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專訪|戀愛交友節目鼻祖再出山,《戀夢空間》總導演劉蕾揭創作祕辛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戀夢空間》以慢觀察取代了快速配,進行著一場有關社交戀愛、去除煙火氣息的純愛實驗,觀察著嘉賓一見鍾情的戀愛狀態,用真實的人物和故事,讓觀眾在這檔節目中不斷產生代入,進而完成對戀商的某種修煉。“看電視”專訪製作人劉蕾,解密節目製作背後的故事和秘辛。

文 | 羅姣姣

戀愛交友節目在2019年即將迎來又一個大年,各大衛視和網絡平臺的相繼入局,讓這一傳統綜藝品類看上去正要經歷自己的新一個發展週期,在真人秀節目風行數年之後,戀愛交友節目的新週期也搭載上了這種已經被廣為接受的節目樣態,慢觀察取代了快速配,成為這個時代交友節目身上揮之不去的印記。

《戀夢空間》在2019年一季度的推出,預示著湖南衛視在這一品類上的重新探索,總導演劉蕾歷經三代戀愛交友節目的製作,從《玫瑰之約》肇始到《我們約會吧》中興再到如今的《戀夢空間》。

將近二十年電視戀愛交友節目的製作,讓劉蕾和團隊成為這一行業中當之無愧的老兵,時代和社會背景、流行樣態和觀眾審美,都在經歷著流轉變遷,新一代的戀愛交友節目顯然是帶著不一樣的面向和內核。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在經過近一年的研發和製作之後,《戀夢空間》最終呈現出如今的樣態。呈現出愛情最初到來時候的樣子,打造一個像做夢一樣的空間,劉蕾介紹,《戀夢空間》實際上就是一場有關社交戀愛、去除煙火氣息的純愛實驗,用真實的人物和故事,讓觀眾在這檔節目中不斷產生代入,進而完成對戀商的某種修煉。

如何做好這一場純愛實驗?《戀夢空間》在環節設計和製作重點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考量,總導演劉蕾在近日接受了“看電視”的專訪,解密節目製作背後的故事和秘辛。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戀夢空間》總導演劉蕾

呈現愛情中一見鍾情的樣子

打造去煙火味的純愛實驗

還原到生活本身的狀態中去,這是劉蕾和團隊在決定重啟戀愛交友節目的製作時,所首先確定的一種路徑,這與近兩年觀察類真人秀風靡的製作環境也密不可分,因此《戀夢空間》的“新社交戀愛觀察秀”的定位就已經與傳統意義上的相親節目形成了本質上的區隔。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愛情其實可以歸結為兩大類,一種是一見鍾情,一種是日久生情。”劉蕾告訴“看電視”,電視節目其實是很難去呈現日久生情的,因此《戀夢空間》所選擇的,就是去呈現出愛情初到來時候的樣子,“最初相遇和心動那個時候的瞬間是戀愛最美好的時候,我們呈現的就是一見鍾情的狀態,像做夢一樣的,打造這樣的一個空間。”

一個純白色的戀夢小屋被搭建起來,用以承載這樣的功能,男生女生們在這裡生活與社交,並被攝像機24小時記錄了下來。在劉蕾看來,所有人物情感的發生和變化,都是在細節的捕捉中完成的,所以記錄式一種必須,也構成了“觀察”的基礎。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早在製作《玫瑰之約》和《我們約會吧》的時候,團隊就嘗試過戶外拍攝,但當時的製作手法還比較簡陋,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反而變成了節目之外導演們自己津津樂道的一些素材,這種遺憾在《戀夢空間》上得到了彌補。

與很多同類節目相比,《戀夢空間》放棄了讓一批嘉賓共同相處到底的方式,而是每四期節目為一個週期,在男生女生一起相處的第五天設為告白日,他們互相進行選擇和告白,無論成功與否都可以選擇繼續留下或者離開,並啟動下一個週期有新人補進來。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一季節目12日被分為了三個週期,總共有16位嘉賓進入節目當中,如此設計必然是加快了男生女生之間的相處進程和節目的節奏,“中國人看電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快節奏的,我們因此設計了三個週期的更迭。既然要呈現的是一見鍾情的狀態,也就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解讀他們的關係。”劉蕾如此解釋這種設計背後的考量,希望呈現更多的心動和美好,而至於如何去發展,得更多地交還給現實生活中去完成。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在規則的設定上,節目獨創了“戀夢影像信”的環節,在每天結束之後,男女嘉賓會錄製影像信,表達自己當天的感受,以及感興趣的對象。

變通常意義上的投票環節為影像信的方式,對男女嘉賓本身來講多了一重懸念,而在表白日當天,嘉賓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對象查看他們這些天的心路歷程,並最終決定如何去表白。

