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老而又神祕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這是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它承載著三千餘年的歷史,從未更改城名也不曾遷移城址,平靜而祥和地屹立於"天府之國"的腹地,確是一座讓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這座城市有著讓人愛的一切元素,美食、美景、美女,特別是城市裡的每個角落,都將其悠閒、樂觀、寧靜、繁華又灑脫的獨有特質,渲染得淋漓盡致。也許等到你要離開的時候,才會發現成都旅遊宣傳語——"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絕不是自戀的誇耀。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貓繁育科研機構,完全模擬大熊貓野外生活環境,建有湖泊、溪流、竹林、草坪等,共飼養100 多隻大熊貓。大門附近有個大熊貓博物館,可在裡面熊貓國郵政局寄出蓋有熊貓郵戳的明信片,還可在電影院看有關大熊貓的紀錄片。除了大熊貓,還可以看到黑頸鶴、孔雀、鷺鷥等小動物。小熊貓很萌很可愛,大熊貓憨態可掬,看著它們玩耍,吃東西,睡覺,曬太陽真是太治癒人心啦。園區環境很好,孔雀小鳥天鵝什麼的大家都和諧共處。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組成,是成都現存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

閒在寬巷子:寬巷子集中了整個街區最多最完整的老建築,多數的舊時門臉都保存完好。在這裡可以品碗茶,吃正宗川菜,體驗老成都的風土人情。

品在窄巷子:窄巷子既有清末民初的建築,也有早期西式洋樓,是最能體現寬窄美學的地方;是以西式飲食文化、藝術休閒、健康生活為主的成都休閒生活品味區。

淘在井巷子:井巷子是典型的民俗成都縮影,除了引人入勝的磚文化牆,也匯聚了成都特色小吃、民俗玩意兒,展現了地道老成都生活的獨有味道。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都江堰景區

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和玉壘山公園等。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武侯祠

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紀念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明朝初年併入漢昭烈廟,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

由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三部分組成。由於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響超過劉備,民間習慣稱為"武侯祠"。

武侯祠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三義廟等,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祠內供奉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塑像50尊。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了上百首詩歌,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現今的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園內亭臺林立,古木參天。

主要景點有大廨、詩史堂、工部祠等,還有1999年建成的"杜詩書法木刻廊",陳列著百餘件杜詩書法木刻作品。

杜甫當年的茅屋故居,是借鑑川西民居的特點復建的,如今成為了杜甫草堂的標誌性景觀。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馬可波羅都驚歎不已的“錦繡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