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克林頓到劉強東:“桃色新聞”中的危機管理

如果以代際進行身份檢索的話,劉強東或許代表了1970年代擁有最卓越見識的那群人。從他的出身標籤和時代背景看,70後、蘇北農村、人大畢業生,幾乎擁有對於體制的最大粘性。當70後成長起來的時候,除了進入政府和大型國企,幾乎沒有任何更好的成才途徑,更何況他畢業於人民大學——在那個政治氣氛依然濃厚的時代,這個身份意味著身價倍增。

從一個歷史細節看,1991年的江蘇省文、理科高考狀元都花落蘇北,70後的他們雙雙選擇了人大。因為人大曾經提供了關於未來和人生的巨大想象力。所以當劉強東以人大畢業生身份卻拒絕了體制內的工作,而選擇做個社會地位依然低下的“個體戶”,為此初戀仳離,父子反目,大家覺得如果覆盤人生,彼時是你,你可以做到嗎?

在劉強東進入人大的前後,正是鄧公南巡講話的時候。改革風潮暗湧而社會風氣未開。人們沿襲著安全路徑追求世俗的成功。70後的優秀人才幾乎都被納入了體制,而世間只有一個劉強東選擇創業——當時的說法是叫擺攤、做個體。20年後,當體制內的人才絕大多數都淪為平庸之輩的時候,體制外的劉強東卻已經崛起了。當我們今天回望歷史的天空,想到20年前一個年輕人在冥冥中接收到了未來的訊息而拋棄一切隻身闖蕩社會,我們不能不說,劉強東身上不乏天啟般的光輝。

從克林頓到劉強東:“桃色新聞”中的危機管理

漩渦中的劉強東

當然,這都是劉強東的前傳。我們回溯這段經歷,是想說明,劉強東並非是網絡泡沫上輕易泛起的網紅,而是具有堅實的個體經歷,值得我們依然投以敬意。我們眼下要關注的,是作為公眾人物的他,暫時避過了大洋彼岸的訴訟危機,接下來面臨一個聲譽恢復的問題。

在新媒體時代,公眾人物風光形象的背後是巨大的聲譽風險。因為網絡浪潮是一場平權運動,信息的不對稱趨於消失,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宣傳輿論的造神運動幾乎進行不下去。你剛吹起一個氣泡,就有很多人在底下扎針放氣。所以現實的典型宣傳活動遭遇了困難重重。如果強行推行一個典型氣球,滾著滾著就沒氣了,只剩一地彩繪的皮囊。還有眾口相傳的“秀恩愛,死得快”的背後,其實也是藏著社會規律的。

這些年作為電商領袖的劉強東,一直在強化自己的完美人設,營造無可挑剔的個人品牌形象。有個細節說,劉強東每天早晨到達辦公室,助理第一時間需要彙報媒體上他的新聞,偶有負面,他就忍不住發脾氣。無論是個人打造精英形象、政治上高唱主旋律、出書渲染形象,還是與網紅奶茶妹妹秀恩愛,其實是一步步走向自我奴役之路,並且距離懸崖也是步步逼近。因為人性哪有這麼美好的。適當地暴露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形象營銷手法。人性的特殊性在於,看到缺點後再看到光輝,會覺得擁有完善之功;從光輝看到缺點,卻像看到孔雀開屏,總覺得大失所望。

我們經常說,在組織或者個人在面臨危機的時候,需要危機公關。但大家也都注意到,在劉強東案爆發的第一時間,京東的公關部門就緊急出動了,可以說將傳統的公關武功打得密不透風嚴絲合縫了,但是效果並不佳,甚至還因為說話輕率遭到打臉,失去公信力。因為在涉及法治的危機面前,只能憑藉硬碰硬的證據說話,任何公關舉動都是無力的,都會引來洗地的非議,更何況事件解釋的話語權在美帝的大洋彼岸,而京東的公關還面臨護主還是保護企業的兩難問題。

劉強東和京東遭遇的問題,給了走向世界的中國和中國企業,帶來了一個危中有機的難得契機,讓我們看到了企業領袖和企業的關係、國際化合法性、個體和企業品牌風險等等諸多問題。公關功夫需要做在平時,而面臨真正的巨大危機、涉及法律風險的說話,公關反倒要謹小慎微了。

但這並不是說,劉強東的形象修復就走入了絕境。形象修復是個收拾人心、重獲信任的過程。如何在當下危機已經爆發、腳下一地雞毛的時候,尋求聲譽的修復?我們依然需要回到初心,回到劉強東核心競爭力這個關鍵點來。

劉強東崛起於江湖,憑藉的是電商的身份,而不是幹部、學者、教師、公務員等天然帶有道德倫理屬性的身份而獲得關注。正是這種身份的區隔,帶來了相當大的迴旋空間。道德倫理從來不是劉強東的核心價值,這方面他即使私德有缺,也只是他的外圍陣地失守。人們之所以為此事譴責劉強東,完全是因為他作為公眾人物,本應該擔負更大的公德公信責任。經歷此次變故之後,公眾對他道德的信任感已經降到很低的程度,劉強東也已經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在作為形象構成的道德維度上,已經陷入谷底,不可能為此再付出更多代價,因為公眾不會對他索取更多的情感補償。他為此作出的道歉,也將有助於他的道德品質領域的信任回升。

劉強東的核心價值,或者說他存在公眾心智中的核心競爭力,依然是作為電商領袖為消費者帶來的物美價廉的產品。只要他堅守這個核心價值領地,持續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他的聲望回升,只是時間問題。為此,外圍的損失暫且無法顧及,只能收縮陣地,固守並充實核心,比如,內部管理問題、和資本的關係問題等等。但是,他需要低調。需要埋頭於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辯解。如果依然和備受傷害的奶茶妹妹秀恩愛,高調出現於公眾面前,並非良策。

這方面有先例可以援引。同樣作為名人和桃色事件主角,同樣被認為道德有隙,也成為國際轟動事件,曾經引爆巨大危機的克林頓做到了全身而退。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因在他與萊溫斯基的性醜聞問題上說謊而受到調查,被控作偽證和妨礙司法,遭遇彈劾,也面臨婚姻觸礁和經濟破產。克林頓處於人生的懸崖邊上,重大危機爆發就在眼前。但他牢牢守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美國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帶領美國人民繼續前進。即使他已經被公認為是個品德有問題的傢伙,可是在這個核心價值面前,公眾並不是最關注的。克林頓不斷告訴公民將採取哪些措施來繼續降低失業率、加快經濟發展速度,並且事實上也出色地完成了總統的使命,最後有驚無險度過危機。正如美國評論家所言,是美國人民挽救了克林頓。這是公眾人物在深陷重大危機境地而逃出生天的鮮活案例。

此外,我們也注意到,在此次事件中,雖然劉強東的婚內出軌已經構成不爭的事實,但是“性侵”本身並未成為話題焦點,也並沒有遭到“ME TOO”運動的波及和討伐。事實上,此次事件中,女性主義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一個蹭熱點的美女網紅一開始就成為大眾聲討的對象,而美國那位女大學生至今被各種陰謀論包裹,劉強東律師團隊事後發佈的信息也使其遭遇汙名化的威脅。很多網民也在揶揄奶茶妹妹,關注她的一舉一動。很少有人同情作為事件另一方的女大學生的遭遇。中國網絡輿論強大的男性主義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劉強東軟著落的一個流量墊子。

綜上所述,劉強東眼下最重要的,依然是“為人民服務”,也就是提供最佳的電商消費體驗,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待以時日,我們期待他再次歸來。健忘的人們,依然會視他為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