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无垃圾进行时|西峰区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从整治乱停乱放到公路沿线的行道树刷白;从取缔店外经营摊点到清理房前屋后的“三堆”;从治理陈年垃圾坑点,到拆除沿线的残垣断壁……去年以来,西峰区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区乡村联动,硬软件齐抓,一些长期影响城乡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全域无垃圾进行时|西峰区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西峰区按照“主体上全民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考核上全过程”的思路,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和工作力量,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区级领导包乡镇包街办、乡镇长(街办主任)包村包社区、村社干部包组包街道、保洁人员包片包路段的“四级”责任制。依托“主题党日”、“党性锤炼日”和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推着环境变,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形成了城乡结对、干群携手的工作局面。

隆冬时节,在位于西峰区董志镇野林村的村道上,几名党员正带着周边村民打扫卫生。这条路是董志镇野林村全域无垃圾整治中确定的“党员示范路”,由村里的党员每天义务轮流清扫保洁。而这仅仅是西峰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剪影。

全域无垃圾进行时|西峰区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2018年以来,西峰区以精细化为导向,围绕202省道、西合公路、西镇公路、庆西公路、肖显公路、西巴公路“六条线路”,采取“铲杂草、清垃圾、开边沟、整树畦,深松绿化带、涂白行道树”的措施,把整治触角向高速公路、村组道路、河道流域延伸,公路河道沿线风貌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西峰区还抓好村庄周围和庄前屋后治理,动员群众“清垃圾、拆破墙、整三堆、种花草、涂外墙”,对庄前屋后随意堆放的柴草堆进行打捆堆放,对土堆和粪堆进行发酵堆肥,统一存放地点和标准,健全废旧农膜回收体系,着力提升农用地膜回收率,做到庭院卫生整洁、柴草物料堆放整齐。

去年以来,全区共清理道路沿线杂草、整修树畦树行、涂白树杆1000多公里,种植花草美化道路400多公里,补植绿化树木近7万株,清理陈年垃圾10万余吨,封堵河道排污口13处,关停非法采矿企业7户。农村畜禽类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7%,农用地膜回收率达到76.8%。

全域无垃圾进行时|西峰区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在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治理“脏乱差”顽疾的同时,西峰区依托“一事一议”项目,在村组主干道沿线两侧、沟边咀梢等区域规划选址,每个村建成1-2个垃圾收集点,定期清运收集垃圾,引导群众定点倾倒,构建了以“户集、村收、乡镇运、区处理”为主的垃圾处理体系。目前,累计建成村组垃圾仓594个、垃圾暂存点109处、乡镇转运站5个,配发垃圾箱(桶)5997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30辆,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已达到75.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2.2%。

“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把门前屋后收拾的整整齐齐,村道沿线干净多了,还用上了专用的垃圾箱。空气好,环境优美,生活宽裕,感觉心情都舒畅了。”董志镇寺里田村村民郭立平对全域无垃圾治理的成效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刘新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