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首發:運營研究社

上週,#奇葩說神仙打架#(奇葩說辯手陳銘和詹青雲的對決)一度登上知乎和微博的熱搜,觀眾驚呼:奇葩說終於回來了!這是第 5 季中最精彩的一期!

在此之前,我們紛紛吐槽:這季《奇葩說》沒有營養,都是愛情辯題,含金量太低;吐槽今年的奇葩大都在譁眾取寵,誇張的表演,嘶吼式的辯論,毫無邏輯。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奇葩說》第 5 季從開播到現在已經 18 期了,微博熱搜上都是什麼馬薇薇離婚啊,傅首爾和董婧撕逼啊與辯論無關的花邊新聞。

我也時常感慨,這屆奇葩不行啊。

可又一想,為什麼有的辯手發言的時候就是不能打動你,特別想快進?任憑他竭盡全力,生撕力吼?

為什麼有的人說話很有魔力,牢牢把你吸住,你會不斷地倒回去再聽幾遍,卻仍然意猶未盡?

就好像為什麼看有些人寫的文章就是:對對對,我就是這麼想的,不能再同意了,轉發轉發!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而看有些人的文章就是:這都什麼玩意兒,簡直就是胡扯,還沒看完就關掉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奇葩說》的辯論和寫文章有很多共性,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上個週末我就認真地研究了一下,發現了奇葩說裡面藏著 10 大寫作技巧。

PS:以下是小編在奇葩說中總結的寫作知識,如有不妥歡迎批評指正。

01 觀點清晰,出乎意料

什麼才能算是好的文章?沒有標準。但是如果一篇文章的觀點不清晰或者經不起推敲,那就不能算是好的文章。

就像奇葩說中,觀點不清晰的辯手是不能打動觀眾的,靠無理取鬧也是說服不了觀眾的。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那麼如何寫出觀點清晰的文章?

我們可以學習將觀點娓娓道來的如晶,在和野紅梅辯論那場關於#熬夜傷身但快樂,還要不要熬?#將這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晶拋出了一個清晰有力又出乎意料的觀點:想要快樂但不想熬夜很簡單,早起。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是啊,我們完全不用不熬夜,把熬夜做的事情放到早上來做,我們可以早起啊。

然後建議大家把宵夜變成早餐,熬夜打電動改為早起打,不僅收穫了快樂還會被媽媽誇自律,再次強調觀點。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回到寫文章上,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小節開始拋出觀點,中間舉例子,最後一句話再次回落到觀點上,增加讀者的印象。

要特別注意的是,沒有人喜歡千篇一律的內容,如果你呈現給觀眾的都是老梗,舉的例子都是爛大街的,用陳銘的話說就是:都在射程範圍之內。

這不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嗎?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尤其是在追熱點的時候,如果沒有獨特的角度,你的文章就很容易被忽略。

比如前段時間《延禧攻略》熱播的時候,各大媒體都在寫這部劇裡面的職場潛規則,有一篇文章的選題另闢蹊徑:

拿宮鬥劇當職場攻略的人,活不過片頭曲。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蹭熱點比較晚的一個了,而它的閱讀量卻非常的可觀。

所以,在觀點清晰的基礎之上,如果還能有讓讀者出乎意料的地方,那一定是一篇讓人拍手叫好,印象深刻的作品。

02 引用數據,搬出名人

當然了,有觀點就需要有證據,簡單來說就是,我是通過什麼得出來這個觀點的?

比如在最近一期的辯題#奇葩星球新技術,可以讓全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中,楊奇涵有理有據的辯論風格讓很多人對他有了改觀。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他是怎麼做的呢?

先拋觀點:共享知識可以讓更多人受到教育,通過提高社會平均教育水平來縮小貧富差距,讓寒門出更多貴子。

然後拎出曾經做過的統計的結果,增加觀點的可信度;

再搬出諾貝爾得主,增加觀點的權威性,讓聽眾更加信服。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我們統計過:清華大學每年的入學人數,他們的家庭背景,會發現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少的人……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呢?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得主西奧多·舒爾茨的一個研究結果,當社會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時候,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小。這意味著……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如果我們能把這種方法用到寫作中去,是很加分的。

