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

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

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所以你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問題。你和我才是問題,而不是世界,因為世界是我們自己的投射,而要了解世界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我們自己。自由是獨立,不依附,不恐懼。

如果你說“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要去追求”,那麼有些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如果你堅持下去,你會碰到一些事或一些人來幫助你。在過程中,你也許必須捱餓,掙扎過關,但是你終將是個有價值的人,而不只是個模仿者。如果你真的敢不同於流俗,你就是獨立的人,生命就會如願。

你改變不了一座山的輪廓,改變不了一隻鳥的飛翔軌跡,改變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觀察它,發現它的美就夠了。你有沒有仔細看過一朵花?它的每一片花瓣都巧妙得驚人,然而它卻是那麼柔軟、芳香、可愛。如果一個人努力讓自己變得有條理,他的生命可能非常精確,卻失去了那份溫柔品質。只有像那朵花一樣不費力地開放,你才能得到這份品質。所以我們的困難就在於既要精確、清晰、博大精深,又要毫不費力。

我們學習謀生,但我們從來沒有生活過。謀生的能力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生命,我們幾乎沒時間做別的了。我們有時間閒聊、娛樂、遊戲,但所有這些都不是生活。有一片叫做真實生活的巨大領域,它被完全忽視了。

你會痛苦,整個人類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你是孤獨的,整個人類都知道這種孤獨。痛苦、嫉妒、羨慕和恐懼也都被所有人熟知。因此從心理上說,內在地說,你和別人是一樣的。在生理上、生物學意義上或許存在差異——高或矮,等等——但是從根本上說,你就是整個人類的代表。

放下便是最高形式的熱情,通過徹底的放下,那個被稱為愛的東西就出現了。愛像謙卑一樣是無法培養的。當所有的自欺欺人都停止以後,謙卑就出現了,可是那時你已經不知道謙卑是什麼了,那些自認謙卑的人,其實是虛榮的。

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

努力變得品德高尚的人是麻木的,因為他生活在衝突之中。如果一個人努力去變得有美德,如果他訓練自己變得好心、有效率、體貼、關切,如果他存心不去傷害別人,如果他費盡心力去變得有條理而優秀,這一切可能會帶來相當的社會地位,但是最後使他的心智平庸——他不是真的有美德的人。

人們都是被理想培養的,理想越是華麗,就越受推崇。但是,對於日常生活的理解遠比理想重要得多。如果內心堆滿了觀念、理想之類的東西,你就永遠不會去面對正在發生的事實,觀念就成了障礙。當這一切都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觀念上的理解),那麼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對真相、事實、現在。

只有當你有餘暇時,你才能夠學習。但是,當大腦或者心靈被佔據得滿滿的時候,你就沒有餘暇,所以你從未學到任何新東西。沒有新鮮空氣進來,所以壓力對大腦造成的損害越來越嚴重。這是冥想的問題之一——意識能否擺脫所有壓力,而那意味著要有一顆自由的心。

你如果努力去變得有條理或是整潔,只會使自己變得狹窄。如果我故意把房間弄得整潔,如果我很小心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如果我不斷注意自己該把腳放在什麼地方等的細節,最後會怎麼樣?我會變成一個使自己和別人都不能忍受的無聊鬼。

只有令人乏味的人,才會一直費力去做一些事情。他的思想是經過非常小心的安排,他選擇自己說話及思想的先後順序。這種人可能是非常整潔的、清楚的,他也可能善用正確的詞彙,非常的小心體貼,但是他卻失去了生活裡富有創意的快樂。

一個人如何保持在生活裡具有創意的快樂,對事情有精深的感受,有博大的思想,在生活中卻又精確、清晰而有條理呢?我想大部分人都無法做到,因為我們很少對任何事具有強烈的感受,我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全心全意放在任何事情上。

你也許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學位,但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認識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只是收集資料或筆記,然後通過考試,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你也許可以從《薄伽梵歌》、《奧義書》、《可蘭經》、《聖經》等聖書中引經據典,但是除非你認識自己,否則你只是一隻重複別人話語的鸚鵡。然而你一旦開始瞭解自己,不論自己多麼渺小,富有創造力的非凡行動已經開始進行了。

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