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懷鄉圩:小特色大品牌招來四方趁圩客

解開雕花環鎖,推開紅漆大門,懷鄉圩街的商戶們迎來了新一天的圩市。坐落在信宜中部地區的懷鄉鎮懷鄉圩在圩日裡熱鬧非凡,各地商販趁圩客紛至,銷貨購物逛街遊玩熱熱鬧鬧;各類商品應節貨物雲集,特色品牌古老時尚林林總總,彰顯大圩一如既往的興旺景象。

信宜懷鄉圩:小特色大品牌招來四方趁圩客

A 300年老圩今成信宜三大圩之一

據當地資料記載:懷鄉圩古名餘慶圩。清康熙年間,懷鄉鬥堂村張文鴻,在餘慶圩址建商店120餘間,招商立市,在圩尾建豬行,又建谷行、米行等集市地,加上附近的鹽行和牛行、木行等,形成了完整的市鎮,改名懷鄉圩,圩期為“每旬三、六、九日”,成為黃華江中游的懷鄉、洪冠、茶山一帶的商品集散地,至今已逾300年曆史。

隨著商業的不斷擴大,原懷鄉圩地已經不夠使用,於是在圩頭和圩尾之外加建許多店鋪。近年來,懷鄉圩除將原街道擴寬、店鋪改建外,還在圩頭和圩尾建設開發區,建築面積比1949年前增加7倍多。鎮區面積3.2平方公里,鎮區建成起義北路、起義西路、沿江路、昆崗街等街道6條,總長5.4公里,鎮內有5500平方米的綜合貿易市場。目前懷鄉圩已發展成為信宜第三大圩鎮(現圩期按公曆計,為每月尾數3、6、9日),是建設中的中心鎮,也是革命老區鎮。

信宜懷鄉圩:小特色大品牌招來四方趁圩客

漫步在懷鄉圩街中,可以看到兩邊的商鋪多數都保留了紅漆大門的設置,大門上還有雕花銀鎖,甚是別緻。圩街並非筆直平坦,而是微有起伏彎曲的,這樣的地勢,更是讓眼前的樓房高低錯落曲折掩映,商鋪參差交錯,讓人眼花繚亂。在長街中,不乏傳統意義的雜貨店、裝修古樸的飲食店,古色古香的藥材店、樸實無華的衣帽店,也不乏裝潢精美的婚紗店、現代氣息濃厚的士多、時尚新潮的精品店、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奶茶店;而街邊的攤檔更是五花八門,擺蔬果的掛對聯的賣農具的售副食的,以及小五金小百貨小食品小玩具……可謂應有盡有,圩市繁華景象可見一斑。


B 小特色飽含老圩情結

儘管當代網購盛行,但在鄉鎮趁圩購物仍是很受老百姓歡迎。濃厚的趁圩情結,讓懷鄉這個傳統的圩鎮,在圩日這一天仍被叫賣聲、砍價聲和交談聲充盈。記者夾雜在絡繹不絕的趁圩客中,行街逛店訪攤問檔賞景觀物,不時被一些小特色所吸引。

在圩街拐角處,零散地分佈著一些小攤檔,其中幾個竹籮筐裝著呈三角形的紫黑色欖角。檔主張姨告訴記者,她已經制作欖角10多年了,每次收購來欖果,自己加工成欖角,然後拿到圩市擺賣,“我是獨家制作的,味道獨特,不同於別人從外地販來擺賣的。”在交談過程中,一位大叔來到攤檔前,熟門熟路的買了10斤欖角。大叔說,他長期在海南務工,每次回懷鄉都要在張姨這裡買欖角,帶到海南送給親友或自己作涼拌小菜送粥送飯。欖角的製作方法讓欖角可以長久保存,因而即便是在異鄉也能讓人品嚐到家鄉的風味。