《戀夢空間》中還設計了一座粉藍牆,實際上是節目發佈約會的載體,而約會的選擇採用的是盲約的方式,這個過程中彼此的考慮和錯過,都為節目製造了大量的意外。如男嘉賓林冠羽和自己彼此互有好感的冰冰在約會環節的不斷錯過,就製造了很多的看點。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完全放任他們去發展也是有問題的。”劉蕾表示,規則的設定其實就是為他們製造各種各樣的機會。讓彼此的關係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變得清晰。

《戀夢空間》中的社交過程一定程度上是對生活的還原,男女嘉賓在這規則之下可以自由的行動,但相比他們真正的生活來說,《戀夢空間》的環境更加純粹。“以前的相親節目更像是一個愛情超市的概念,一上來就擺條件,實際上是忽略了男女之間真正的心動和愛的源頭。”而《戀夢空間》去除了更多的煙火味,以純愛的方式去完成表達。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不製造圍觀

強化代入感提高國民戀商

從2000年左右開始,劉蕾和團隊先後做了八年的《玫瑰之約》、五年的《我們約會吧》,經過了兩個相親節目的發展週期。每一個時代相親節目模式火熱的背後,必然與當時的時代社會背景息息相關。

而如今看來,這種過於直接的速配方式其實不免功利,或者依靠價值觀的強烈碰撞來達成節目看點的建構,“一上來就直奔主題,儘管很熱鬧,但大家都會覺得這只是一個秀場。”

在劉蕾看來,摒棄這種功利性強的“愛情買賣”式的方式,還原出愛情本來的樣子,對當下的觀眾來說,更適應也是一種必須。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節目希望的是,不僅僅製造一種圍觀,而是讓觀眾通過節目能夠有所思考和收穫,進而達到提高戀商的目的。

戀商是節目打出的一個貫穿始終的概念,在演播室中,由明星嘉賓組成的戀商觀察團伴隨始終,對男女嘉賓們的故事線索和社交過程進行點評,如何心動、怎樣選擇?甚至很多細節透露出的信息,在戀商觀察團的同步觀察中得以完成。

“節目聚焦的是素人男女本身,觀眾對這些嘉賓們的命運的關注,才是節目成功的基礎。”戀商觀察團帶來的或理性或感性的分析,實際上也是一種觀眾視角的一種,觀眾對故事和情境本身的代入,進而產生思考、觀照與共鳴,是節目最終的目標所在。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我們的節目並不會讓結果的出口過於沉重,我們不是媒婆,不是一定要讓他們在一起,沒有這個責任也沒有這個必要。”劉蕾告訴“看電視”,對節目來說,社交和戀愛的過程本身要比結果更為重要。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怎樣去愛人以及如何被愛?這當中的門道實際上是很多人都需要去修煉和學習的,而《戀夢空間》就是要製造這樣的機會,讓觀眾通過觀察這些素人的戀愛和交往,能夠窺見自己的影子。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最大化激發真實的力量

不斷摸索中把握節奏

無論節目形式如何搭建,在劉蕾看來,最核心的就是能夠讓觀眾產生真實感,真實的力量才是吸引觀眾的核心所在。

“選人其實是最重要的,剩下的就是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就好了。”因此節目在初期花了大量的功夫去進行選人。而選人的首要和最大的標準就是真實。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一是這些嘉賓要有強烈的交友意願,沒有故意作秀或者表現的心理,沒有作假的黑歷史。劉蕾回憶,曾經有一個想來節目的嘉賓告訴節目組,知道節目組要什麼,會去好好表現的,這第一個就被她們拒絕了,因為節目需要的理想狀態,恰恰是這是嘉賓們在其中自然地做好自己。

“劇本都不敢這麼寫。”就成為對節目中很多情節的最頻繁的一個評價,如林冠羽在接連與自己不太心儀的女嘉賓約會時所出人意料的心不在焉,都讓觀眾看到了這種真實的力量。

在選人的時候,是要被他們的個性所打動,剩下的就交給嘉賓們充分自然低展示自己的個性就好了,其他的不做過多的干涉。”劉蕾表示,如果說這些人完全表現出了與現實生活中一模一樣的狀態,也未必如此,畢竟是在一種新的環境之下,人的狀態肯定會有變化,但至少是他們真實的另外一面。

制作人专访|恋爱交友节目鼻祖再出山,《恋梦空间》总导演刘蕾揭创作秘辛

節目的編劇並不負責劇情的走向,而是在搭建好規則的基礎上,對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進行梳理,“節目拍攝量還是很大的,如何梳理故事線索,關注每一個嘉賓的狀態,是編劇做的工作。”

這幾年,劉蕾團隊也操作過包括《媽媽是超人》等大量的真人秀節目,積累了不少的經驗,而對於一檔社交實驗的戀愛交友觀察節目,如何把握好節奏對團隊來說,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戀夢空間》所呈現出的樣貌,正是這種摸索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