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校園暴力如何應對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校園暴力如何應對


剛看完《悲傷逆流成河》,很壓抑!我想問,如今的孩子都怎麼啦,怎麼會變得如此缺乏理智,會變得如此缺少人性?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長的縱容?

什麼是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發生往往極具突發性,雖然有些事件有預兆,但容易被有關部門和人員忽視!校園暴力主要表現為打駕,搶劫等,行為發生在校園或緊鄰校園的周邊地區,侵害的對象為校園裡的人、事、物,包括教師、學生及其財產等,但通常以學生為主要目標,結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權利、公私財產以及心理的傷害,有些引起的自殺、自殘等嚴重後果。

有人說如果小的捱打就拉大的(哥哥)在打回去,這個不算校園暴力吧?扇臉腳踹,拿板凳把人打得頭破血流,這事不算校園暴力吧!所以這事學校管不住、警察不管!這事家長管不管?這已經是校園暴力了,孩子一般感覺到的不是疼痛,是意識會被恐懼害怕所吞噬,是精神壓力!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校園暴力如何應對


有人會說語言攻擊不算暴力吧?真正經歷過得人會覺得:語言暴力就像針紮在心尖上,過了這麼多年如猶在耳,一樣會難受,一樣會堵心,在別人看來是玩笑,可是他們沒有經歷過,又怎麼懂得,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能換來沒關係!妄為之惡沒有代價,甚至是零成本的,也許就是曾經一個無意中的眼神,因為八卦之心而妄傳的一句話,已經是在傷害其他人了!

那麼該從哪裡尋找校園暴力的原因:1、學校方面:教育模式的明顯功利性傾向,許多教師還慣於用制度和規則來約束學生,用成績和分數來評價學生,成績較差者由於得不到教師的肯定,很容易產生自卑感、挫折感,從心理學的挫折攻擊理論來看,當人類受到挫折時,即會產生攻擊行為,而暴力行為正是攻擊行為的主要方式2、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養態度對子女人格形成的影響尤為重大。專制型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一般較高,且傾向於採取“棍棒式的強制”,子女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暴力行為,不知不覺中沾染了“暴習”!、溺愛型的家庭父母對子女有著過分的保護慾望,對其百依百順,袒護放縱、家長向他們灌輸不能吃虧,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觀念!放任型的家庭,父母喪失了對孩子管教的信心,對子女放任自流,這種態度極易使子女變得自暴自棄、放蕩不羈,形成攻擊性人格!所以民主的教育態度很重要!3、社會方面的原因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侵蝕未成年人原本純潔的心靈,而且暴力文化肆虐橫行。大量暴力案件的發生讓人們對血腥的場面習以為常乃至麻木不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社會或全人類的精神價值取向———對生命的極端漠視,而這正是暴力的基礎。還有些媒體為迎合觀眾與讀者追求感官刺激的口味以賺取商業利潤,過分頻繁地報道暴力、色情新聞,對於成長中的學生而言更易激發其慾望,導致校園暴行的產生!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校園暴力如何應對


校園暴力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只有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都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國家、社會方面:國家的立法機關應儘快制訂出保障校園安全的法律法規,為打擊和遏制校園暴力傷害案件的發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大中小學校安全事故(特別的暴力事件)的監督和檢查力度,完善校園安全的監督管理責任機制,為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保駕護航!社會各方面要花大力氣,治理整頓不良社會風氣,改善治安環境,特別是要預防發生在中小學校的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案件的發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對暴力文化的不當傳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網絡暴力遊戲、口袋書等),以最大限度地淨化文化市場。除此之外,有關部門應嘗試開通“反暴力”熱線電話,對有暴力傾向的中小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同時對遭受過暴力傷害的學生給予及時的心理治療,使之早日擺脫因暴力事件留下的陰影!

學校方面:教師及德育工作者要善於發現引發暴力事件的苗頭,並對有明顯暴力傾向的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把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求知的育人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家庭方面:家長平時就應該教導孩子潔身自好,也就是處理好人際關係,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交友要謹慎,不要早戀,更不要發生三角戀愛;遠離那些行為習慣不好或者有暴力傾向的學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零花錢。對於女孩子,家長應該提前對孩子進行預防性侵害的教育。當女孩子邊受到了性侵犯的時候,應該採取合適的方式進行自衛。不讓孩子匪片,或者少讓看,儘量不要讓孩子沉溺於網絡暴力遊戲中。這樣,孩子就會少受一些灰色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

孩子自身方面: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遇事不要忍著不吭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提高社會交往能力。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繫,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妄為之惡沒有代價,甚至是零成本的,也許就是曾經一個無意中的眼神,因為八卦之心而妄傳的一句話,已經是在傷害其他人了。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與他人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儘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

旁觀者、受害者、施虐者……成人世界的生物鏈有時就發生在校園。校園暴力一個集體行為也是一個社會慣性,受到所有同學和老師關注的永遠是青春期裡那些閃閃發光的人,可是小孩子並不是當時榮譽便是一世榮譽,我們也會在歲月裡變成平凡的大人,那麼在青春年少時,學校也許更應該教會我們的是對每個人表示適當的關心並沒有理由無視任何一個人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