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麼好處?這是我聽過的最有意思的回答

讀書有什麼意義?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想必都聽到過很多答案,有的說是為獲取知識,提高技能,有的說是為陶冶情操,還有的說是為消遣娛樂……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對讀書意義這個問題進行了論述,我覺得是我聽過的最有意思的回答。

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腦科學家,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理學博士,曾在理化學研究所和劍橋大學任職,著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法》等。

下面我就來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吧。

讀書有什麼好處?這是我聽過的最有意思的回答

讀書可以幫我們穿越時空,與無數牛人共進無數次晚餐

加繆曾經在一篇文章裡說,演員可以經歷不同的人生。

其實我覺得讀書也可以讓我們經歷多種人生,尤其是小說,我們閱讀的過程可以說就是體驗不同人生的過程。

就如茂木健一郎所說:讀書可以讓我們經歷原本不可能經歷的事情,觀賞到原本不可能觀賞的風景。

讀書甚至可以幫我們穿越時空,《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有生動的描繪:

無論你身在何處蒐集,書籍瞬間就可以帶你飛入另一個世界,它成本低廉,且性能優越於新幹線飛機,宇宙飛船,或是任何一項高科技,是探索世界的工具之一。

茂木健一郎還從腦科學的角度對此進行了解釋。

他說顳葉是大腦中掌管記憶、聽覺和視覺的地方,具有存儲本人“經歷”的功能,通過讀書,我們就可以在大腦的顳葉裡不斷積累信息數據,存儲增加自己的經歷。

小說之外的書尤其是一些社科思想類書籍,則可以讓你體會不同的想法和思考。

如果用與人交往相比,不論是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還是體會不同的思想見解,你都不可能只是在泛泛之交中獲得這些體驗,必須與這些牛人深度交往,至少要與這些牛人共進晚餐。

就如茂木健一郎所說:

神奇不神奇?我們閱讀書籍,其實就像與太宰治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共進了無數次晚餐一樣。

牛頓有句名言,大家都很熟悉

“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茂木健一郎認為,牛頓所說的“巨人的肩“,其實就是他所讀過的書。

書中還引用了美國知名作家喬納森.勒瑟姆的一句話,

把一件事物稱為“原創“的人,十有八九是因為不知其來源。

從個意義上來說,牛頓其實並不完全是謙虛,正是在前人研究和發現的基礎上,他才有了萬有引力等獨創性的偉大發現。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對於今人來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絕對的“原創“其實是不存在的。

我們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成果的,即使是文學創作者也大多受到大量前人作品的影響。

由此可見,讀書可以幫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讀書就是與無數牛人共進無數次晚餐。

讀書是製造“多巴胺“的絕佳方式

知識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當今時代,很多人覺得通過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讀書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茂木健一郎卻認為,在網絡時代,我們更需要讀書。

網絡時代雖然獲取信息很容易,但信息質量魚龍混雜,要從中選擇有價值的信息並非易事。書籍相對來說是價值最高的,讀書可以幫助我們省卻選擇的困難。

而且更重要的是,讀書是錘鍊大腦的最佳方式。

在此,茂木健一郎用了個生動的比喻來形容二者的區別:

閱讀書籍這種成形的文章,就好比去拳擊館,一絲不苟地進行拳擊訓練。而閱讀郵件、臉書和推特上的文章只能相當於日常的休閒逛街。

顯然前者的難度更大更辛苦,但訓練鍛鍊的效果更好。

因為書籍是經過反覆錘鍊打造出來的,在讀者頭腦中激發出來的力量自然與輕鬆隨意的網絡信息不同。

閱讀書籍顯然比閱讀網絡信息難度更大,也更辛苦,但茂木健一郎認為,正因為如此,讀書才是製造“多巴胺”的更佳方式。

多巴胺,這個詞大家可能都聽過,但它到底什麼呢?

茂木健一郎從腦科學的角度進行了解釋

從專業的角度來講,人在遇到快樂的事情,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
如果某一行為可以使大腦釋放出多巴胺,想要做這一行為的迴路就會得到鍛鍊,從而使人對某一行為成癮,併產生依賴。

可見多巴胺不只是能產生快樂,還與成癮有關。看到這,你可能立刻就想到了興奮劑,還有毒品。

的確,茂木健一郎告訴我們,興奮劑其實就是一種類似多巴胺的物質。

我們當然需要快樂,大腦也需要多巴胺才能更好地工作。如果學習時能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我們就會以學習為快樂,甚至對學習上癮。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茂木健一郎指出:

令人驚訝的是人的學習行為與惡名昭著的“中毒(依賴症)行為”在結構上是相同的。只不過通過何種行為製造多巴胺,以及鍛鍊哪一條迴路,決定了結果的不同。

註釋興奮劑是一種從外部直接為人體注入多巴胺物質的做法,最省事,但是也是最危險的。

茂木健一郎說,這樣做只會在大腦中形成“短路”,大腦並無實質性的提升,甚至會使大腦遭到破壞。那麼,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大腦主動分泌多巴胺呢?