怎麼用呢?比如你要研究最近比較火爆的產品運營模式,如果你只說它的用戶量增長很快,在增加了某種功能後,用戶的活躍度提升了很多,是完全沒有說服力的。

但如果你能拿出官方數據的證明,那麼讀者就會想看你是怎麼一步步做到的。

另外,除了引用官方數據,在拋觀點的時候還可以引用大佬們說過的話,比如廣告界教父奧格威曾經說過……,喬布斯曾經說過……,文章的逼格瞬間就提升了。

所以,寫作時多引用數據和名人名言,你的文章會更出彩。

03 多舉例子,充分佐證

觀點有官方數據支撐和大佬的“站臺”還不夠,還要有故事來支撐你的論點。

優秀的辯手和普通辯手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

比如,詹青雲在辯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這道辯題的時候,拋出了 3 個觀點:

① 知識是工具,別人的知識無需確認就進入你的腦子,可能會成為別人利用你的工具。

② 學習知識的過程才能獲得能力,如果知識共享了,能力就消失了。

③ 知識將導致同質化,創新不再有,人類將止步不前。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分別舉了 3 個例子:

① 把“同步知識”比做現有的“百度百科”。

把知識同步到人類腦子中的“芯片”比做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就是工具,一旦相信百度百科當中的排序是正確的,就可能成為別人利用你的工具。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② 拿《西遊記》舉例。

西遊記就是佛祖的安排的一場大戲,所有神仙妖魔都在配合演出。

佛祖不可以把經書直接給唐僧嗎?可以,經書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但是取經的路不可以共享。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而是取經的路。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③ 從自身出發的案例:

我學的是法律,腦海裡沒有裝著法律條文不能背誦法律。而我在學習過程中會去判斷老師想考什麼,我知道在浩如煙海的知識裡應該選取什麼,什麼才是重要的。是判斷力而不是背誦能力,決定了你能夠成為一個什麼律師。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同樣的,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也在於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如果只有觀點,沒有例子的話,是不能打動用戶的。

那怎麼辦呢?你可以講講自己的故事啊。沒故事怎麼辦?那你講別人的故事總可以吧。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喜歡聽故事,好的故事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否則會讓文章顯得沒有靈魂。

記住,一個觀點至少要有一個案例。

04 通俗解釋,淺顯易懂

除了通過講故事幫助讀者理解觀點之外,還可以用比較接地氣的例子解釋,儘量讓更多的人聽懂他們在說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接地氣。

說實話,對於我這種知識面窄和智商又不高的人來說,理解大神們的觀點還是有些吃力的。

比如陳銘在#是否支持知識共享(17期辯題簡稱)#中提出的觀點:認為信息、知識和智慧是三碼事,用了 3 個簡單的例子:

把信息定義為:一瓶水的溫度是 7 度。

把知識定義為:水在零度會結冰。

把智慧和能力定義為:把什麼味道的水,冰成什麼味道的冰棒,賣給誰。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本來還模糊的概念被他這麼一解釋豁然開朗,並且有理有據,讓人心服口服。

回到我們自身,我們該如何做呢?

我們可以試著用貼近生活的例子,解釋一些晦澀的理論或者觀點。

比如在解釋破窗理論的時候,如果我說破窗理論就是: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如果破窗不被修理好,可能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

你可能一臉懵逼。

但如果我舉一個貼近大家生活的例子。比如一個人在群裡面發廣告沒有人制止,其他人也開始發廣告,這就是破窗理論。

你再感受下。

05 細節描寫,深入人心

通俗易懂可以幫助用戶降低理解門檻,細節上的描寫往往是可以深入人心,讓讀者邁過這個門檻。

就比如陳銘在#是否支持知識共享(17期辯題簡稱)#中有這樣一個觀點說:

由於知識背景和知識框架不同,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用《越獄》中的一段劇情舉了個例子:我們普通人看到的監獄就是囚牢、球場,移動的獄卒等,建築學家的男主看到的是通風管道、下水管道、緊急通道等等。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越獄》劇照)

這裡有個列舉細節的技巧:用一些具體名詞進行描述。讓觀眾聽他舉例時,腦中充滿畫面感,所以觀眾能很快明白為什麼“知識讓人看到的世界不同”這個點。

再次回到我們自身,該怎麼做呢?

要用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培養隨時記錄事件、案例、思考、靈感的習慣,比如看電影看劇的時候,隨手記個筆記,這些都將是你日後用來描寫細節的強大武器。

具體要怎麼寫呢?

