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宮鬥劇又一次刷屏,和之前的各種推薦和新聞不同,這次是禁播風雲。在筆者看來這是早晚的事情,凡事都是過猶不及,一部兩部幾部宮鬥劇刷一刷也就罷了,現在整個熒屏、顯示器和手機都快被宮鬥劇填滿了,再加上電視劇三觀不正的問題,禁播是遲早的。

但是,光把板子打在宮鬥劇身上是不合適的,在筆者看來,目前我國很多電視劇從業人員都該挨板子,因為在他們身上有著無法抹去的七宗罪。有這些問題存在,禁播風雲只會隔一段時間就再來一次。

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一. 跟風

先不說電視劇,就說和電視劇關係很深的文學小說領域,在這裡跟風是最明顯的,一本類型書爆款之後,你看吧,各種名字雷同,劇情雷同的書一堆堆出現。這就是跟風潮。

電視劇行業也很明顯,比如《潛伏》之後,一堆各種各樣的諜戰劇出現,情節越編越離譜。《亮劍》之後,馬上出現各種抗戰劇,乃至抗日神劇。《宮》之後,各種穿越劇,還是古裝穿越劇。《甄嬛傳》之後,《羋月傳》《如懿傳》《巴清傳》《楚喬傳》。。。無語啊。

這就讓人想起那個被翻爛的哏兒,猶太人建了一個加油站很賺錢,其他猶太人就會在加油站附近開設洗車店,修車店,便利店等等,換到中國人這裡,那就是一排全是加油站。

雷同的劇情,雷同的服化道,甚至雷同的面孔,這樣的電視劇發展狀態真的健康嗎?

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二.流量

剛說完雷同的面孔,一方面是指來回那幾個流量演員,另一方面這些演員的臉基本也比較雷同。清一色帥哥美女,不是說帥哥美女不好,看著畢竟養眼。拜託找一些有演技的帥哥美女好不好呢?對於沒演技的怎麼辦?摳圖!替身!或者乾脆捏著鼻子喊好。畢竟人家努力了嘛,演技也是要慢慢進步的嘛。我們的電視劇是用來培養流量明星演技的嗎?

這些違反電視劇製作規律的行為,歸其根本就是流量。筆者一直不明白的是,製作方為何一定要抱緊流量的大腿?看看鄰居韓國,他們電視劇中有些其貌不揚的大叔一樣是各種電視劇劇組的大腿,一樣是國民偶像。你看看陸橋山、李涯和站長哪個帥了?是張大彪帥了?還是秀芹妹子網紅臉了?

究其根本,一方面是資本團隊在起作用,連《長城》《解救吾先生》這種大導演的電影都要屈從於資本的運作和炒作。另一方面也是製作方對劇本劇情不自信,他們需要流量小鮮肉去彌補劇本的不足。

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三.高仿

說到劇本的不足,一方面是國內電視劇行業不重視編劇這個電視劇的靈魂,另一方面就是要走捷徑找快錢。於是高仿劇就出現了,舉一個例子。《基督山伯爵》這本小說已經是經典,高仿這部小說的電視劇電影很多,比如九十年代的《春去春又回》,這種經典的變身復仇故事在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比如《傳奇之王》《世間道》《金手指》《回家的誘惑》,可能還要加上《琅琊榜》,劇情的主線幾乎全部照搬《基督山伯爵》,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為何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拍呢?

歸根結底是不重視編劇這個基礎,剛剛發生的王思聰拿出630萬“鉅款”招編劇,真是鉅款,現在一個電影動輒投入幾個億,影視劇的靈魂基礎編劇630萬就算巨資投入?!悲哀!

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四,翻拍

比高仿更狠的還有,那就是直接翻拍。這是筆者最深惡痛絕的一種行為。《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已經被翻拍無數次了,為何還要不斷的拍?《雪山飛狐》電影電視已經有八個版本了,據說張紀中還要再啟動新版?翻過來掉過去的除了換幾個人還有什麼營養可以榨取?

比翻拍金庸更無恥的就是翻拍口碑電視劇,比如剛才說的《春去春又回》被翻拍過,《亮劍》這個才十來年的電視劇已經翻拍過一次了,居然最近又翻一次。

筆者真的搞不懂,這種翻拍對於電視劇有什麼意義?泱泱十幾億人的大國真的是創意枯竭只能翻拍過去的經典了嗎?

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打擊的就是這種浪費金錢和資源的翻拍劇!

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五,篡改

很多高仿劇翻拍劇,為了突出自己的不同,那就必須進行大量的篡改,不管改動多不多至少我和以前不一樣了。

比這種行為更惡劣的是歷史劇中的篡改,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完全將歷史上一個人品德行都不怎麼樣的紀曉嵐抬上了神壇。還有《甄嬛傳》,幾乎將野史的東西和臆想的東西一股腦兒搬到了電視劇裡。

有些觀眾說,我就是看電視劇又不是不知道這些歷史。問題是看電視的不光你自己,還有很多年輕的學生和孩子,他們不懂啊。在這方面前輩已經做了示範了那就是《戲說乾隆》《戲說慈禧》,至少你加個戲說兩字也行吧,相反,不加戲說,還要將正史中常用的“傳”堂而皇之用上。

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這話沒毛病,但有些事情適可而止,要有度,小規模的修改和添加劇情讓觀眾愛看無傷大雅。大規模的將某個歷史人物進行反轉則不可取。

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六.迎合

有人說只要有觀眾愛看,你管他宮鬥還是翻拍呢?只要有人看就證明有市場。筆者認為這話不對,《潛伏》之前諜戰劇並沒有大火,可一樣有人去拍《潛伏》了,然後就火了。這說明觀眾和市場是可以被帶動和引導的,而不是單純去迎合的。

《延禧攻略》就是一部典型的迎合觀眾作品,這和網文界各種爽文流行是一個路數。看這個電視劇爽嗎?那是真爽,要什麼有什麼,要愛情有愛情,要仇人死上天立刻賞賜一個大雷子,無須考慮合理性,就是一個目的,讓觀眾看著爽就行了。這種套路就是傳說中的奶頭樂,給觀眾一個安撫奶嘴哄哄你的套路。這麼說的話,似乎這種電視劇還有一些積極因素,問題的關鍵出在了一個更重要的地方。

禁播《延禧攻略》背後,電視劇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宗罪”

七.無魂

《延禧攻略》缺乏一個魂,這個魂就主創的訴求,這個訴求必須是積極的,對社會有積極影響和作用的。這方面《延禧攻略》幾乎就是一部簡單的戀愛和爽劇,看完了爽完了對社會對觀眾幾乎沒有多少積極因素,相反卻傳遞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勾心鬥角的腹黑。

這方面《甄嬛傳》不遑多讓,一個白蓮花一樣的少女變身復仇女神,不知道這樣的電視劇想傳遞什麼積極因素。

一部電視劇好看是基本要素,但深層次的東西則是一句話或一種精神,這就是電視劇的魂。《潛伏》片尾曲揭示了本劇的一切宗旨,勝利來之不易,英雄永垂不朽。《亮劍》的精神不光適用於戰爭,也適用於生活和工作。

一部電視劇的製作從編劇開始就要先樹立一個魂,一切的劇情和人物設計都圍繞著這個魂來,這樣的電視劇就有精神,娛樂之外發人深省,就算你領會不到至少不會讓你學會腹黑和幻想。

宮鬥劇基本上是涼了,且看之後的熒屏裡會出現什麼樣的電視劇作品,希望不會再有筆者總結的這七種類型了。

夠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