信宜懷鄉圩:小特色大品牌招來四方趁圩客

兩個籮筐,筐蓋上擺著幾個塑料袋,袋中盛放著白色的粉末、黑色的豆乾,這就是七旬賴婆婆的檔子。一問才知,白色的粉末有木薯粉、生粉、冬粉薯粉等,而黑色的豆乾則是黑豆籽幹、狗豆乾、豆角乾等,“都是自種自制的土特產,好吃、耐食、無害、養生,可作配料又可作長餐菜,已不多見了。”賴婆婆說。據她稱,她家在鄰鎮洪冠鎮,丈夫是退休人員,孩子有經商的有教書的,經濟條件是寬裕的了,但她還是每逢圩日都要挑著“土特產”搭乘班車來懷鄉圩擺賣,“在家能動手,在圩能動腦,日子充實又能鍛鍊,更主要的是放不下那份趁圩情結。”聽著賴婆婆樂呵呵的說話,記者不由得心生敬佩。

記者留意到,懷鄉圩中的“小特色”還真不少:百年傳承、獨家制作的瑞興糖果;富有歷史年輪、民俗風味濃厚、古舊稀奇異趣的賴氏雜貨;世代相傳、以本地山草藥為主打的德興草藥;還有做粽子用的勒古葉、涮鍋用的芒草掃、過去用來洗頭洗衣如今用來清熱解毒的奇果無患子……

信宜懷鄉圩:小特色大品牌招來四方趁圩客

一位姓羅的老漢,肩上挎著一個布袋,悠閒地在圩街上逛著,或在瑞興糖果店買上幾塊風薑糖品嚐,或在賴氏雜貨店欣賞古玩舊物。原來,羅老漢家在10多公里外的鄉下,平時以養牛為生。每逢懷鄉圩日,他都會一早將5頭牛拴住在山坡處吃草,自己則坐上鄉村客車趕到懷鄉趁圩,下午再坐車回家。不為購買急需物品或生活用品,只為了到圩上轉上一圈,樂此不彼。他直言趁懷鄉圩已經成為其生活的樂趣。


C 大品牌彰顯大圩魅力

行走在懷鄉圩中,常會看到有竹圍欄將一大群羽翼嫩黃、昂首挺胸的活雞圈起來,有商販及顧客正在一旁指點、論價、交易。這些雞,便是懷鄉著名的“三黃雞”了,是當地的一大品牌,外地人習慣稱之為“懷鄉雞”。據一位姓潘的女檔主介紹,三黃雞的三黃是指雞具有“黃羽、黃皮、爪”三種特徵,同時三黃雞一般以農戶散養的山地雞為主,因而這類品種的雞大多骨脆、肉嫩、味香,也兼具脂肪含量低的優點,是來到懷鄉的旅客不可錯過的一道美食。

一位正在雞檔前選購活雞的婦女告訴記者,她是來幫遠在茂名市區的親戚買雞過年用的,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親戚必定要選購懷鄉三黃雞,這已成了慣例。

信宜懷鄉圩:小特色大品牌招來四方趁圩客

逛懷鄉圩,還有一道惹眼的風景,那就是竹編制品。在大街小巷,隨處可看到竹籮、行筐、竹篩、竹籃、竹笠、竹笪、竹蓆、竹簾、竹筷、竹籤、竹帽、竹桌、竹凳、椅、竹床、竹籠、竹鬥、竹勺、竹盤、竹筒、竹笛、竹箔、簸箕、糞箕……全是五顏六色的竹器,是懷鄉當之無愧的大品牌。

據當地人的介紹,懷鄉的竹編織品有著眾多款式,因為輕便美觀環保而受到大眾的喜愛。而佇立在河道旁的“麗豐工藝”加工廠更是將竹編制品出口海外,遠銷歐美日韓。在加工廠中,我們看到了色彩豐富、款式百變的竹編制品。據老闆介紹,這些竹編制品的製作可以分發到周邊住戶中,待制作完成後再回收,一方面可以減少工廠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周邊群眾有額外的收入,改善生活條件。

拎一隻懷鄉竹編,閒逛在懷鄉圩中,餓了便去探尋正宗懷鄉三黃雞,有滋有味有趣的趁圩日子好逍遙。

來源:文/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祖光 特約記者 李俊穎 實習生 梁詩梵 圖/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