比如寫人物的時候,可以在人物具體動作,神態等方面多點筆墨,在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在事件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多用一些具體的名詞和動詞等來給讀者呈現畫面。

06 設定場景,引起共鳴

和細節描寫不同的是,設定場景是利用語言、文字給觀眾/讀者設定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讓他們感同身受。

優質的辯手,優秀的寫手最擅長的是能夠幫用戶設定場景,引起共鳴,激發爽點。

他們善於利用人的五種感官:視、聽、嗅、味、觸,讓觀眾/讀者看了之後,就像身臨其境一樣。

舉兩個例子,趙英男在辯論的時候,先拋出觀點:共享知識會讓世界變得荒謬,然後給聽眾設定了 2 個很有意思的場景:

以“大家想想看”開頭,開始描述。(劃重點)

場景一:嬰兒剛出生,一張口就會背古詩,慈母手中線,我們終於見面了媽媽……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場景二:春節回家一推門看見姥姥在造機器人,姥爺在觀星……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從視覺和聽覺入手,頗有畫面感和趣味性。雖然這個觀點有點小瑕疵,也不耽誤觀眾給他投票。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從聽覺,視覺或者嗅覺,觸覺,味覺去描寫,文字調動五官,形成清晰的影像,給讀者呈現一個畫面。

07 增加互動,一問一答

一問一答可以增強和讀者的互動性,通常為了避免聽眾和讀者走神,我們要不斷地引導用戶跟上我們的思路。

寫作的過程中,切記作者與讀者是平等的,作者要多用對話的形式,引導,提問,幫助用戶消化理解。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陳銘(成功被他圈粉哈哈)。他談到:由於知識背景和知識框架的不同,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他每每拋出一個論點,都會引導聽眾跟著說話者的思路走。

怎麼能夠有效地引導用戶呢?就是問!

陳銘拋出觀點後,然後開始問觀眾:我們現在坐在這裡的100位(指觀眾),100 位什麼?我該如何稱呼各位?

引觀眾陷入深思。

這個時候,再分別從不同人的角度,來談這 100 位奇葩說觀眾在不同人的眼中到底是什麼。

在馬老師眼裡:是 100 位觀眾。

在羅振宇的眼裡:是 100 個用戶。

在高曉松眼裡:是 100 個聽眾。

在誕總的眼裡:是 100 個笑話。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更可怕的是陳銘的來自靈魂 3 連問:

先擺出觀點:共享知識可以拯救很多無辜的生命。

然後開始“奪命” 3 連問:

大家知不知道,因為無知,每年會死多少人?

有多少人是不知道消防知識,如果知道會少損失多少生命?

為什麼家人生病要去幾所城市的幾所醫院裡,如果知識共享可以挽救多少親人的生命?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回到我們自身,在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學習陳銘的邊說邊問,多去問讀者: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你會怎麼做?

如果這樣做了,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沒這麼做,又會怎麼樣呢?

把讀者當成你的朋友,想象這個朋友就坐在你的面前,試著問他一些問題吧。

08 製造矛盾,歸謬反證

觀眾和讀者都不喜歡平鋪直敘,同樣不喜歡波瀾不驚的劇情。

那麼我們可以將故事添油加醋重新描繪一番(在不歪曲事實的前提下),增加衝突,製造矛盾。

實際上,奇葩說的全程都在製造矛盾,這就是為什麼它有那麼多忠實觀眾的原因之一。

比如新奇葩野紅梅的票數曾經一度超過如晶,差點亂拳打死老師傅(如晶)。

比如馬東改賽制,讓一向“過度自信”的馬薇薇痛失辯論大將——陳銘

比如李誕,從一個節目的黑粉到一個節目的主持人。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以上都是在製造矛盾,讓這個節目更有看點。

那麼寫文章的時候也是一樣,可以設置困境,吸引讀者關注整件事情的發展。或者可以通過情節反轉,比如先寫境遇,待讀者有了閱讀流暢感時,給一個拐彎,給一個轉折。

回到辯手辯論上來,是怎樣不斷製造衝突的呢?他們一般會將錯誤的觀點不斷放大,給聽眾呈現一個荒謬的結論。(辯論手法之一:歸謬反證)

關於歸謬反證,這其實是辯手的慣用手法,其實寫作和辯論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都是試圖通過語言文字說服讀者/觀眾。

比如陳銘在反駁傅首爾的#知識在傳播過程中有可能會被壞人利用#的觀點時,就用了歸謬反證法。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他說:按照首爾的觀點:高等大學的核博士教育無法開展,碩士教育無法開展,小學教育也無法開展。(逐步歸謬)

那麼應該發明一個芯片抹殺所有人的知識,全世界都安全了,我們都變成猴了。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得出觀點:我們不能因為有人可能利用這項技術犯罪,就拒絕發展技術。

回到我們自身,在描寫事件的時候,不妨將平淡無奇的事件加點佐料;描寫人物的時候,不妨將平凡無奇的人生加點跌伏;論證某個觀點的時候,不妨試著剖析你觀點的對立面,看看能夠得出什麼荒謬的結論。

這樣一來,讀者便會覺得你的文章有料,有趣。

09 乾貨不夠,情懷來湊

可讀性比較強的文章一般都具備 4 點:情景、衝突、疑問和解決方案。製造衝突和逐步歸謬可以讓文章具備前 3 點,那麼沒有解決方案該怎麼辦呢?

