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信國安的“至暗時刻”?子公司被上訪追債,集團公司“自救不暇”

獨家|中信國安的“至暗時刻”?子公司被上訪追債,集團公司“自救不暇”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陳惟杉 | 北京報道

獨家|中信國安的“至暗時刻”?子公司被上訪追債,集團公司“自救不暇”

年關將至,中信國安城市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國安城市”)正忙於應對上門催討欠款的各路人等,公司資金流動性出現問題的背後,母公司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安集團”)也陷入困境。

國安集團,這家冠以“中信”之名,已在2014年完成混改的企業,似乎正在經歷“至暗時刻”。

國安城市遇資金困境,母公司自救不暇?

據國安城市內部多位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透露,因為國安城市及下屬公司出現拖欠工程款、合同款、供應商貨款等問題,工程總包、分包、農民工及相關合作商屢次前往各單位辦公區上訪催討欠款,特別是北京區域,農民工已多次前往國安集團群訪。

據悉,為解決當前困局,1月中下旬左右,國安城市內部便採取了應急預案,成立了群體性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並由董事長任組長。

“應急領導小組下設接待安置組、資金籌措組等5個工作組,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籌措資金,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據其中一位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籌措資金的渠道大概包括:爭取國安集團資金支持;引入戰略投資;爭取外部資金支持;嚴控各項費用支出,降本增效等。

多位內部人士證實,降本措施包括降薪和裁員,旗下國安社區僅2018年11月、12月已裁員5500餘人,國安城市全員降薪。

當然,排在首位的渠道便是爭取國安集團資金支持。

作為國安集團全資子公司,國安城市尋求其資金支持理所當然。特別是國安集團還是一家2017年總資產已達2106億元,業務涉及金融、資源開發、信息網絡、文化旅遊、城市運營、消費品、健康養老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

但種種跡象表明,國安集團自身尚“自救不暇”。

據內部人士透露,國安集團總經理劉鑫在內部會議上坦陳,目前國安集團確實面臨很困難的資金問題,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國安集團領導從2018年12月開始只領取北京市最低工資。

“劉鑫在講話中表示,大家要相互支持。即使給不了資金支持,也要打個電話及時相互通報情況,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內部人士說。

國安集團債務規模不斷增長,旗下上市公司業績堪憂

據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劉鑫在內部講話中將國安集團資金緊張的原因主要歸結為以下兩方面:第一,從2017年到2018年,股市連續兩年比較低迷,國安集團蒸發了大約600多億元市值;第二,2018年國安集團及子公司共還貸近400億元。對於2000億元資產規模的國安集團來說,流出了共1000億元的資金和資產,這直接導致了現如今的資金困難。

但在多位內部人士看來,根本問題還是在國安集團自身內部管理混亂,資產負債率較高,盈利能力較弱。

那麼,國安集團的負債情況究竟如何?

國安集團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合併報表後,負債合計超過1782.97億元,負債率達80.49%,其2017年負債合計1773.32億元,負債率也已超過80%。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國安集團2013年以來的年報發現,其負債率始終在80%上下。聯合資信在2018年6月的跟蹤評級報告中曾提出:國安集團債務規模不斷增長,債務負擔很重,存在短期支付壓力;貨幣資金受限比例較高,財務費用對利潤侵蝕大。

獨家|中信國安的“至暗時刻”?子公司被上訪追債,集團公司“自救不暇”

Wind資訊數據顯示,目前國安集團存續債券共有8只,信用評級均為AA+,餘額150億元,有兩隻餘額共計30億元的債券將分別在2019年11月、12月到期。

記者注意到,其中幾隻債券的價格均在2019年1月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如“15中信國安MTN004”在1月10日的收盤全價下跌逾46%,幾近腰斬。

1月11日,聯合資信發佈公告稱,“已關注到近期公司存續期債券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決定將公司列入可能下調信用等級的觀察名單”。

除去債券價格的波動,聯合資信在公告中還提及了另一個原因:

2018年年底,中關村銀行向法院申請針對國安集團的訴前財產保全。此後,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查封、扣押、凍結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的財產,限額超過3億元。凍結銀行存款的期限為一年,查封動產的期限為兩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為三年。

這並非近期國安集團唯一一次被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1月21日,國安集團持有的中葡股份(600084.SH)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數量為3.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01%,起因是北京銀行綠港國際中心支行申請訴前保全。兩天後,1月23日,雙方就司法凍結事項簽署了和解協議書,後續將根據協議約定辦理股份解凍結手續。

這次股權凍結“有驚無險”,但記者注意到,作為持股比例34.48%的第一大股東,國安集團已將其持有的近9成中葡股份股權質押。

在A股上市公司中,國安集團還以32.27%的持股比例位列白銀有色(601212.SH)第一大股東,並通過全資子公司中信國安有限公司持股中信國安(000839.SZ)36.44%,而國安集團持有的這兩家上市公司股權的質押率幾近100%。

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高比例質押,國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又如何?截至2019年1月31日,3家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兩家發佈2018年度業績預告,情況難言樂觀。

1月30日,中葡股份發佈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1.5億元到1.65億元。由於2017年中葡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其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預虧公告一經發出,中葡股份便現一字跌停。

在此之前,中信國安雖發佈2018年度業績預增公告,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億元-22億元,同比增幅可達593.99%-748.20%,但這主要來源於一宗股權轉讓:

2018年6月,中信國安公告稱擬以21.72億元轉讓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31.80%股權給榮盛控股;當年12月28日,中信國安稱21.72億元交易價款已全部收到。

但在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之際,此時轉讓旗下最為優質資產的控股權,國安內部對此也有頗多質疑。

記者注意到,2018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中信國安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已虧損超過5700萬元,下滑195%。2018年年末收到的這筆股權轉讓款可謂“江湖救急”。

對於國安集團的未來,據國安內部人士透露,或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戰略重組,第二是資產變現,解決國安集團目前的債務風險、債務危機。

而這距離國安集團完成混改不過4年時間。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