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河露天裸浴,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盧氏縣有一條老鸛河,從熊耳山腳流過。山腳的青石峭壁縫裡,有一股溫泉♨️流出來。

古時候,把溫泉水叫“湯”,老鸛河也叫湯河,所在鄉,叫湯河鄉。

不知啥時候,老百姓在老鸛河岸邊的山腳下挖了個坑,把溫泉水引進,在這裡洗澡,俗稱“湯池”。

老鸛河,河床很寬,在山腳下的湯池裡裸體洗澡,對岸的行人是看不清楚的。所以,老百姓洗澡也不避諱,一直露天裸浴。

湯池水溫有50℃左右,冒出的熱氣,瀰漫著淡淡的硫磺味。慢慢地,人們發覺在湯池洗澡後,不但皮膚滑爽,而且流膿的傷口,很快就癒合了。還有人說,原來的腿疼、腰疼也見輕了。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的《盧氏縣誌》記載:“湯池在熊耳山足,夏可燻雞,冬可沐瘍……”

可見湯池水洗澡治病由來已久!

湯河露天裸浴,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開始,只是男人在這裡洗,女人們害羞,不會去露天裸浴的。後來聽說湯池水還能治病,飽受病痛之苦的女人們,也顧不得害羞了,爭著來這裡洗澡。

這一下,有麻煩了!

女人洗澡,男人們就不能洗了。男人在洗,女人就得躲的遠遠的。為了治病,有個別不自覺的人,長時間霸佔湯池。這樣,就產生了糾紛,鄉里鄉親的,甚至為此大打出手!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在這裡教書的曹植甫(我國著名翻譯家曹精華的父親)老先生,看到這種狀況,就召集鄉紳賢士商議,商議結果是每逢農曆一、二、四、五、七、八、十,為男界洗澡日,逢三、六、九,為女界洗澡日。曹老先生在這裡教書多年,學生很多,德高望重,他主持制定的沐浴鄉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人們都自覺按照規定的日期來洗,再也沒發生糾紛。

湯河露天裸浴,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湯河是偏僻山鄉,民風淳樸。男女在一個池裡輪流露天洗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間習俗,多少年來,大家習以為常,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後來有外地客人慕名而來,也嚴格按照這個習俗辦事。

再後來呢?女人洗澡越來越多,村民將原來的約定簡單化了。男人單日洗,女人雙日洗。此約定一直到現在。

近年來,湯河鄉為了發展旅遊事業,吸引外來遊客,修繕了原來簡陋的湯池,並在上面建了亭子,還在附近蓋了溫泉賓館。

湯河露天裸浴成了招徠客人的噱頭,越說越神秘,越說越好奇!許多人就是奔著露天裸浴而來的。當然,現代設備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有些人,為了一飽眼福,站在湯河橋上,把單反鏡頭拉近,河對面山腳下,裸體洗澡的情景,還是可以一覽無餘的。

不過大多數人對此並無興趣,人們來這裡的目的,主要還是想了解露天裸浴這一奇特的民俗風情。

湯河露天裸浴,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