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媒体云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各种先进技术的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用户大量流失、话语权被削弱,广告收入出现断崖式下滑。许多传统媒体为了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为了响应国家媒体融合的发展战略,开始通过建立“媒体云”的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那么,所谓的“媒体云”究竟是什么样子,它的功能和特点又是什么,国内众多媒体的媒体云之间又存在着哪些差异?


一、何谓媒体云

要理解媒体云的概念,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云”以及“云计算”的内涵。“云”其实是互联网的一个隐喻。最初,人们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云计算”如今则更多的被定义为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对于云计算涉及的服务而言,其目前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①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即由IaaS公司会提供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的租用,能够帮助客户节省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客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这些硬件来运行其应用;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即由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能够帮助客户节省在硬件上的费用;③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由S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软件的租用,这种服务大多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来接入,任何一个远程服务器上的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运行。

而我们这里讲到的“媒体云”的概念,更多的指的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可用于提供媒体服务和应用的新兴技术服务,在具体实践中,目前大多数的媒体云提供的都是SaaS和PaaS的服务。媒体云服务的使用者可以在“媒体云”中分布式地存储和处理多媒体应用数据,不需要在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上安装媒体应用软件,进而减轻了对多媒体软件维护和升级的负担。我们这里提到的媒体云不是一个功能单一的平台,而是一个具备了云架构的特点,即有很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共享性,要建构起这样一个云平台,首先要具备的是一定数量服务器组成的云架构的物理基础,其次还应该具备一套完整的信息处理和服务体系。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媒体云,可以提升传统媒体以下能力:

1.信息的聚合能力。传统媒体通过建立起这样一个媒体云,不仅能够实现对媒体内部新闻信息的线索和素材的整合,实现统一指挥策划、融合生产等功能,同时还能够通过外部多渠道来进行新闻信息的聚合,使自身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新闻信息的精准推送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的实时分发能力。基于云计算的媒体云打破了时空以及其他物理限制,使得媒体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传统媒体中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不同部门的新闻从业者无需集中办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登录云平台,选题策划、采访部署、资源调度、素材采集、编辑制作、传输发布等都能在云平台统筹完成,不同媒体平台需要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云平台直接获取和共享。

3.信息的存储能力。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以往媒体资源的存储大多都是依靠磁带、磁盘等,这些物理意义上的存储空间虽然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慢慢变大,但是其面对如今飞速增长的数据信息,依旧显得力不从心。而基于云计算的媒体云的出现,正好完美解决了传统媒体遇到的这一问题,媒体云其并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概念,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具备了巨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端。

二、目前国内主流媒体云

如今,对于国内诸多的传统媒体而言,媒体云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媒体集团都是在近几年纷纷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构建起了自身的媒体云。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媒体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的媒体集团口中的“媒体云”其实并不具备我们称之为“云”的条件。下面,笔者就对目前国内几家主流媒体的媒体云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如下图:

<table><tbody>

名称

成立时间

合作单位

所属媒体机构

覆盖范围

主要特点


光明网“媒体云”平台

2014.03

微软Azure

光明日报社

全国

这个媒体云平台主要是以Windows Azure平台为主要的载体,Windows Azure将提供业界顶尖的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在帮助增强光明日报和光明网的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帮助国内媒体同行完成向新媒体领域的拓展。


中国媒体融合云平台

2016.08

腾讯云

人民日报社

全国

将为所有合作媒体提供各类新型内容生产、大数据运营、人工智能等应用,一站式解决融合发展技术难题,从选题策划、采编生产、分发传播、盈利分成全流程突破融合瓶颈。


新华社全媒平台

2016.08

不详

新华社

全国

新华社全媒平台将为入驻的媒体提供包括新媒体渠道拓展、新媒体采集加工技术、新媒体运营支撑系统等一系列服务。


媒立方平台

2016.05

拓尔思

浙报集团

省域

其分为传播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两部分,通过整合打通报刊、网站、APP、微博、微信等的采编发布体系,结合智能大数据服务体系,最终形成适应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的内容生产传播服务平台。


