖拉拉,终于爬上牯牛背的时候已是烈日当头。

去牯牛背是环线,从高青场出来左走右走皆可,距离相当,差不多5公里左右。左边可远观贵州习水山乡,雨后初晴有云有雾的时候必定壮观。而右边则可窥得狮子山全貌,有头有尾,有笔子有眼睛,真的神似一狮盘踞。我先左后右刚好转圜一圈,可惜没能遇上好天气,贵州那边只远远的有层薄雾,亮点不足。而“狮子”呢倒是有凭手拼接出一幅全景,但是又窄又宽还调性不搭,所以两张图我都隐而不发算咯。

走到近前,因着人与牛天然的亲近感觉不出什么凶险,只有真正走到“牛背”上去了,看着两边高高的悬崖才会生出一丢丢的小心悸。但如果仔细端看三头巨大石牛出没灌木丛中,牛背或宽或窄,又有灌木遮挡视线,从心理和实际上都可担保行走无虞。退一万步讲,真要不慎摔将下去,不出百十来米就总有树木接住,要不是点背到家的话应该也无大碍吧?唆噶,要不是极度恐高之人,这便只是一个小小的心理测试而已。

若还是怕,有前人钉下的登山螺钉还在,可以找人帮系保险绳,呵呵。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我上山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大群万盛老乡。若干年前南川、万盛、綦江是一家,所以遇上了便是真的自来熟,哈哈!

这些兄弟姊妹伙也是真敢玩,跑跑跳跳的摆Pose,现在的人真的是一个比一个能作啊,和我一样怕死的该没几个了,呵呵。不过边上就有一对夫妻,大姐恐高大哥留下作陪,而我呢也不喜欢打拥堂,索性也在一旁等待,顺便和她们闲聊。一边聊一边从背包里提溜出小御,让大哥隔空喊话。

“万盛的哥哥姐姐们,走一拨,走一拨……”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等到最后人群散尽,我才默默骑上牛背,开启装逼模式。

大家约我下周同游黑山,我还真不好意思说独乐乐惯了,不喜人多。

就像刚刚,说不定我就是怕人太多,万一走不过去会露怯才等待半天的呢?哈哈……要说我胆子小嘛也不算小,但到底不敢吃雷,心里没个逼数的事情我还是决逼不肯做的。所以跑啊跳啊什么的还是免了,风险降到最低,我就静静的站着,站成风景,体验一把山高人为峰的乐趣。站累了,就一屁股坐下,抽棵烟,晒晒鞋袜。

狮子山前牯牛背,话相逢

装逼不要太久!临近正午日头狠毒,眼见着俩胳膊泛红,脖颈开始痒痒,我知道我的细皮嫩肉肯定又伤着了。赶紧收拾收拾,撤吧!

一个人茕茕孑立,极目北望之时,心里下意识地默念了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突然感觉画风不对!好吧,赶紧唱歌救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呵呵,撤!”

后来 ——

一语道破便是金风玉露相逢!

下山时便来了一拨人,有俩美女畏缩山脚,上前劝之:“来都来了,不差这临门一脚”,结果还是纠结不前。哎呀,一般只要遇见母的都管叫美女,但能让哥主动搭讪的肯定是真美,哥只差想说:“走嘛,大不了哥再走一遭,陪你”。不过也就心里花花,人要真是果敢,前面就是她朋友哪还等着我来搭讪呢,嘿嘿。

玩笑过后,走人。可能真是遇得美景佳人而心花怒放忘了形?老荫茶喝光了,到得山脚正想寻户人家讨口水喝,突然发现挂背包上的相机状态貌似不对。仔细一瞧,镜头盖连同遮光罩全飞瓜了。我勒个去,就这么一丟丟的凡心秒动便要坑我几大百唛?赶紧回头去找……顺带还找回了登山杖的泥拖,都没发现丢了的说。还好都没丢远,没最后又找到美女跟前,不然让人误以为某某痴汉一枚,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的说。

登山杖是好玩意啊,到底省不省力感觉不明显,但是打狗防蛇还是有些用的。继上次彭水遇蛇之后,这趟回程的大马路上又再遇到一条两三米长的乌梢蛇……我汗!

不过呢但是,这一趟天气预报准确,目标全部达成,期间假摔过两次再加上那蛇都算有惊无险。有去,有趣!哦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