好的文章要麼讓讀者深受啟發,要麼讓讀者的心靈得到滿足。邏輯嚴謹的乾貨和滿腔情懷的文字都是一篇好文的基墊。

相較於被邏輯說服,人其實更容易被情感感染。

在我看來,趙帥在最近一期辯論#愛先說出口就輸了嗎#的時候,相較於她之前,少了一點點說服力,但是增加了很多煽情部分。

她從自身經歷出發,表達出很愛奇葩說,可以為了辯論付出很多很多,比如通宵準備辯題,即便覺得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舞臺,還在奮力掙扎!

“為什麼來到這個舞臺,因為愛,想要留下。"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因為我愛”是情緒的轉折點,隨後她開始描繪隊友們一個個被淘汰時候的場景,包括和隊友走的時候說的一些話,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最後強調自己的觀點:“我愛這個舞臺,說出來,不覺得自己輸了。

這句點睛,昇華了整段辯論的中心,漂亮!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同樣的,上升到一定境界的文章,也一定很精彩。

好的文章是要有解決方案的,如果不能給到用戶解決方案,那還是賣一賣情懷吧。

事實證明,用戶對於“情懷”還是很買賬的:

蔡康永的讓寒門出更多貴子”、“讓窮人看得起病,吃得起抗癌藥”,本身就是最厲害的煽情武器,正義凌駕於一切,就如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取得的票房勝利。

再比如 IG 奪冠王思聰抽獎,就是替大眾抒發情懷,實現了引爆的效果。

也就是說,我們平常在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不是純乾貨,可以利用情感打動讀者。

10 言簡意賅,提煉金句

寫文章就和打辯論一樣,不能囉囉嗦嗦重複一個觀點,為了湊字數把一件事情翻來覆去講。

否則觀眾會覺得辯論無聊,讀者會認為文章沒勁。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廣告界教父奧格威曾經說過:能從雜亂信息中突圍的唯一方式就是簡潔。

所以,文章一定要簡潔。寫完之後多讀幾遍,刪除不必要的信息。

如果在簡潔的同時,能夠提煉出金句那就更加完美了。

金句是一段辯論中將觀眾帶入高潮的關鍵點,是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昇華之處。


第五屆,大型互懟節目《奇葩說》,除了“撕逼”還有啥?


有時候我不用聽懂邏輯,也不用聽懂你的觀點,只要你的一句金句“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就突然被擊中了。

總結

最後我想說的是:寫作能夠在無形中幫你鍛鍊綜合能力,比如邏輯思維,總結能力,洞察分析能力,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別再說自己寫不好文章了,寫作也是有方法可循的,生活中處處是方法,就看你的能不能發現。

奇葩說就是一個完美的寫作教材,如果大家能夠將這 10 點寫作技巧融會貫通,你的寫作能力將會再上一個臺階。

1)文章中要有清晰的觀點。如果能夠出乎意料,顛覆認知那就更加分了。

2)在證明觀點的時候,要有證據。比如利用數據,搬出大佬的名言。

3)每個觀點至少要有一個例子證明,避免假大空。

4)文中如果涉及到理論知識,要用大白話解釋,假設你的讀者都是小白。

5)文中要具備有說服力的細節,避免直白表達,才能深入人心。

6)善於給讀者營造場景,充分調動讀者的五官,讓他們感同身受。

7)善於提問,增加互動。寫作時,要時刻想象讀者就在我們的對面。

8)不要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偶然製造精心的安排,激發用戶的爽點。

9)乾貨不夠,情懷來湊。還是那句話,相較於被邏輯說服,人其實更容易被情感感染。所以當文章的乾貨滿足不了用戶,那麼就從讀者的情感上來下手吧。

10)文章要儘可能的簡潔,最好有金句,能提煉出金句的文章一定不會很差。作者公眾號: 運營研究社(ID:U_qu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