茂木健一郎告訴我們,在完成自己本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多的。苦盡甘來的時候,大腦分泌的多巴胺也是最多的。

相比閱讀網絡信息,或者是觀影視劇,讀書都是難度最大,也是最辛苦的,也因此,讀書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也最多。

茂木健一郎在此特別指出,這對於不愛讀書的人來說是個利好機會

這些人如果能堅持讀完一本書,就是完成了自己原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事,這個時候大腦就會分泌出大量多巴胺,從而幫助你愛上讀書。

書籍可以充當我們生活的“預防針“

即使是不愛讀書的人,想必都承認讀書是有好處的,但同時也一直有很多人擔心讀書會帶來壞處甚至是危害,比如歷史上有許多禁書就是一個例子,就是現在很多人仍有這種憂慮。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書中就舉了個例子。

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學名著,但如果有人讀了它,而在實際生活中追求效仿其中的婚外戀情,這就讓人憂慮了。

但茂木健一郎指出,不可能所有讀者都會如此,相反,更多讀者則可能因為閱讀這本書對這種情形及其後果有所瞭解,從而形成自制力,並珍惜眼前的幸福。

他進而指出,對書中揭示的陰暗面或者負面的東西,我們通過閱讀書籍就可以瞭解它,面對它,從而戰勝它。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書籍可以充當我們生活的“預防針”,增強我們的免疫力。

這讓我想起《生命最後讀書會》中的母親,她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但是她並不避諱閱讀描寫揭示“惡”的書,她說讀這些書可以讓我們識別惡,並與其對抗

讀書可以幫我們戰勝人工智能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多年前,這部據說是世界最短的科幻小說就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憂慮。

近年來當阿爾法狗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人類圍棋高手的時候,人們在歡呼人工智能給我們越來越多便利的同時,擔憂也變得越來越重: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嗎?

對此,茂木健一郎是樂觀的,他認為在計算和記憶能力方面,人類都無法戰勝計算機,但人類擁有一種超越計算機的能力,這就是聊天能力。

計算機科學之父、數學家阿蘭.圖靈曾在1950年寫下過一篇題為“如果能掌握與人類同等的聊天技能,計算機將可以擁有與人類同等的智慧“的論文。

基於此論文觀點,美國波士頓的計算機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計算機與人類的對話”的大賽。

之後每年都在世界各地舉辦,大賽最後會向向對話能力最為出色、最接近人類的程序頒發“Loebner獎”。

迄今為止,即使是獲獎的“最聰明“的機器人也還遠未達到人類的聊天水平,因此,

聊天能力正是人類才擁有的“絕對智慧“。

茂木健一郎認為,聊天需要語言能力,還需要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因素。

而書籍既可錘鍊我們的語言能力,又在傳遞這種微妙因素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聊天能力。

為了戰勝人工智能,我們更要多讀書!

與聊天能力相關的還有共鳴能力。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裡有這樣一段話:

從前面講過的觀點來看,多讀書有兩點意義:1.提升共鳴能力,2.提高聊天能力

說實話,看到“共鳴能力“我很有些興奮,因為對我來說,讀書有時就是尋找一種共鳴。

但是仔細讀了這部分內容,茂木健一郎在這裡說的共鳴能力,其實是一種溝通能力。

一個人共鳴能力的高低,關係到他在集體內受歡迎的程度。人們在公司等集體內部業績的好壞也與共鳴能力相關,比起集體中領導的智商和團隊平均智商的高低,在集體中進行了多大程度的溝通,對業績的影響更大。“

不知道譯者為什麼會翻譯成共鳴能力,可能溝通最重要的也是要理解他人,達到共鳴吧,理解他人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產生共鳴。

茂木健一郎在談論讀書可以錘鍊大腦打磨語言時有幾段話其實說的也是共鳴:

有時候我們會欣喜的發現書中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展現了我們自己的思想,此時,心中原本無處排解的煩悶糾結也會一掃而空。人一旦找到恰到好處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就可以讓別人更加深刻的瞭解自己,從而發現這世界上還存在與自己感同身受的人,自己的心靈也會被治癒

茂木健一郎的這些論述讓我得到一個啟示:共鳴不只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能力!

讀書是件很“酷“的事

關於讀書,不可否認,我們會看到一種現象,有的人,甚至包括我們自己,有時買書或者拿著書卻不一定會讀,更不一定能讀懂,還有的人喜歡買些書放在書櫃裡充門面。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裡有個來自英國幽默電視劇的例子,該劇名為《是,大臣》,劇中有位銀行家隨身帶著一份知名報紙但並不去閱讀它,明顯帶有諷刺意味。

但有意思的是,茂木健一郎對此非但不在意,反而有贊成之意。

他還講述了一段自己拿書充門面的經歷:觀賞歌劇時帶原版劇本前往,感覺非常有面子,而且書的包裝精緻,也引人注目。

茂木健一郎認為即使用書充門面,也是件挺酷的事。他說

書籍與服裝一樣,可以向他人展示自我的審美水準,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同學們都很注意觀察別人懷裡捧著的是什麼書,因為書籍被公認為服裝的一部分,你手裡拿著的書已經如實地暴露了你是怎樣的人。

由此看來,書籍可以被看成一種時尚單品,甚至也可以成為一種交際工具,因為

書籍,無需閱讀只要拿在手上就是一種信號。愛讀書,愛談論讀書,難道不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嗎?

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從多個方面論述了讀書的意義,都很有意思。

讀書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無數牛人共進無數次晚餐;

讀書是製造“多把胺“的絕佳方式,可以幫我們鍛鍊大腦,讀書還可以幫我們戰勝人工智能;

書籍可以充當我們生活的”預防針“,還可以為我們充門面,讓我們變得很”酷“。

聽完這些有意思的回答,你有什麼感想?不管你過去喜不喜歡讀書,現在是不是都想要馬上拿起一本書來閱讀呢?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