长江云平台

2015.09

北京思拓合众

湖北广电

省域

它所聚合的新媒体产品不仅限于湖北广电集团内部,还包括湖北省内各级媒体资源,试图以这种方式带动、帮助全省各级媒体实现融合与转型,为省内各级媒体提供技术、内容和经营等支撑。


四川全媒体云传播平台

2016.10

不详

四川广电

省域

该平台面向全省广电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全省广电媒体在融合中遇到的平台、技术、产品融合难的问题,实现电视端、移动端、电脑端的多屏互动,达到全省广电新闻媒资共享,内外宣统一同步,传播影响力指数级扩大的效果。


/<tbody>/<table>

通过上述的图表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国内的媒体云建设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分为面向全国和面向省域两大类型。其中,面向全国市场的媒体云的建设基本都是由中央级媒体来完成的,比如说人民日报社建设的中国媒体融合云平台和新华社全媒体云平台;而面向省域的媒体云也基本都是由省级媒体来建设完成的,比如说湖北广电的长江云。可以说,媒体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建设的媒体云的覆盖范围。

从媒体云提供的服务层面来看,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国内媒体建设的媒体云基本上都是PaaS(平台即服务),即通过构建起开放平台,在平台上为其他媒体机构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等方式,来吸引其他媒体机构入驻。比如说新华社的全媒平台,其主打“为主流媒体提供先进的新媒体采集、加工技术,进一步释放新闻生产力”的口号,在上线2个月后就吸引了两批近80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入驻。而出现这样一个情况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今后的媒体必然成为一个大融合的平台,把内容、渠道、资源、媒体和受众连在一起。传统媒体通过这种构建媒体云平台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完成对媒体资源的整合,从而获取到海量的数据信息,为自身的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从媒体云的功能来看,不同媒体之间的媒体云的功能和定位也趋于一致。对于大部分的传统媒体的媒体云来说,其功能涉及广泛,对外不仅能够为入驻媒体机构提供各类新型内容生产、大数据运营、人工智能等应用,还能够帮助它们实现新媒体渠道拓展、新媒体运营支撑系统等一系列服务;对内则能够实现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功能定位有助于一些实力不足的传统媒体机构以“借船出海”的方式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的融合发展之路。

从云架构的特点来看,虽然目前国内许多的媒体云都采用了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方式构建起自身的媒体云,即互联网公司负责提供媒体云的技术支撑和物理基础(服务器),媒体负责提供一套完整的信息处理和服务体系。但是依旧有一部分媒体所谓的“云”,并不具备我们以上所说的构建云的条件,只是在“人云亦云”。

三、媒体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媒体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媒体在转型时期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讲,传统媒体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属于自身的媒体云平台后,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对外部资源的聚合,并通过丰富的内容资源聚集起海量的用户,在完成巨量用户沉淀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进而实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再造。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将会构建起自身的媒体云,云平台将会成为媒体的最大的资源。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传统媒体的媒体云在发展中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

1.媒体云数量众多,鱼龙混杂。首先从质量上看,在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媒体云,然而就笔者的观察来看,大多数所谓的媒体云其实都不具备云的属性和特点,它们往往只是将媒体的资源聚合到了一起,就对外宣传自己走上了云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其次从数量上看,目前声称媒体云的媒体也过多。笔者认为未来的国内市场中,媒体云的发展应该是紧跟着媒体融合的战略,未来可能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面向全国市场的媒体云和一批面向省域市场的媒体云。

2.媒体云的数据归属问题。纵观目前国内几家比较大的媒体云,其合作机构都是一些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它们负责提供着云架构的物理基础(服务器),而这就意味着我们通过媒体云所获得的大数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掌握在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手中,我们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构建的媒体云,会不会最终又成为了他人的嫁衣,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作者:王枢,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