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讓你不再半途而廢的3個建議

很多人在制定出目標之後,總會半途而廢。怎樣才能堅持到目標實現呢?《創新拿鐵》網站的一篇文章,分享了斯坦福大學營銷學教授黃思綺(Szu-Chi Huang)的三個建議。

首先,制定“動態目標”,幫你保持想要實現目標的動機。人們在執行計劃時,很容易虎頭蛇尾。比如,一個人剛開始減肥時,動機最強烈,執行的效果也最好,但往往會在最後階段撐不下去而放棄。對此,黃思綺教授建議,可以制定一個“動態目標”,它說的是,要在計劃的初始階段制定一些小目標(比如每天跑步15分鐘),到了後期,再將目標回到你的整體目標上(比如要減重20斤),把後期目標改為每天跑步30分鐘。黃思綺教授說,制定動態目標就是用“頭輕腳重”的方法克服虎頭蛇尾這個弱點。

一項研究也表明,制定動態目標可以讓人收穫更好的結果。黃思綺介紹說,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了人數相同的三組,分別去書店收集書的信息。第一組,每個人都需要在8天的時間裡收集到80本書的信息,每天沒有固定的收集數量要求。第二組,每人每天都要收集到10本書的信息,要進行8天。第三組,採用的是動態目標,前四天每人每天都要收集10本書的信息,後四天不用設定小目標,重點重新回到8天收集80本書這個大目標上。結果,第一組的成績最差,共收集1268本,第二組成績中等,共收集1392本,第三組成績最好,共收集到1906本。

第二,與同伴一起能幫你堅持執行計劃,但要警惕同伴關係變成競爭關係。黃思綺教授從一項減重研究中發現,當人們不確定自己能否達成目標時,需要與同伴相互扶持,分享心得,但到了計劃後期,人們達成目標的確定性提高了,不再需要同伴幫忙,有80%的人不想主動分享心得,而是想要比同伴的成績更好,“夥伴關係會變成競爭關係,朋友會變成對手”。

對此,黃思綺有兩個建議:一是要避免和動機相同的人一起執行計劃,或是增加彼此互利共生的關係,減少後期產生的競爭心態。二是將後期計劃設計得複雜一些,減少人們達成目標的確定性,增加彼此間的交流。

第三,當你制定的目標很難,或你對達成目標的動機很低時,你的目標就應該制定得既明確又嚴格;當目標很簡單,且你對達成目標的意願很高時,目標就可以制定得靈活有彈性一點。

以上,就是三個幫你實現目標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目標管理:讓你不再半途而廢的3個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