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就是歸鄉有家

閱讀提示:有家,你才有出發的地方,也才有回到的地方;有﹃年﹄,你才能緊趕慢趕,趕那團圓的一刻!

撰稿 一葛紅兵(作家、評論家)

人在外越久,對家鄉的感情就越青春。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遊子的夢,做離鄉的遊子,去大千世界裡闖蕩,誰不會這樣想呢?到了中年,卻多數會反過來,歸鄉有家,成了最好的夢,無論你走得多遠,離鄉是十萬八千里了,無論你是否回,你總有一個家在那裡,總有一碗擺好了筷子的團圓飯在那裡,你的父母還在那裡——這是人到中年的新夢,有了這個新夢,慢慢地,你才會理解那家鄉的“年”,那“年”裡的風俗,大年三十晚上,一定是團圓飯,團圓飯桌上,不管是回來還是沒有回來的,都要有座位,都要盛上團圓飯。

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夢:某個早晨,自己坐在某個街角的露天咖啡座(有點兒像我當年在英國工作時的某個街角,又不全像),每張桌子都很小,像是單人桌,我要了咖啡,坐著看報紙,太太也在,但她坐在邊上的另一張桌子上,也要了吃的喝的,過了一會兒,兒子來了,他好像急匆匆的樣子,我招呼他坐我跟前,他拉了一張桌子靠近我坐了,看他開始吃早飯,我又看報紙,不知過了多久,不會很久,我抬起頭,看到兒子的桌子空了,他付了自己的錢走了,沒有跟我打招呼,而太太的桌子,也空了。

過年,就是歸鄉有家

醒來時,心中一片荒涼,是在擔心著兒子的離開吧!不知,當年,我離開家時,我的父親,是否也做過相似的夢,但我的父親跟我說:“有本事,就放膽去飛!不要戀家。你飛到哪裡都是我兒子麼。只要記得什麼時候回來,家裡都有一碗飯留給你!”

以前,每年清明,堅持帶兒子給我的祖父母他的曾祖父母上墳,鄉里修族譜,立即捐款,然後,請了組族譜來,慎重地把它交給兒子。希望他記得他來自哪裡,知道他的籍貫“江蘇南通”是什麼意思。以前,每年堅持帶兒子回南通父母家過年,無論多晚,哪怕是大年三十回家,哪怕在路上堵車,到家已經是深夜,甚至是凌晨。然而,如今,他是在遠離上海的地球的另一端求學,已經第三年,清明不能回來,過年不能回來!

對於我來說,“家”永遠是那個有父母在的南通的老家,對於他來說的“家”,也許也永遠是這個有我們在的上海的家吧?無論他將來在哪裡娶妻生子,開枝散葉,他是上海人,是不會變的,他的籍貫是江蘇南通,也是不會變的!我要感謝中國人有“年”,能讓我跟兒子發個嗲,把自己的一片鄉思和他的一片鄉思,都掂量起來,把平時不好意思提及的思念,碎碎地念給兒子聽。

過年,就是歸鄉有家

上週末回家,看父母,跟他們說,今年春節不能回南通了,要就兒子,去看兒子。母親說,她這兩天正跟父親商議,要電話我,問我們哪天、什麼時辰回家過年。是的,父母,平時很少表達,知道我們忙,更不強求我們回家探望,但是,年,過年的時候,是父母可以提出要求的時候。中國的父母其實都是不大會表達的,只是,過年,是個例外。過年是可以表達的,而且可以下命令!一道關於親情的命令,鄉情和家的無言的命令。

我小時,由祖父母帶大,一年裡都跟祖父母住著,見不到父母,老也見不到,就也忘了什麼是對父母的思念。但是,過年是大事兒,祖父母的準備,是很早很早的,進入臘月頭上,就開始了,慢慢地,鹹魚掛到了灶屋門側的屋簷下,臘肉掛到了場院口樹枝上,又或者,整張的大紅的紙,卷得整整齊齊地,擺在了米櫃上。要過年了,這些都慢慢地增加著年味,但是,過年,更重要的是精神準備,從祖父母的唸叨裡,父母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那時,沒有電話,也談不上寫信,就只能是憑著信念,祖父母就能相信,他們唸叨哪一天,父母就一定會出現在哪一天,他們一定就在哪一天回家過年了,這樣,在我們孩子的心裡,也就總會慢慢地撈出對父母的感情了,就開始想念父母了。其實,開始想念的時候,往往離過年還很遠,很遠,遠到不敢多想。少想想,還是挺高興的,多想想,就要不快樂了。.

年,在少年時的記憶裡,多跟吃有關,但是,家鄉過年的吃,是從敬祖先開始的,首先是燒經作饗,祭祀祖先。這時,一定是父母已經回來了,他們是一定要回來給祖先磕頭的。過年的祭祀叫“燒羹飯”,“燒羹飯”後“年”才正式開始。“燒羹飯”,要把臺子橫過來放,臺縫跟前後牆平行,表示是請祖先先人的,東、西、北三面放上凳子,空出南面,南面擺上香爐蠟扦。臺上放菜這時要比平時祭祀多,通常為6碗或者8碗,豆腐、茶幹油煎到半熟,顏色和形狀都特別好看,一碗整條的紅燒魚,一般是鯽魚或者鰱魚,擺魚碗得魚頭朝裡,為什麼呢?我們少時,想不出所以然來,但是,就這樣擺了,然後,一定還有肉圓,也是油炸到半熟,有些年成,雞、鴨也是有的,但是並不多見。作饗時要點香焚燭,燒紙錢,燒紙錢多是祖父和父親、叔叔一起,而我們和晚輩們,就和奶奶、媽媽、嬸嬸等,噤默著恭立在兩側,等爺爺先拜過了,大家再依次叩拜,拜完,還要次第站好,一直等紙燒完。這是少時,是爺爺主祭,後來,我讀博士期間,爺爺突然不在了,變成了父親主事,再後來,前年,父親生病,就把“燒羹飯”吩咐給哥哥和嫂子。

家,在中國意味著代際傳承;年,在中國意味著慎終追遠。有家,你才有出發的地方,也才有回到的地方;有“年”,你才能緊趕慢趕,趕那團圓的一刻!而我今年的“年”是在異國他鄉,兒子所在的那個城市,但是,無論我們在哪裡,按照我們家的風俗,在我們南通的“家”裡,過年的團圓飯桌上,一定有我、我太太、我兒子的團圓飯,那團圓飯,也無論多晚,都會存著,正月裡,我們也一定會歸家,一定會吃,如果兒子不能回,母親就會吩咐我代他吃。這樣的“年”,無論如何,一家人總是團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